◎福建省福清市石門小學 鄭愛琴
適時指導提高實效
————談新課程背景下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
◎福建省福清市石門小學 鄭愛琴
一直以來有些教師總是對自主學習的本質(zhì)意義理解不清,往往在一些很需要指導的關鍵處指導不力、不到位,在“主導主體”間游走,導致課堂學習淺嘗輒止,甚至無序雜亂。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應加強必要的指導,特別要選準導的切入點,通過教師的“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自主學習;主導;主體;有效指導
小學生由于其受自身客觀條件的限制(如知識有限,自控能力薄弱等),其“自主學習”是相對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必須建立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葉圣陶先生強調(diào)要“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深刻地提示了“教”和“學”的辯證關系。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應加強必要的指導,該出手時就出手,特別要選準導的切入點,通過教師的“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小學生因自身的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識,影響其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對缺乏知識和能力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困惑處,適時加以引導,以簡潔有效的方式,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片段一】《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之悟養(yǎng)花方式之“奇特”
師:德國人是怎么做到的?請自由讀文,找到句子或關鍵詞來體會。
生:邊讀邊思考,交流反饋。
生:德國人能做到是因為德國人很大方。
生:從三個“都”看出德國人養(yǎng)花方式的不同,所以能做到。
生:從房東的話能感受到讓別人欣賞自己的花很快樂,所以能做到。
師:德國人養(yǎng)花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怎樣的境界?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師板書)
師:那么,僅僅因為他們大方,養(yǎng)花方式不同,認為讓人感受美就快樂,自己的想法就能創(chuàng)造這種境界嗎?
生(疑惑):是啊,不是一家一戶,幾家?guī)讘?,而是每個國民都能做到,這真不愧是一種境界。
師:究竟是為什么?請看。(課件出示:《留德十年》片段)
德國婦女的天地實際上就是她們的家庭,每天一起床,先做早點,然后就是無窮無休地擦地板、樓道,擦大門外面馬路旁邊的人行道,天天打蠟,打磨得油光發(fā)亮。
生:為別人著想,已經(jīng)成為德國人民骨髓里的一份沉淀,難怪會有如此的境界。
(課件出示:《哥廷根》片段)
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從來沒遇到過大風,既無扇子,也無蚊帳,蒼蠅、蚊成了稀有動物,跳蚤、臭蟲更是聞所未聞,街道潔凈得邪性,你躺在馬路上打滾,決不會沾上任何一點塵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洗人行道,已成為了家常便飯。
在以上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句感悟德國人養(yǎng)花方式之“奇特”。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補充介紹了《留德十年》片段和《哥廷根》片段。這些知識是學生所缺乏的,因而教師的講述尤為必要。通過補充介紹,學生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有了更深的體會。這樣的“導”就是“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至于哪些知識是學生所缺乏的,這要靠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去把握、判斷。只有判斷準確,講述到位,才能真正發(fā)揮“導”的作用。
小學生受年齡、經(jīng)歷局限,認識水平有限,在理解文章內(nèi)涵,尤其是一些含義深刻的課文時,往往會出現(xiàn)理解感悟上的偏差。當出現(xiàn)此類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引導學生解惑明理,幫助學生提高認識。
【教學片段二】《景陽岡》
師:從武松在景陽岡喝酒這件事上,你覺得武松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我覺得武松的酒量大。
生:我不贊同,我覺得武松太愛喝酒,簡直是個酒鬼。
(同學們聽后,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師:想法很獨特,能不能說清楚些?
生:這家酒店寫著“三碗不過岡”,店家不讓再喝,可武松不聽勸告,一連喝了十八碗,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酒鬼。
師:這是你的想法,有點道理,老師想問你,生活中,你見過的酒鬼是怎樣的?
生:酒鬼是只懂得喝酒,其他什么都不管。
師:那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武松是這樣的人嗎?
生:不是。
生:并不是所有愛喝酒的人都是酒鬼。
師:那武松的愛喝酒說明了什么?(生答略)
師:是??!武松好喝酒正好說明他豪爽的性格。
當課堂引導學生理解“武松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時,一個學生突然冒出了“武松是個酒鬼”的說法,他的見解雖然獨特,但明顯與文本的價值取向相悖。這時,教師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巧妙地引導:“在生活中,你見過的酒鬼是怎樣的?”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在明辨是非中,深刻地理解了武松豪爽的性格,教師通過精當與到位的指導糾正了學生認識上的偏差。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受用一輩子。當學生選擇學習方法時,教師不能無動于衷,不能任其自然,應針對實際狀況,進行必要的引導,或幫其掌握最佳方法,或引其悟出學習方法,或助其總結(jié)學習方法。
【教學片段三】《三教“滕”字》
一班執(zhí)教
師:同學們,這個“滕”字筆畫較多,睜大眼睛認真看老師寫一遍。(師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
生臨寫。
師:(再次強調(diào))不要把“滕”寫成了“騰”。(板書“騰”字進行比較。)
次日聽寫,全班62人,寫錯27人。
二班執(zhí)教
師:(規(guī)規(guī)矩矩書寫“滕王閣”)強調(diào):“滕”字右下部分是“水”。(用紅筆標注)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書寫3遍。
第二節(jié)課做了復習。
次日聽寫,全班58人,錯了7人。
三班執(zhí)教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字,互相討論一下:怎么記住“滕”字?要注意些什么?
生討論,反饋
生1:“滕王閣”靠近贛江水邊,所以右下部分是“水”,因為“水”是由“水”演變而來的。
生2:我查了字典,“奔騰”的“騰”有奔跑、跳躍的意思,所以右下是“馬”。而“滕王閣”的“滕”是周代諸侯國國名,諸侯國不能“奔跑、跳躍”,所以右下部分不能寫成“馬”。
師:好,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進行書寫。
次日聽寫,全班56人,2人寫錯,原因是筆誤:“氺”寫成“水”。
第三次教學的成功是源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來獲得知識,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方法。所以,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一定要考慮到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引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自主學習。
教師應注意把握“導”的時機,掌握“導”的方法。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應及時幫助;當學生在學習中有畏難時,應鼓勵增強信心。教師的“導”應貫穿在教學的始終,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和諧統(tǒng)一,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