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慶祥
【摘 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高效的教學引導方法,進行有效引導,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關鍵詞】教學;進行;有效引導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之一。課改以來,一直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希望營造輕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就成了局外人,相反的,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高效的教學引導方法以適應現代教學需要提出的新挑戰(zhàn)。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引導呢?
一、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從恰當的角度設置有效性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自主、自愿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在開講前,針對今天的教學內容給學生講一些數學方面的趣味小故事,或者數學家的名人軼事,還可提出較有創(chuàng)意性的問題,將學生的眼球牢牢吸引住。如學習圓周率π的絕對值時:大家知道3月12號?是什么日子嗎?生:植樹節(jié)。師:那你們知道3月14號又是什么日子?學生們有的搖頭?有的相互討論,有的好奇的盯著老師。師:在西方3月14號被稱為“白色情人節(jié)”,但對于另外一群特殊的圓周率愛好者來說, 這一天又叫做“π日”?,他們約會的對象就是這個迷人的數字:π,這是一個有關愛的故事,它既不可思議的復雜又非同尋常的簡單,是關于對永恒的承諾,也是關于熱衷和執(zhí)著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個神秘的數字,揭開它迷人的面紗。在交流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巧妙地加以引導進入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了和諧情境,引起了學生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主參與意識,激起了學生求知欲,集中了注意力。
二、概況梳理,讓知識點連成線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張?zhí)崆邦A習和課后復習,雖然通過預習和復習,少數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鞏固加強知識點的作用,但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花在數學上的精力有限,隨著知識點由淺入深,慢慢增多,他們往往學了前面就忘了后面,或者把零散的知識點混成一團。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理清脈絡。提高自主復習和課前預習的效率,減少漫無目的“瞎看”的時間。如數學里專業(yè)名詞和公式比較多,像加數、被減數、積、商、和等,時間一長,就容易弄混,教師可以將其進行梳理總結:差+減數=被減數;因數×因數=積;被除數÷除數=商等,歸納可對新知識進行有效牽引,進行“整體思維”的引導、點撥,把新舊知識連成一條線,使學生的知識鏈條沿附著一條主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不致于散亂。
三、錯誤利用,化腐朽為神奇
一些知識點和題目,學生錯誤率特別高,教師要利用這些錯誤的解題思路和思維方法,詳細記錄在錯題本上,作為反面教材,采用逆向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避過“雷區(qū)”。如常見易錯判斷題,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時,乙用4小時,甲乙的速度比是5:4(速度與時間成反比);只要能被2除盡的數就是偶數(整除)。學習是不斷嘗試和改正錯誤的過程,關注錯誤,即關注導致錯誤的原因,弄清楚了原因,教師才能對癥下藥,巧用“錯誤資源”,往往比正面講解更有針對性。鼓力學生記錄錯題本,可幫助學生在復習時,更有指向性,直擊錯點、難點。
四、善用獎懲制度,提高學習積極性
游戲是學生喜歡的活動項目。而所有游戲都有共同點,就是在游戲的過程中給玩家設了“甜頭”和“關卡”,對玩家前面的努力,給予了肯定,又對未來發(fā)起了挑戰(zhàn),激起玩家好勝心。數學學習也是個慢慢攀登高峰的漫長游戲,學生無法一路通關,教師要善于運用獎懲制度,適時給予獎勵,及時“敲打”以免得意忘形而停滯不前。有“度”的開放性教學才是真正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正確教學方法。如背九九乘法表是每個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教師可用秒表記錄學生背完乘法表所用的時間,選出前五名和后五名,后五名下次上課時要重新背,如果沒有達到規(guī)定時間,就得給與之對應排名的優(yōu)秀學生送一個寫有家長名字簽名的蘋果,如此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背下乘法表的決心,還可以讓家長參與監(jiān)督。
五、糾正理解偏差,要講究方法
學生在不斷地產生錯誤、被引導、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當學生出現認識失誤或理解偏差時,若是簡單否定,再告知正確答案,這樣對出錯的學生沒起到實質性幫助,還會挫傷學習積極性。教師糾正理解偏差時要深化點撥,求同存異。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詳細復述解題方法和思路,對正確的觀點要給予肯定,等學生講解完后,針對誤區(qū)幫助學生重新思考,理清脈絡,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求得解題經驗的遷移;其次要實現解題思路的開放化,不要都遵循教師解題的固定線路,學生的思維方法其實更容易為同齡人接受,以優(yōu)秀學生的思想方法對理解偏差的學生適當滲透,求得方法的借鑒,往往效果會更好。如2個長方體貨箱,長50米,寬5米,高5米,這個長方體貨箱最多可容納8立方米的正方體貨箱多少個?解法一,(50×5×5÷8)×2;解法二,50×5×5×2÷8,解法一好理解,學生比較喜歡,解法二比較簡單,教師常用。
六、防微杜漸,預防“跑題”
學生在數學求知的過程中常常容易“跑題”,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將他們拉回“正軌”。當學生的課堂討論出現偏離教學重點、焦點和主題時,教師應及時察覺,作出適當引導,把課堂重新拉回教學內容上來;當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無法創(chuàng)新突破解題思路時,教師就應重新進行有效的調控、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思路,豐富解題方法,嘗試再創(chuàng)造,糾正偏離了的學習航向;當學生對學習產生倦怠,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心理,想要放棄時,教師要用成熟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理性分析,找出癥結所在,給予幫助,走出學習低谷時期。
總之,自課改以來,課堂成為傳遞智慧和歡樂的競技場,呈現盎然生機。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通力合作。在強調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課堂要民主、開放和自由,但是只有在教師有效引導下的開放,才是高效率的、有價值的開放,教師的“有效引導”策略會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值得廣大教師積極響應和推廣。
(作者單位:福建漳州云霄縣馬鋪烏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