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冬
摘 要:在項目風險管理過程中最為基礎的便是風險評估,通過評估才能夠保證EPR項目的有效實施。文章將對AHP層次分析法與EPR項目風險的概況進行分析,主要介紹項目中的軟件風險、實施風險與管理風險,并闡述AHP層次分析法在評估EPR項目風險中的應用,旨在促進EPR項目的有序開展與高效實施。
關鍵詞:AHP層次分析法;ERP項目風險;風險評估
1 AHP層次分析法的概況
風險評估主要是對項目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綜合的分析,并根據風險的影響程度,對其進行風險等級排序。同時,在項目風險識別的前提下,通過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對項目風險及其影響因素等進行分析,從而計算每個風險的發(fā)生概率與風險將造成的項目損失,再通過對比,掌握項目中的核心風險,并且對項目中的整體風險進行確定。
AHP層次分析法的創(chuàng)立者為T·L Saaty教授,此人是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層次分析法被提出,該方法屬于系統(tǒng)分析法中的一種,同時也屬于運籌學方法,這一方法能夠對不同的方案、因素與準則等進行綜合的評價,并且能夠對其中的趨勢進行高效的預測。AHP層次分析法有效結合了定量和定性,并對二者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決,從而對決策者的判斷進行了量化的處理[1]。
2 ERP項目風險的概況
現(xiàn)階段,企業(yè)實施的ERP項目中存在著眾多的風險,主要可以將其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外部風險,主要有政治、經濟與法律風險等;第二類為內部風險,主要有軟件、實施與管理風險等。第一類風險屬于宏觀經濟環(huán)境風險,此類風險的可控性較??;第二類屬于企業(yè)內部的可控風險,該風險直接影響著ERP項目的實施效果,因此,文章將對第二類風險進行詳細的闡述。
2.1 軟件風險
軟件風險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分別為軟件選型、軟件功能、二次開發(fā)與軟件商等。
在軟件選型方面,ERP系統(tǒng)的有效實施需要企業(yè)對其進行高效的管理,同時技術部門也要對系統(tǒng)進行全面的關注,關于ERP系統(tǒng)的軟件選擇,企業(yè)管理層要明確自身的期望與需求,致使軟件的選型能夠滿足企業(yè)的實際需求,軟件系統(tǒng)要具備一定的集成性、穩(wěn)定性與成熟性,因此,企業(yè)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業(yè)務人員等均要參與其中,并對軟件的中文界面、技術支持能力與價格等內容進行評估,進而明確企業(yè)所需要的軟件。軟件選型的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yè)不明確自身的期望與需求,與此同時,也未能對軟件進行系統(tǒng)的評估,致使ERP系統(tǒng)不能滿足企業(yè)的實際需要,進而風險隨之產生。
在軟件功能方面,ERP系統(tǒng)涉及著企業(yè)發(fā)展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如:管理、存儲與銷售等,系統(tǒng)最為重要的部分便是生產制造,在國外,ERP軟件的開發(fā)與使用均有著較長的時間,因此,軟件功能的風險相對較小,在國內,ERP軟件的開發(fā)與使用時間尚短,主要源于財務核算軟件,與我國會計制度有一定的適應性,但在諸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在制造管理、生產計劃與集成化等方面仍舊處于開發(fā)階段,致使軟件功能的風險相對較大。
2.2 實施風險
實施風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在實施人員方面,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人員,包括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與業(yè)務人員等,為了保證項目的有序實施,要對人員進行高效的組織,從而提高實施的效率,降低實施的風險。
在實施控制方面,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著周期、進度、成本與質量等,要對每一個實施項目進行控制,才能實現(xiàn)實施風險的控制。實施周期控制直接關系著項目實施的成敗,部分項目由于實施過程中缺少明確的實施規(guī)劃,導致實施的進度緩慢、實施周期較長,最后造成項目未能順利開展。實施成本主要包括軟件成本、硬件成本、咨詢成本與培訓成本等,在實施過程中要對成本進行合理的配置,才能保證項目的周期,因此,企業(yè)要明確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進而為項目周期的延長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2]。
2.3 管理風險
ERP系統(tǒng)的實施對企業(yè)的管理理念、組織結構與業(yè)務流程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極易形成管理風險,主要的風險為管理理念風險、組織結構風險與業(yè)務流程風險。ERP系統(tǒng)在實施過程中要對原有的管理理念進行改進,主要是由于系統(tǒng)需要管理理念具有先進性,才能保證管理的高效性。
3 AHP層次分析法在評估ERP項目風險中的應用
3.1 評估指標體系的原則
關于ERP項目的風險評估,運用AHP層次分析法,要建立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該體系的建立要堅持一定的原則,主要原則如下:
(1)全面性,評價指標體系要對項目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項目的技術、管理與效益等,從而全面體現(xiàn)項目的特性;關聯(lián)性,評價指標體系要明確評價項目與評價目標二者之間的關系;(2)層次性,評價指標體系要具備層次的結構,才能使體系更加合理與科學,堅持層次性的原則才能促使項目各層次間的關系更加明確;(3)簡明性,評價指標體系要滿足項目的需求,對項目影響較大的指標可以進行細化,對影響較小的指標可以略化,進而實現(xiàn)工作量的減少;(4)可操作性,評價指標體系要實現(xiàn)風險評價指標的量化,進而保證各指標之間的可操作性;(5)獨立性,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保持各指標的關系,還要具備相對的獨立性,保證各項指標不相互影響,防止指標出現(xiàn)包容的關系。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相應的原則,便可以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建立,同時還要利用ERP系統(tǒng)的特征,保證層次分析結構的建立,主要包括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再對ERP系統(tǒng)的各項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評估系統(tǒng)風險的影響,此時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分為三級,包括軟件風險、實施風險與管理風險,該體系的建立也可以稱之為ERP風險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3.3 構造判斷矩陣
在對項目分析之際,其基礎為信息,AHP層次分析法的信息源于人們對每層各要素重要性的判斷,將人們的判斷通過數(shù)值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便形成了判斷矩陣,此時其形式為矩陣式。AHP層次分析法的工作前提便是判斷矩陣,因此,該矩陣是層次分析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根據項目風險的評價模型,對該模型進行評價,評價小組的構成包括專家、管理人員、業(yè)務人員與技術人員等,進而對風險進行打分評價,主要的評分分為九種,其中奇數(shù)1,3,5,7,9的評價分代表同等重要、比較重要、重要、很重要、十分重要;其他偶數(shù)2,4,6,8的評價分代表相鄰奇數(shù)判斷的中間值。根據層次分析法的相關程序,檢驗判斷矩陣中數(shù)據的一致性,并計算數(shù)據的相對重要程度,如果數(shù)據未能通過檢驗,則要重新進行調查,直至數(shù)據符合邏輯要求[3]。
在ERP項目中,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項目中的風險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軟件選型的風險最大,因此,要對該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從而降低其風險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內,ERP項目的實施具有較低的成功率,主要是由于該項目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具備較長的周期,致使項目的風險眾多,并具有復雜性,為了提高項目的成功率,應用AHP層次分析法評估項目風險,該方法保證了評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對各項風險的影響程度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軟件風險的影響最大,實施風險與管理風險的影響程度較小,在此基礎上,項目對不同風險進行了控制,從而提高了ERP項目實施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馬輝民,李強.應用AHP層次分析法評估ERP項目風險[J].計算機與數(shù)字工程,2012,3:41-44.
[2]林彤.基于AHP層次分析法評估制造業(yè)ERP項目風險[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24:6796-6798.
[3]錢昊,馬維珍.層次分析法在項目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