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世兵
PEP小學英語教材中,story time安排在每單元教材的最后部分,其目的是對本單元的英語知識起到復習與鞏固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主要從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教師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故事閱讀教學、教師語言注意點四方面談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聽故事能培養(yǎng)學生語感;讀故事能幫助學生學習詞匯,培養(yǎng)初步的閱讀能力;表演故事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培養(yǎng)自信心與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師教學前準備工作
1.分析教材
如,PEP人教版Unit 3 story time中,兔子rabbit,蘿卜turnip屬于新詞,I cant pull it up.Lets work together屬于新句子,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理解。因此,在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入中,可設置與本單元相銜接的知識點“It has a small nose,a small mouth,two small eyes and two long ears.”讓學生猜出描述的是什么,自然引入rabbit與turnip。在理解環(huán)節(jié)可設置相關拔蘿卜的情景以及師生互動的游戲,幫助學生理解I cant pull it up. Lets work together.運用情景和游戲教學法,使學生在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中學習,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xiàn)的能力。
2.分析學生(學生學習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
學生在一年多的英語學習中,學習了多少詞匯,學到了哪些簡單句子,教師應該心中有數(shù)。有了這些正確分析,才能在故事教學中有的放矢。
三、故事閱讀教學
將一篇有趣的故事放在單元結束部分,作為這一單元的鞏固和補充,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英語故事閱讀教學通常采用引入、輸入、理解、跟讀或模仿、朗讀或表演這五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具體方式:聽、讀、表演、復述、創(chuàng)編故事。
1.聽故事排列圖或句子
將圖片事先分到學生手中,請學生聽到故事中出現(xiàn)相應的場景時出示圖片等;看配圖、標題、關鍵詞,讓學生來猜測故事內容,然后再由教師講述故事等;根據(jù)故事內容畫圖或著色。
如,PEP人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 1 story time中,可以把故事中突出“bee”的三個不同位置變化的句子(即Look,its on the light.Look,its on the wall.There is a bee on the blackboard.)空著讓學生補全短文,學生能順利補全短文,也就理解了故事內容。
2.讀故事
朗讀故事是訓練和提高學生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培養(yǎng)學生英語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徑。問學生讀到了什么,讀到哪些詞匯,哪些句子,目的是訓練學生在讀的時候通過主要的句子和關鍵詞去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落實了,才能更好地表演、復述、創(chuàng)編故事。
3.表演、復述、創(chuàng)編故事
故事表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
復述故事:復述一組圖片、復述出整個故事、接力復述故事,訂正與所講故事內容不一致的細節(jié)。創(chuàng)編故事能讓學生靈活運用故事中的語言,提高英語綜合表達能力。
四、教師語言注意點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不同于一般的詞匯教學,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激情,表現(xiàn)欲望要強,要在說、唱、讀、寫、畫、舞、演、玩等方面表現(xiàn)出自信力;另一方面,教學提出緊扣故事情節(jié)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不斷重復關鍵的單詞、詞組和語句,有助于學生掌握新單詞、詞組和句型。注意語速、語調,停頓或放慢,讓學生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要充分借助面部表情、眼神和夸張的動作等身體語言和其他輔助手段來凸顯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喜歡英語故事,從而喜歡學英語。
參考文獻:
朱萍,張英.英語教學活動與應用:小學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