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貴春 劉 梅 陶以珊 甘靜宜
潘貴春:女,本科,主管護師
精神分裂癥具有易復發(fā)、高致殘性等特點,患者往往出現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下降,失去正常的行為生活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壓力逐漸增大,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護理服務質量自然成為了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為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 年1 ~12 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33 例,其中男68 例,女65 例。年齡20 ~60 歲,平均(34.60±3.51)歲。平均病程(5.41±2.21)年。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排除其他的精神疾病及嚴重軀體疾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0 例和觀察組7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1)心理疏導。營造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護理人員給予患者耐心周到的照料,經常和患者交流,尊重患者,經常向患者講解精神分裂癥的表現、治療注意事項及防治知識,每周安排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輔導,指導患者如何分散注意力,消除焦慮、恐懼的情緒[3]。(2)開展文娛活動。鼓勵患者積極參加各項康復活動,指導患者積極參加棋牌、書畫及觀看電視節(jié)目等,并逐漸增加活動的學習性和競技性,對于患者取得的成績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加強其基本的生活技能、社會功能的訓練,創(chuàng)造不同環(huán)境讓其參與社交,模擬社會問題教授其解決技巧,組織參加院外公益活動,引導和教育患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面對回歸社會后可能出現的問題[4]。(3)健康教育。解釋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問題,對患者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進行合理的講解,并告知患者堅持規(guī)范化治療的重要性,利用宣教小冊子、講座等方式進行預防的宣傳,積極做好避免再次發(fā)作的各項措施,強化家庭支持,鼓勵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安慰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加對患者的家庭關懷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3 效果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用藥依從性和心理狀況?;颊吲R床癥狀包括激活性、思維障礙、偏執(zhí)、抑郁和攻擊性等因子評分。患者用藥依從性,于患者出院6 個月后采用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用藥依從性的調查。依從性的類型包括:主動依從,即主動按醫(yī)囑服藥;被動依從,即需有家屬或醫(yī)護人員督促服藥;不依從,包括拒絕按醫(yī)囑服藥,擅自停藥或減量等[5]?;颊咝睦頎顩r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檢測,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狀況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 檢驗和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量表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量表評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 激活性 思維障礙 偏執(zhí) 抑郁 攻擊性觀察組 73 1.50±0.50 5.41±1.00 3.31±1.33 1.60±0.78 2.50±0.86對照組 60 4.21±1.31 7.30±1.41 7.9±2.21 5.13±1.60 6.41±2.10 t 值15.143 8.733 14.123 15.631 13.52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情況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 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 評分的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 評分的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 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73 16.72±4.49 7.01±2.33對照組60 16.81±5.02 9.94±3.40
精神分裂癥患者常持續(xù)存在情感淡漠、興趣缺乏、不知清潔、生活懶散、行為退縮等陰性癥狀,而常規(guī)的抗精神病藥物對其療效甚微[6]。迄今為止,由于精神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及病理機制未明,故對精神病患者只能對癥而難以針對病因進行徹底的根治,需要經常住院治療。目前臨床上各式各樣的藥物均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干預領域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和開拓領域。優(yōu)質護理以人文關懷為原則,給予患者人性化服務,是心理護理、疾病護理、基礎護理結合一體的臨床護理服務[7],該種護理模式充分滿足患者需求、尊重患者人格、維護患者尊嚴及權利,可以延緩精神癥狀,提高患者藥物的依從性,通過組織一些文娛活動和工娛活動,舉辦患患交流會,鼓勵患者重新與社會接觸,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等[8]。
結果顯示,觀察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激活性、思維障礙、偏執(zhí)、抑郁和攻擊性等各方面得分均低于對照組,用藥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且干預后觀察組的HAMD 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說明對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模式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突出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重視患者感受,積極的采取各種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
[1] 田際萍.優(yōu)質護理在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3):234-235.
[2] 劉麗丹.精神分裂癥患者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5):103-104.
[3] 劉學玲,楊東方,朱彩文.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4):89-91.
[4] 王愛青.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9):19-21.
[5] 李 波.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2,10(6):532-534.
[6] 孫素蘭,李素芹,王 新,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2):95-97.
[7] 郅鳳蓮.優(yōu)質護理在58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3,7(12):244-245.
[8] 黃子瓊,趙 柏,董春杏,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403-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