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莘縣處于北方官話向中原官話過渡的交叉地帶,就山東省而言,莘縣方言屬于西齊小區(qū),其程度范疇的表達方式有很多。本文擬詳細介紹莘縣方言中表達強程度范疇較為典型的三類構(gòu)式:“XA”式,“AX”式以及“A+得+X”式。
關(guān)鍵詞:莘縣方言 強程度范疇 表達系統(tǒng) 構(gòu)式
莘縣是山東省西部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城,現(xiàn)屬于聊城市,其處于北方官話向中原官話過渡的交叉地帶,就山東省而言,莘縣方言屬于西齊小區(qū)。莘縣方言有很多富有特色的詞語和表達方式,本文就以莘縣方言中強程度范疇的表達系統(tǒng)及其構(gòu)式為例來進行說明。
本文主要介紹莘縣方言表達強程度范疇的三類構(gòu)式:“XA”式,“AX”式以及“A+得+X”式。為了敘述方便,根據(jù)莘縣方言強程度范疇的表達特點,我們將表示程度量的副詞、準副詞、正在虛化的詞語、指代副詞等稱作X,將被X修飾的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稱作A,以此來展開論述。
一、“XA”式
在莘縣方言中,能進入“XA”式的X不僅有典型的程度副詞“忒[t‘uei214]”①和“血[?ie214]②”,還有接受性并不高的程度副詞“齁[xou55]”,另有指代副詞“能[n??312](么)”和“恁[ts??312](么)”③。能進入“XA”式且能進入其重疊式“XAXA的[ti]”④的X卻只有“血”和“齁”。下面將分別展開論述。
(一)“血A”
“血 [?ie214]”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很、非?!?,是莘縣方言中最典型的程度副詞,使用頻率最高。
1.“血”的組合能力 有關(guān)“血”的組合能力的情況,見表1。
由上表可知,“血”幾乎和除了狀態(tài)形容詞和唯謂形容詞以外的所有形容詞組合,表示程度深,如“血甜”;同時還可以與少量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組合,如“血相信”;還可以與動詞性詞組組合,如“血有意思”等。在莘縣方言中,“血”的組合范圍是很廣泛的,組合能力很強。
2.“血A”的否定形式
沈家煊認為否定副詞“沒”否定有界成分,“不”否定無界成分(沈家煊,1995)。能受“血”修飾的形容詞多是性質(zhì)形容詞和表示持續(xù)狀態(tài)的動詞,根據(jù)沈家煊(1995)的理解,這些都是無界成分,所以,“血A”的否定形式要和表否定的副詞“不”組合。“血”在莘縣方言中的組合范圍特別廣,組合能力特別強,所以“血A”的否定就有幾種情況:
a.對性狀進行否定。
“血+A”是在突出形容詞或動詞所具有的性狀,它的否定是對這種性狀的否定而不是對其程度的否定,否定形式是將“血”改為“不”。如:血香—不香|血饞—不饞|血難看—不難看|血干凈—不干凈|血滿意—不滿意。
b.對程度進行否定。
當A是具有褒義色彩的雙音節(jié)形容詞、積極心理動詞的時候,還有另外一種否定情況,即在“血”后面加否定副詞“不”,組成“血+不+雙音節(jié)形容詞、動詞”的形式,如“血干凈—血不干凈”“血滿意—血不滿意”表示“不干凈、不滿意”程度特別深,負面情緒很大,主觀色彩更強。
當A是動詞短語時,“血A”的否定也是對其程度進行否定,都可以在“血”后加否定副詞“不”或“沒”,如“血好說話—血不好說話”“血有意思—血沒(有)意思”“血有水平—血沒(有)水平”。
3.“血A”的句法功能
“血”修飾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只能作修飾語的狀語,而“血A”只能充當謂語。如:
(1)這藥血苦。
(2)那孩子血聰明。
(3)他血害怕長蟲(蛇)。
(4)這電視血有意思。
(5)我血擔心他的學習。
在莘縣方言中,“血A”只能充當謂語,一般不帶賓語,如例(1)、(2)、(4);只有部分動詞后面才可以帶賓語,出現(xiàn)頻率特別低,如例(3)、(5)。
4.“血A血A的”
黃伯榮、廖序東認為:“有些性質(zhì)形容詞可以重疊,表示性狀程度的加深或適中,重疊后不能前加副詞‘很。”[1](P12)在莘縣方言中,用重疊式“血A血A的”增強其所要表達的程度,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非常非常的”。如:~甜~甜的|~苦~苦的|~臭~臭的|~香~香的|~饞~饞的|~懶~懶的|~窮~窮的。凡進入“血A”的形容詞多可以進入“血A血A的”式。
“血A血A的”式在莘縣方言中多用作謂語,后面一般不加其他成分。如:
(6)這藥血苦血苦的,我才不愿意吃嘞。
(7)她婆婆家血窮血窮的。
但有時也會作句子的補語,必須有補語標記“得”,使用頻率較低。如:
(8)他洗得血干凈血干凈的。
(9)她長得血難看血難看的。
(二)“忒A” 在莘縣方言中,“忒”讀作[t‘uei214],相當于普通話中的程度副詞“太”,義為“過分、于……”,表示不滿意、不如意。
1.“忒”的組合能力
由表可知,“忒”可以與形容詞、動詞或少量動詞性詞組組合,說明性狀的程度,有“過分”之義;在修飾表心理活動或與其相關(guān)的動詞,表示不高興、不耐煩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2.多與句末語氣詞共現(xiàn)
“忒A”式是用來表述他者(別人、別人或自己的東西)的,所以當語境中出現(xiàn)A的原因時,該式往往要求與表示完成的句末語氣詞“啦”連用。如:
(10)工作的地兒離家500里地,這(也)忒遠啦。
(11)他忒聰明啦,玩兒牌一會兒都(就)贏。
當“忒A”所出現(xiàn)的語境只表述現(xiàn)實情況時,句末語氣詞可有可無。如:
(12)你穿這褲子,忒長(啦)。(對你來說,這褲子太長了。)
(13)這孩子長得忒高(啦)。
在實際交際中一般都會出現(xiàn)A的原因,所以,莘縣方言中以加句末語氣詞“啦”為常。
3.“忒A”的否定形式
a.對性狀進行否定。
莘縣方言一般會用A的反義詞來代替A,表示對性狀的否定,因為A既可以是褒義形容詞,也可以是中性或者貶義形容詞;既可以是表示積極心理的動詞,也可以是表示消極心理的動詞,這給通過改變A來完成否定提供了可能。如:
(14)這褲子忒長啦。
這褲子忒短啦。(否定義)
b.對程度進行否定。
有些詞并沒有相對應(yīng)的反義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在“忒”前面添加否定副詞“不”來完成否定,例如“~不高興”“~不害羞”“~不聰明”等。
(15)這樣兒⑦做忒好看啦。
這樣兒做忒不好/難看啦。(否定義)
通過上面幾個詞,我們可以看出,“忒”與“不”連用的條件是:后面的形容詞必須是雙音節(jié)的,且是積極性質(zhì)的形容詞。
4.“忒”的句法功能
“太”只能用在形容詞、心理動詞及部分短語前作狀語,表程度深[2]?!斑痹谳房h方言中的句法功能和“太”基本相同?!斑疉”可作句子的謂語或補語。作謂語時,不需要句法標記,如例(10)~(12);作補語時,必須出現(xiàn)補語標記“得”,如例(13)。
5.“忒A”不能重疊
“血A”可以用“血A血A的”來表示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而“忒A”因為本身就有“過分”之意,所以不能疊加為“忒A忒A的”式。
(三)“齁A”
1.“齁”的組合能力
《現(xiàn)代漢語詞典》[3](P567~568)對“齁”的釋義為:①【動】太甜或太咸的事物使喉嚨不舒服:這個菜咸得~人。②【副】非常(多表示不滿意):~咸、~苦、~酸、天氣~熱。以此為據(jù),那“齁”就作為副詞就可以修飾大多數(shù)形容詞乃至部分動詞,但是在莘縣方言中,“齁”所修飾的詞只限于表示味覺的三個形容詞“咸、苦、酸”,這說明莘縣人對“齁”的接受程度并不高,“齁”作為副詞并不具有典型性。
2.“齁A”的句法能力
“齁A”只能作句子的謂語。如:
(16)這菜齁咸,你別吃啦。
(17)這藥齁苦。
3.“齁A”可疊加
與“血A”一樣,“齁A”可以通過疊加組成“齁A齁A的”,表示程度的加深,例如:~咸~咸的|~苦~苦的|~酸~酸的。
“齁A齁A的”在句子中也只能作謂語。例如:
(18)這菜齁咸齁咸的,咋讓人吃耶?
(19)那醋齁酸齁酸的。
(四)“能/恁(么)A”
王力認為,凡副詞,用來表示程度者,叫作程度副詞[4](P139)。普通話中有“這么、那么、這樣、那樣”等雙音節(jié)的指示代詞,主要用來修飾形容詞,如“這么干凈、那么便宜、這樣漂亮、那樣好”。這里的指示代詞主要用來指示副詞的,作用相當于副詞,但詞性仍是代詞。我們發(fā)現(xiàn),在莘縣方言中,有兩個特殊的詞“能[n??312](么)”和“恁[ts??312](么)”相當于普通話里的“這么、那么、這樣、那樣”,雖不是程度副詞,但也是用來修飾形容詞的,功能上相當于程度副詞,且使用頻率相當高,故這里將其作為“偽程度副詞”來介紹。
1.“能/恁(么)”的組合能力
由上表可知,“能/恁(么)”可以與形容詞組合,情感色彩不限、單雙音節(jié)不限;可以與小部分動詞組合,也可以與動詞性詞組組合,多指動賓短語。
2.“能/恁(么)A”所在句類?!澳?恁(么)A”表程度,多用在疑問句和陳述句里。如:
(20)她長得咋恁(么)漂好看耶?(你長得真好看。)
(21)他長得能難看,我才不待見(喜歡)他哩。
(22)這衣裳咋恁便宜耶?(這衣裳真便宜。)
(23)這西瓜能生(不熟),咋吃耶?(這西瓜太生了,不能吃。)
“能(么)”和“恁(么)”這兩個詞的表義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幾乎任何時候都可以互換。在陳述句里,表示對實際情況的描述,主觀感情色彩較強,如例(21)、(23)。而疑問句只是借疑問的語氣來表示肯定,表達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突然的驚喜,也有徹底的痛苦,情緒波動較大,如例(20)、(22)。
3.“能/恁(么)A”的句法功能?!澳?恁(么)”修飾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只能作狀語,但是“能/恁(么)A”卻是可以作補語、謂語和定語。
由上表可知,“能/恁(么)A”作補語時必須有補語標記“得”;作謂語時一般用在復句里面,與另一小句一起完成整個句義的表達;“能/恁(么)A”可以作定語,但一般也用在復句中,前半句是肯定語氣,后半句是疑問語氣,如例(28)、(29)。
4.“能/恁(么)A”的特殊用法
(30)你都把我的衣裳洗了,你咋恁好耶?
(31)你給我洗衣裳了?你咋恁好耶?
例(30)語調(diào)興奮,帶有感謝的成分,想要表達的是“你已經(jīng)幫我把衣服洗了,你真是太好了。”例(31)反問的語氣,指說話人絕對不相信,甚至是很生氣,是對聽話者的一種嘲諷,想說的是“我不相信你把我的衣服洗了,更不相信你是這么好的人?!逼渌稳菰~則沒有這種意義上的區(qū)別。
(五)小結(jié)
進入“XA”式的X有“血、忒、齁、能/恁(么)”等,這四種結(jié)構(gòu)存在異同。相同點是:1.從結(jié)構(gòu)方式上來說,都是狀中式的。2.從表義特征上來說,這些黏合式只表示程度的加深,不含比較義。3.從組合特征上來說,除“齁”外,X都可以和動詞或動詞詞組組合,動詞多是雙音節(jié)的。4.從重疊特征上來說,能進入“XAXA”式的成句特點是必須加上“的”,這與性質(zhì)形容詞重疊成句的條件是一樣的。不同點是:1.句法功能不同。“血A”和“齁A”只能作謂語,“忒A”可作謂語和補語,“能/恁(么)A”可以作補語、謂語和定語。2.組合能力不同。四種結(jié)構(gòu)中組合能力最強的是“血”和“忒”,其次是“能/恁(么)”,最后是“齁”;“血、忒、能/恁(么)”都能跟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組合,但“齁”只跟表示味覺的三個形容詞組合。3.表義程度不同。這四種結(jié)構(gòu)都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對來說,程度較深的是“血A”“齁A”和“忒A”,較淺的是“能/恁(么)A”。4.能否重疊。能通過重疊表示程度加深的是“血A”和“齁A”,即能構(gòu)成“血A血A的”和“齁A齁A的”式,但“血A血A”能作謂語和補語,而“齁A齁A的”只能作謂語。5.能否單獨成句。四種表達方式一般使用時都帶有主語,“血、忒、齁”前加主語即可表示完整的語義,但“能/恁(么)”即便加上主語,也只能表示一半的句義,一般都要用在復句里,與另一小句一起表達一個完整的句子。6.使用頻率不同。莘縣方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便是“血A”和“忒A”,其次是“能/恁(么)A”,最后是“齁A”。
二、“AX”式
前面我們介紹了程度副詞(包括偽程度副詞)作狀語表達強程度范疇的情況,接下來,我們討論程度副詞(包括準副詞和正在虛化的詞語)作補語的情況。馬清華在分析詞的概念理據(jù)時認為“強級程度義往往與數(shù)量多、嚇人、死、壞等意義同辭,前者是后者的轉(zhuǎn)義?!盵5](P113)比如會用“嚇人”、與亡毀相關(guān)的詞、帶有“不好”義(不行、壞啦)的詞語轉(zhuǎn)指程度大。在莘縣方言中,能進入述補結(jié)構(gòu)表程度范疇的A也多是“與數(shù)量多、嚇人、死、壞等意義同辭”的詞語。
張誼生先生認為,從結(jié)構(gòu)方式來看,程度副詞充當補語的述補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組合式和粘合式⑧[6](P140)。首先我們來分析粘合式“AX”的相關(guān)情況。莘縣方言中能進入“AX”式的X有可補副詞⑨“很”和“死”,還有在莘縣方言中具有特殊用法的“孬”,其中“死”和“孬”都可以進入“A不X”式。
(一)“A很”
莘縣方言中,“很”作補語的能力是極弱的,只能跟“孬”“忙”等幾個詞組合成“孬很”“忙很”“糊涂很”等表程度的加深。且這兩個短語是不能單說的,只能與句末語氣詞“啦”連用了。如:
(32)這幾天,他忙很啦。
(33)這些年,他糊涂很啦。
在實際運用中,“A很”只能作句子的謂語。如例(32)、(33)。
(二)“A死”
1.“死”作補語的組合能力。與“很”相比,“死”作補語時,其組合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與形容詞和動詞組合。具體情況見表5。
由上表可知,“死”可以與很多非狀態(tài)形容詞組合,多是單音節(jié)的,且多是帶有貶義色彩的形容詞,但也不排除那些中性或褒義形容詞;同時與“死”組合的動詞多是單音節(jié)的,且多是具有消極心理的動詞,具有積極心理的動詞只有“羨慕、笑、喜”等幾個表示情感的詞。
2.“A死”不能獨立使用。在莘縣方言中,“A死”不能獨立使用,必須在其前后添加其他成分,見表6。
由表可知,“A死”一般不能獨立使用,可以與語氣詞“啦”或副詞“快”連用,也可以用在“把”“被”字句中,或者后帶賓語用在一般陳述句里。
3.“A死”的句法功能“A死”只能作句子的謂語,如例(34)~(41)。又如:
(42)他們家的東西貴死啦。
(43)他穿成那樣兒,真是笑死我啦。
4.“A不死”式
a.“A不死”的組合特征?!癆不死”中“死”有兩種意思,這里只介紹與“A死”相對應(yīng)的已經(jīng)虛化了的“死”,能進入“A不死”的動詞主要是單音節(jié)詞,且多是表消極意義的詞,如“打~|揍~|吵(罵)~|凍~|撐~|熏~|噎~|淹~|渴~|淋~|擠~|砍~|咳~”。能進入“A死”的雙音節(jié)動詞或形容詞“高興、難吃、難看、難受、難聽、想、后悔、羨慕”等都不能進入“A不死”式。
b.“A不死”的句法特征?!癆不死”有以下句法特征:
1)必須帶賓語。“A不死”后面必須帶賓語,如果不帶賓語,“死”只能用作動詞,如“這只蠅子,我老打不死。”“死”就是使“蠅子”失去生命。“A不死”的賓語必須是人稱代詞,大多是帶第二人稱代詞“你”,其次是第三人稱代詞“他”,很少或幾乎不帶第一人稱代詞“我”。如:
(44)再不聽話,我揍不死你!
(45)大雨天出去,淋不死你!
即使“A不死”只帶人稱代詞的賓語,也不能確?!八馈本褪怯米鞲痹~。如:
(46)你恁瘦,還去搬能大的石頭,累不死你?。闳グ崮敲创蟮氖^,一定會累壞的。)
(47)你咋不把棉花袋子給扛出去,又累不死你?。藁敲摧p,你怎么沒把袋子扛出去?)
例(46)中,“累不死”是對另一個人的恐嚇、威脅,目的是勸阻某人不要做某事;例(47)中“累不死你”是輕蔑、看不起的語氣,是“你不會因累而死”。雖然“累不死”在上面兩個例子中產(chǎn)生了兩種意思,但是,這并會使句子產(chǎn)生歧義,因為“A不死”必須用在其他小句的后面,正是小句提供的環(huán)境對義項具有選擇性,消解了“A不死”的多義性,使其在一種語境中有且只有一種含義。
2)主語可以省略?!癆不死”中賓語的施事主語可以不存在,但是通過理解句子或語境,聽話者可以推斷出施事主語,如例(44)中存在形式主語“我”也是施事主語,例(45)中缺乏形式主語,但是通過理解,我們可以推斷,“你”的施事是“雨”。
3)一般用在復句中。一般與其它小句連用,用在另外一個小句的后面。前面一個小句提供事情發(fā)生的條件,“A不死”句表結(jié)果。前后兩個小句一般沒有關(guān)聯(lián)詞。如例(44)、(45)。
c.“A不死”的表義特征?!癆不死”與“A死”的表義特征是一樣的,“不”是羨余成分。一般來講,“A不死”是不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的,但是這種正反同義的構(gòu)式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常用的,如“差點兒”與“差點兒沒”,“難免”與“難免不”等,而它們的存在也有一定的意義,正如胡麗珍、張政(2013)所言:“用否定的形式表肯定的意義,具有“‘加強說話人的主觀評判和情感,同時包含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規(guī)勸和不贊同的構(gòu)式義?!盵7]如例(44)所表達的:如果你再不聽話,我會揍你,而且會揍得很厲害。你最好相信我的話,否則,你會被揍得很慘。例(45)中的勸阻義更加明顯:外面在下著雨,出去會被淋得很慘,你最好不要出去。
(三)“A孬”
“孬”在莘縣方言中既可以指形容詞,義為“壞,不好,沒有勇氣”等,也可以用作副詞,用在某些動詞或形容詞后,表達程度的加深,且使動作或狀態(tài)的接受者受到了消極的影響。
1.“孬”作補語的組合能力?!柏迸c別的詞的組合能力并不強,只能跟一小部分形容詞或單音節(jié)動詞組合。如:熱孬|累孬|凍孬|饞孬|餓孬|辣孬|窮孬|凍孬|打孬。
2.“A孬”不可單獨使用
由上表可知,“A孬”與“A死”一樣,不可單獨使用,可以帶賓語,與句末語氣詞聯(lián)合成句,也可以用在“把”“被”字句中。
3.“A不孬”式
a.“A不孬”的組合能力。能進入“A孬”式的單音節(jié)動詞和形容詞都可以進入“A不孬”式。如:熱不孬|累不孬|凍不孬|饞不孬|餓不孬|打不孬|揍不孬|曬不孬|嚇不孬。
b.“A不孬”的句法功能?!癆不孬”的句法特征與“A不死”的句法特征是一樣的,這里就不再贅述。與“A不死”不同的是,“A不孬”不會產(chǎn)生多義現(xiàn)象。如:
(54)這天去地里干活,曬不孬你!(一定會把你曬壞的,“曬”的程度是你難以想象的。)
(55)把這些活兒干完,累不孬你!(一定會把你累壞的,不要不相信。)
如果真要表達例(47)所要表達的意思,莘縣方言就會將例(54)改為“在屋里干活,又曬不著你?!本哂蟹粗S或嘲笑的意味。
(四)小結(jié)
能進入“AX”式的的X有“很、死、孬”三種,這三種小結(jié)構(gòu)存在一些異同點。相同點是:1.從結(jié)構(gòu)方式上來說,都是黏合式的。2.從句法功能上來說,都只能作句子的謂語。3.從表義特征上來說,這些黏合式只表示程度的加深,不含比較義。4.從組合特征上來說,能進入“AX”式的帶有貶義色彩的形容詞和帶有消極心理的動詞。5.從使用上來說,這些結(jié)構(gòu)都不能單獨成句,都必須和其他成分——比如語氣詞——連用才能完句。不同點是:1.表義程度不同。這三種結(jié)構(gòu)都表示程度的加深,但具體來說,程度從深到淺依次為:“A死”“A很”“A孬”。2.組合能力不同。三種結(jié)構(gòu)中組合能力最強的是“死”,其次是“孬”,最后是“很”;“孬、死”都可跟動詞、形容詞組合,“很”只跟形容詞組合。3.主語能否省略?!癆很”前的主語一般情況下不省略,“A孬”“A死”前的主語可以省略,省略主語時,可帶賓語。4.使用頻率不同。在莘縣方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A死”,其次是“A孬”,最后是“A很”,這和組合能力基本上是一致的。5.使用方法不同?!八馈焙汀柏倍伎梢赃M入“A不X”式,用否定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
三、“A+得+X”式
下面分析程度副詞充當補語的另一種類型:組合式,即帶有補語標記“得”的述補結(jié)構(gòu)。
(一)“A+得+慌” 莘縣方言可以接受普通話的“熱/凍/燙/餓/扎得慌[xua?204]”,但對莘縣本地人來說,更為純正的講法就是“熱/凍/燙/憋/氣/餓/扎得慌[xɑ?204]”,即“A+得+慌[xɑ?204]”。
1.語義分析 根據(jù)張國憲(2006)[8]中的形容詞分類對“A+得+慌”進行了窮盡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幾個形容詞可以進入“A+得+慌”這一格式。
性質(zhì)形容詞:潮、熱、甜、辣
狀態(tài)形容詞:骯臟(表狀態(tài))、難受、急躁(表感覺)
變化形容詞:臭、膩、急、累、亂、麻、酸、疼
也許上書并沒有窮盡所有的形容詞,筆者在此外又查到幾個能進入這一構(gòu)式的詞:
形容詞:緊、松、咸、狠、凍、煩、吵、燙、憋、渴、刺撓、癢癢、苦、酸、膈應(yīng)
動詞:壓、扎、氣、餓、悶、擠、曬、想、瘆
能進入這一構(gòu)式的形容詞多是單音節(jié)的,但也有“骯臟、難受、急躁、刺撓、膈應(yīng)、癢癢”等幾個雙音節(jié)詞。能進入這一格式的動詞較少,且全是單音節(jié)詞。這些動詞或者形容詞都是與人有關(guān)的,與人的心理或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壓覺或神經(jīng)覺有關(guān),表示一種不滿意的情緒或?qū)嶋H情況的抱怨。如:“這藥血苦得慌。”意為“這藥很苦”,且有“不愿意吃”之義。這跟董紹克[9]對陽谷方言[12]中“的慌”的概括是一致的:“的慌”用在動詞、形容詞后面構(gòu)成表示感知和心理活動的動詞,一般用于表達不愉快的心情和不舒服的感覺。
董紹克還認為“的慌”中的“慌”既可以讀成合口呼[xua?204],也可讀成相對的開口呼[xɑ?204],此時與莘縣方言音同。無論是什么原因?qū)е铝藘煽h方言對“慌”發(fā)音不同,我們相信隨著普通話的普及,莘縣方言“A+得+慌”式中,“慌[xɑ?204]”會向著[xua?204]發(fā)展。
2.“A+得+慌”的語法功能
a.作謂語。在莘縣方言中,“A+得+慌”只能作謂語。如:
(56)黑家(夜里)一個人走路,真有點兒瘆得慌。
(57)我這心里血難受得慌。
(58)才十點,我都(就)餓得慌啦。
有時候,“A+得+慌”前的主語可以省略。如:
(59)——你咋啦?
——血難受得慌。(很難受)
b.一般不獨立存在。由以上幾個例子可見,“A+得+慌”在實際運用中幾乎不單獨存在,一般前面都要加上表程度量的副詞,如“有點兒”“血”“真”。用程度副詞來修飾表示程度量的“A+得+慌”,這就更表明人們使用“A+得+慌”這一句式所要表達更深程度的意思,如例(56)。此外,“A+得+慌”還可以和“了”“啦”等語氣詞連用,表示對實際情況的肯定,如例(58)。
c.否定式。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帶有程度副詞的句子進行否定時,都是在動詞前加上否定副詞“沒”或“不”等,同樣,對于本身就表程度的“A+得+慌”式來說,需要在其前面加否定副詞“一點兒也不”“不”等。我們將上面幾個例子改為否定句,分別為:
(56?)黑家(夜里)一個人走路,一點兒也不瘆得慌。
(57?)我這心里不難受得慌啦。
所以,當對“A+得+慌”進行否定時,必須加上表完全否定的副詞“一點兒也不”,以此來平衡該式本身所帶有的程度量;當直接加否定副詞“不”時,就得加上表示完成的語氣副詞“了”或“啦”。
(二)“A+得+很”
莘縣方言中“很”是個可補副詞,有黏合式“A很”,常用的只有“孬很”“忙很”幾個詞,“A很”也可以通過加補語標記“得”變?yōu)榻M合式“A+得+很”,義為“非?!?。能進入這一構(gòu)式的多為形容詞,如:高得很|孬得很|明白得很|糊涂得很|難聽得很|毒得很(很壞很壞的)|惡[?55]得很[13]。
和“A很”一樣,“A+得+很”也只能作句子的謂語。如:
(60)那人孬得很。(那個人非常壞。)
(61)他覺著自己明白得很。(他認為自己很明白。)
(三)“A+得+不行”
“A+得+不行”也指“非?!?,程度更深些。但在莘縣方言中的使用頻率比較低,常用的幾個詞如:高興得不行|難受得不行|喜得不行(非常高興)|熱得不行|凍得不行|愁得不行。A多為形容詞?!癆+得+不行”常用來作謂語。如:
(62)肚子難受得不行。
(63)拿了獎金,喜得他不行。
不過,此式中語義主語可以在A前,也可以在“得”后。例如,既可以說“熱得他不行”,也可以說“他熱得不行”。
(四)“A+得+要命”
“A+得+要命”與“A+得+不行”的用法相同,只是表意程度更深一些,此處不再贅述。常用的詞有:高興/忙/疼/笨/孬/難受/咸/苦/窮/丑/臭得要命。A多為形容詞。
(五)“A+得+跟啥樣”
1.表義功能
這是莘縣方言中比較有特色的組合式。這里的“跟啥樣”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跟什么似的”,能進入“A+得+跟啥樣”式的A既有形容詞也有動詞,但以形容詞為主,如:孬/忙/笨/滋兒/難受/瘦/臟/急/辣/慢/凍/渴/餓/嚇/熱/笑/擠/淋。
“跟啥樣”給聽話者以想象的空間,聽話者盡可以想象那種“孬”“臟”等的程度,但也有幾個詞給出了A所表達的程度。如:丑得跟八萬樣|曬得跟個紅薯樣|笨得跟瞎子樣|瘦得跟猴兒樣|能得跟豆兒樣|胖得跟豬樣。這樣就給A的程度限制了一定的量,也使表述更加形象。
認知語塊[15]理論認為,“A+得+很/不行/慌/要命/跟啥樣”都屬于詞組層面的預制語塊,且是非自由組合詞塊,因為A在語言運用中的替換受到限制。而像“丑得跟八萬樣”等語塊就屬于凝固組合,在莘縣方言中,不允許再替換其中的任何成分。即若表達一個人丑到了極點,就只能用“丑得跟八萬樣”,“八萬”就是“丑到極點”的象征,聽話者聽到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既體現(xiàn)了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不同詞語或事物的認知。
2.句法功能
和其它組合式一樣,“A+得+跟啥樣”也只能作句子的謂語。如:
(64)你看他高興得跟啥樣。
(65)這孩子渴得跟啥樣,多讓人心疼。
(六)小結(jié)
能進入“A+得+X”這一格式中的“X”主要有“很、不行、慌、要命、跟啥樣”等五種,幾種具體格式存在一些異同點。相同點是:1.從結(jié)構(gòu)方式上來說,都是組合式的。2.從句法功能上來說,都只能作句子的補語。3.從表義特征特征上來說,這些述補結(jié)構(gòu)都不含比較義,只表示程度的加深。4.從使用上來說,這些結(jié)構(gòu)的主語都可以省略,這些結(jié)構(gòu)可以單獨成句。5.從組合特征上來說,A多為具有貶義色彩的形容詞。6.從有無否定形式來看,組合式“A+得+X”沒有否定形式。不同點是:1.表義程度不同。這五種組合結(jié)構(gòu),都表示程度的加深,但具體說來,程度從深到淺,依次為:“A+得+跟啥樣”“A+得+要命”“A+得+不行”“A+得+很”“A+得+慌”。2.組合能力不同?!盎拧钡慕M合能力是最強的,既可以和形容詞組合,也可以和部分動詞組合,而“很、不行、要命、跟啥樣”多與形容詞組合。3.當主語不存在時,“得”后面是否可插入別的成分。當主語不存在時,“得”后可增加人或事的有“A+得+不行”“A+得+要命”和“A+得+跟啥樣”三種結(jié)構(gòu)。4.使用頻率不同。在莘縣方言中,它們的使用頻率最高的是“A+的+慌”,其余各式使用頻率相近。
四、結(jié)語
除了上文我們論述的表達強程度范疇的三類12種方式,莘縣方言中還有其他方式,如:”真X、老X“等,這里不再贅述。進一步考察每個表達方式的歷史來源和構(gòu)因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本文為江蘇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省助)(03)
注釋:
①莘縣方言的四個調(diào)值與普通話調(diào)值有別,分別為:陰平[214]、
陽平[42]、上聲[55]、去聲[312]。詳見董紹克(2005)。
②方言詞可能沒有對應(yīng)的書寫形式,所以本文只取音同的字。例如
“血”和“些”在莘縣方言中的讀音是一樣的,對于[?ie214]的書寫形式,董紹克(2005:305)用了“些”字,而錢曾怡(2001)則采用了“血”字。本文暫用“血”字。
③莘縣方言中的指代副詞有兩個:[n??312]和[ts??312],其用法
是一樣的(董紹克、張家芝,1997)。在吳語中,“能”與“恁”同,亦可以作去聲(許寶華、宮田一郎,1999)。據(jù)此我們懷疑這兩個讀音是同一個字,可能的字是“能[n??312](么)”或“恁[ts??312](么)”。
④莘縣方言中的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地、得”一律讀為[ti]。
⑤相當于普通話的[xau512],義為“喜歡”。
⑥相當于普通話的[xau312],義為“喜歡”。
⑦莘縣方言中有很多兒化音。
⑧組合式是指補語同中心語之間必須使用補語標記(masker)
“得”;黏合式是指補語直接后附于中心語。參見張誼生(2000)。
⑨可補副詞指基本功能是充當狀語、但有時又可以在語義不變的情
況下充當補語的的副詞,如:很、極、死、甚、盡、煞、至、多等。參見張誼生(2000)。
j動詞2和動詞3組是有歧義的兩個小組,比如“打死”,既可以指
實際意義上“把人打死了,人失去了生命”,也可以指“狠狠地打你一頓”,是一種程度的指稱,這里我們?nèi)『笳摺?/p>
k“啦”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了”,用在動詞后表動態(tài),也可以作
語氣副詞,有完句的功能。
l陽谷與莘縣是緊鄰的兩個縣,兩地方言都屬于中原官話,在山東
省內(nèi)部,屬于西齊小區(qū)。兩縣方言有很多相同之處,兩縣人民交流沒有任何語言障礙。
m多指在不好的方面很厲害。倘若指老年人的身體,則指老年人身
體很棒。
n多指品行不端。
o語塊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構(gòu)成的、連續(xù)的或不連續(xù)的序列,整
體儲存在記憶中,使用時整體提取,是一種預制的語言單位。在詞組層面,語塊又可分為自由組合和不自由組合。自由組合是指自由詞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比較松散,組成成分可以自由地替換;非自由組合的構(gòu)成成分替換受限制或不能替換。參見錢旭菁(2008)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2]蘭賓漢.西安方言中的幾個程度副詞[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4,(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
[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4]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5]馬清華.文化語義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6]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7]胡麗珍,張政.正反同義構(gòu)式“V,A不死P”的多維研究[J].湘
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
[8]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
館,2006.
[9]董紹克.陽谷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5.
[10]明茂修.山東臨沂方言中的特殊程度副詞[J].畢節(jié)學院學報,
2007,(6).
[11]康茂林.臨沂方言程度副詞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12.
[12]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1.
[13]徐建宏.程度副詞“很”與“太”的用法辨析[J].遼寧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14]張穎偉.南通話程度副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05.
[15]李艷.論現(xiàn)代漢語AAB式重疊[J].徐州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0,(4).
[16]魯川等編.動詞大詞典[Z].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4.
[17]鄭懷德,孟慶海.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03.
[18]沈家煊.“有界”與“無界”[J].中國語文,1995,(5).
[19]張永言.詞匯學簡論[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20]錢旭菁.漢語語塊研究初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8,(5).
[20]董紹克,張家芝編.山東方言詞典[Z].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7.
[22]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
1999.
[23]李榮主編.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24]山東省莘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莘縣志[M].濟南:齊魯書
社,1997.
[25]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山東省志·方言志[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
(安留敏 江蘇南京 南京大學文學院 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