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朝鮮四種文獻所見漢語聲母的清代東北方音特征

      2015-04-29 05:22:36鄒德文金茗竹
      北方論叢 2015年2期
      關鍵詞:聲母

      鄒德文 金茗竹

      [摘要]分析四種朝鮮王朝漢語文獻《華音啟蒙》《華音啟蒙諺解》《你呢,貴姓》《學清》的語音的聲母系統(tǒng),通過文獻訛誤字分析、對音文獻分析等考證其反映出來的清代漢語東北方言的語音特征。表現(xiàn)為:微母消失;見曉系腭化;全濁聲母清音化;日母字變化為零聲母字;平舌、翹舌音不分等。

      [關鍵詞]朝鮮文獻;聲母;清代東北方音特征

      [中圖分類號]H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2-0072-05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probe the phonetic features in Korean language by analyzing the phonetic system of Huayin Qimeng, Huayin Qimeng Yanjie, Ni Ne Guixing and Xue Qing—— four Korean literatures about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findings is that as far as initials are concerned, som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 dialect in Qing Dynasty are reflected in these literatur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initial ‘m consonant disappeared, the xiyin initials in the velars and gutturals already palatalized, all the voiced initials pronounced light tone, ‘ri initials changed into zero ones, Smooth tongue and retroflex sound were mixed together, etc.

      Key words:Korean literatures; initials ; phonetics of northeast dialect in Qing Dynasty

      [收稿日期]2015-01-1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及民國東北方言與北京官話語音關系研究”(12BYY065);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清代漢語東北方言語音系統(tǒng)研究”(10YJA740137)

      一、朝鮮李朝時期四種漢語文獻概說

      朝鮮四種漢語文獻是指《華音啟蒙》(附《華音正俗變異》)與《華音啟蒙諺解》,《你呢貴姓》與《學清》?!度A音啟蒙》與《華音啟蒙諺解》是同一內(nèi)容的兩種不同形式的漢語教科書,類屬上可以視為同類,作者是李應憲,成書于1883年。《你呢貴姓》與《學清》可看作同一內(nèi)容的兩種不同抄本的商務漢語會話教科書,也可以視為同類教科書,《你呢貴姓》與《學清》應該成書于朝鮮后期高宗年間(1864-1906)。這四種文獻都是漢語會話教科書,由于成書年代十分接近,語言風格與特征相似,有利于研究語音特征時進行比較。這兩類四種書幾乎可以說是朝鮮李朝最后的中國語教科書,相對于前代的教科書,這兩類書在內(nèi)容上變化較大,在同類韓語會話教科書里顯得成熟而實用,流傳的范圍也比較廣泛。其流傳之時又逢我國的清代,因為地域接近、貿(mào)易頻繁,使這四種朝鮮王朝的漢語會話教科書的語音系統(tǒng)跟當時的東北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產(chǎn)生了密切的關系。據(jù)岳輝博士(2006)的論證,認為《華音啟蒙諺解》《你呢貴姓》兩書的語言特征是 “以東北官話為基礎,兼收并蓄北京官話的某些特點,東北官話中又以遼東話為主體,時限則是在清末”[1](pp.149-154)。因此,我們在討論清代漢語東北方言語音系統(tǒng)時,選擇了這兩類教材作為研究的對象。

      我們知道,研究漢語的歷史語音、方言語音,當然要以漢語文獻為主要研究對象,問題在于,為了學習者的方便,域外文獻的對音材料在語音標示上比漢語傳統(tǒng)韻書和傳世文獻更加直觀和明晰,所以,朝鮮王朝時期的對音文獻在揭示語音特征、驗證研究結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像金基石先生(1999)指出的:“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鮮漢學家對漢語語音做了較全面、精確的描寫論述,其中近代音中的熱點問題幾乎囊括無遺,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獻價值。系統(tǒng)整理朝鮮對音文獻,并同有關資料進行比較研究,可彌補國內(nèi)近代音資料的遺缺,為近代漢語語音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較為可信的參證?!盵2](pp.9-18)

      二、從朝鮮文獻行文訛誤看其聲母所反映的清代東北方音特征

      朝鮮李朝末期的漢語官話教科書體系已經(jīng)非常完善了,雖然如此,細校文獻,仍能發(fā)現(xiàn)文獻行文的訛誤,在這些訛誤中,同音替代、音近替代的訛誤,尤其能反映語音系統(tǒng)的語音特征。

      1《華音啟蒙》與《華音啟蒙諺解》的訛誤

      例1,三兄弟是咳在書房念書呢。例句中“咳”為訛誤字,本字當為“還”??龋泄怕暷笧榍逡魰阅?;還,中古聲母為濁音匣母。用“咳”替代“還”,說明全濁聲母已經(jīng)清化。還,北京音系讀陽平調(diào),在東北方言里,可以讀陰平,也可以讀去聲???,陰平調(diào),替代“還”反映的是東北方言語音特征。

      例2,頓咧半天咳嫌不好么?例句中“頓”為訛誤字,本字當為“燉”。頓,中古聲母為清音端母;燉,當為晚起字,與其諧聲的“鈍”“沌”等字的中古聲母為濁音定母,由此可知“燉”的中古聲母也是濁音定母?!邦D”與“燉”的訛誤,說明濁音清化。

      例3,今天行路的客人們忒多,店里沒有閑屋子咧。例句中“忒”為不常用字,常用字是“特”。忒,中古聲母為清音透母;特,中古聲母為濁音定母。只有在濁音清化的前提下,這兩個字才可能在使用時自由替換。這兩個字又與“推”同音或讀[tei]平聲,這是入聲字在東北方言里常見的讀音非規(guī)則變化。

      例4,我急忙到那里冒一夜,找多大的罪!例句中“找”為訛誤字,本字是“遭”。找,中古音聲母是照母;遭,中古音聲母是精母。照組聲母與精組聲母混讀就是東北方言“平翹舌不分”的典型的語音特征。

      例5,吃客穿客,所以不打客身上增錢就打那里來使用的呢?例句中“增”是訛誤字,本字當是“掙”。增,中古聲母是精母;掙,中古聲母是照母。這又是精組聲母與照組聲母混讀,反映的也是“平翹舌不分”現(xiàn)象。

      例6,我這塘是沒有甚么大事,所以少帶幾個人來咧。例句中“塘”是訛誤字,本字是“趟”。塘,中古聲母是定母;趟,中古聲母是透母。這種混用既反映出濁音清化,在聲調(diào)方面也體現(xiàn)出東北方言的語音特征。

      例7,我本來無心進京,排不得朋友的臉,巴不得隨他走。例句中“排”是訛誤字,本字是“駁”?!芭挪坏门笥训哪槨本褪恰榜g不得朋友的面子”。排,中古聲母是濁音并母;駁,中古聲母是清音幫母。這種混用反映的是濁音清化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也是因為“駁”是入聲字,在東北方言語音里是常用讀音。

      例8,我們打天津往這里來,天道好不大離疏,隔一天下一天雨。例句中“離疏”是訛誤詞,正確的詞當是“利索”。疏,中古聲母是照母;索,中古聲母是心母。照組聲母與精組聲母混讀就是“平翹舌不分”現(xiàn)象。

      2.《你呢貴姓》和《學清》的訛誤

      例1,明個我出去先瞧你那個牛皮,回來咱們講主講主罷。語境是對話人就牛皮交易商量價格,文中又例:“若說是一兩五錢往里說,卻是有講主頭;若是往外說,咱們今個的生意講不成?!眱蓚€例句中“講主”是訛誤詞,正確的詞當是“犟咕”(咕,讀輕聲)。先分析“講”與“犟”的語音關系,講,中古聲母是見母;犟,從“倔強”的“強”得聲,中古聲母屬于群母。這兩個字的替代,說明濁音已經(jīng)清化,沒有這個前提,就不會出現(xiàn)訛誤。再分析“主”與“咕”的語音關系,主,中古聲母是照母;咕,從“古”得聲的字一般中古聲母都是見母。見組聲母與精組聲母關系密切,照母與見母混讀,也屬于“平翹舌不分”現(xiàn)象。

      例2,你呢這塘挵(原文寫作從手、農(nóng)聲)甚嗎東西往邊門口帶來???例句中“塘”是訛誤字,本字是“趟”,本文前文已做分析。這種例句在《你呢貴姓》多次出現(xiàn),事實上,在《華音啟蒙諺解》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說明這種讀音已經(jīng)普遍存在。

      例3,辨(辦)道(到)這頭不合實,辨道那頭又不對盡。例句中“合實”、“對盡”是訛誤詞,正確的詞當是“合適”、“對勁兒”。需要分析的是“實”與“適”;“盡”與“勁”的語音關系,按王力先生關于中古漢語聲母系統(tǒng)的結論,實,中古聲母是濁音船母;適,中古聲母是清音書母。盡,中古聲母是濁音從母;勁,中古聲母是清音見母。這種訛誤反映出來的確實就是濁音清化現(xiàn)象。

      以上數(shù)個例句中出現(xiàn)的文字書寫的訛誤,本質(zhì)上都是同音或音近形成的,原本在語音上是有區(qū)別的漢字之間何以變得同音或音近了呢?這就反映出來語音的演變以及特別的方音現(xiàn)象。這里關于訛誤的討論沒有包括為數(shù)眾多的形近訛誤,因為形近訛誤對于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意義不大。相比于前代漢語教科書,朝鮮后期編著刊印的《華音啟蒙諺解》和《你呢貴姓》的差錯率遠遠高于前期。對于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岳輝博士(2008)認為是中國朝代的更迭和語言政策的變遷對朝鮮王朝漢語官話語言文字政策產(chǎn)生了顯著影響,以及質(zhì)證制度的由盛而衰的影響。但對于我們的研究來說意義重大,這種朝鮮式的通假是不顧及漢字形體、漢字本義的,只要是語音構成音同、音近關系,就可以借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當時語音尤其是對清代漢語東北方言的最鮮活的反映。

      三、朝鮮文獻四種所見聲母的清代東北方音特征分論

      1.微母消失問題

      關于微母的消失問題,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中論述得比較全面:微母本來是屬于唇音之列的。在《切韻》時代,它是明母的一部分,讀[m];到了唐末宋初,明母分化了,除了東韻三等字之外,它的合口三等字變?yōu)榇烬X音[] (mv)。[]的發(fā)音方法與[m]相同,但是發(fā)音部位和[v]相同,于是在北方話里就逐漸變?yōu)橐粋€[v]。這個[v]從14世紀《中原音韻》時代起,一直保持到17世紀。然后才變?yōu)榘朐鬧w],最后成為元音[u] (韻頭或全韻)。它到了這個階段,才和喻疑合流了的[3] (p.131)?!度A音啟蒙諺解》和《你呢貴姓》之前的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的微母讀音,從《翻譯老乞大》(16世紀)注音中可以看出,當時微母與喻母還處于混用階段。而到《譯語類解》(17世紀)中,微母字已經(jīng)都變成相應的零聲母字。這與王力所說時間非常吻合。說明朝鮮對音文獻里微母變零聲母的進程與北方音同步,就東北方言語音系統(tǒng)而言,微母在更長的時間內(nèi)保留了[v]的讀音,在這個問題上,在朝鮮文獻的對音材料中最能體現(xiàn)東北方言語音特色的《你呢貴姓》都沒有充分地反映。

      2.見曉系腭化問題

      近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較,最大區(qū)別在于舌面音的產(chǎn)生。而近代漢語的聲母腭化起源問題,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個問題當然也涉及東北方言音系,利用朝鮮對音文獻證明此問題,也是不錯的選擇。

      依據(jù)王力先生《漢語語音史》記載:清乾隆年間無名氏《圓音正考》說:“試取三十六字母審之,隸見溪群曉匣五母者屬團,隸精清從心邪者屬尖。”通過這個結論來看,在清初“見系”就已經(jīng)分化出t、tˊ、。明隆慶年間的《韻略易通》說:“見溪若無精清取,審心不見曉匣跟?!睋?jù)此來看,似乎明隆慶年間(1567-1572)見系已經(jīng)分化出t、tˊ、。然而,《五方元音》以“京堅根干”同隸見母,明確可知“見系”在清代前期還沒有分化為[k、k'、x]、[t、tˊ、] 兩套聲母。根據(jù)這種相互矛盾的語音記錄,可以推論“見系”的分化在某些方言里是先走一步的,在北京話里則是清代后期的事情[4] (p.394)。馮蒸先生認為《圓音正考》(1743)反映了當時北京話,不分尖團,即精組和見組的細音已經(jīng)變成舌面音[t、tˊ、],和今天的北京話一樣[5](p.296)。近年來,一些學者又利用一些新材料,特別是朝鮮韻書的材料,重新探討舌面音[t、tˊ、]的形成。

      早期朝鮮的漢文教科書,如《老乞大》《樸通事》等書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見曉組字腭化,不過數(shù)量很少。但是到了19世紀的《華音啟蒙》,特別是附在李應憲《華音啟蒙》一書卷后《華音正俗變異》的正音和俗音的對比表見曉組字腭化現(xiàn)象明顯。而《華音正俗變異》中的這些字都是從《千字文》《百家姓》中抽取出來的有古今正俗音的字,每字下用朝鮮語字母注兩種音,右邊是正音,左邊是俗音。李得春先生認為“正音是一種當代的規(guī)范音,俗音是規(guī)范音中發(fā)生變化了的‘時音”[6](p.137) 。

      在《華音啟蒙諺解》《你呢貴姓》《華音正俗變異》等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見明顯的“曉系”腭化現(xiàn)象,也就是[k][k][x]變?yōu)閇t][t][]。從這些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北方話以及東北方言里的腭化音,最終形成的時間比較晚,到了19世紀末才全面完成。

      3.全濁聲母清音化問題

      近代漢語聲母系統(tǒng)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濁音的清化。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里,中古全濁音字已經(jīng)普遍與清音字相混,據(jù)此似乎可以認為中古全濁聲母在元代已經(jīng)不獨立存在了。王力先生的《漢語語音史》依據(jù)朱熹《詩集傳》和《楚辭集注》的反切,甚至認為宋代音系中全濁聲母已經(jīng)全部消失。問題并不這樣簡單,濁音消失是否意味著近代語音全濁聲母完全消失呢?羅常培、龍果夫都認為《中原音韻》濁音已經(jīng)清化,但元代仍保留著全套的濁聲母,濁聲母只是用于官話音或者讀書音。這樣,他們就認為當時存在兩套語音系統(tǒng),即讀書音和口語音。利用朝鮮對音材料來探討當時的真實的情況究竟如何?蔡瑛純教授《李朝朝漢對音研究》認為,15世紀朝鮮語音資料中所有的中古濁聲母保存其音,把《洪武正韻》譯出朝鮮語音的學者們雖然能正確地感覺當時的中國北方音,但是卻無法果敢地擺脫欽定韻書《洪武正韻》的范圍。從16世紀開始到19世紀資料中,全部的中古平聲字變化成次清音,仄聲字變化成全清音。

      崔世珍在《翻譯老乞大樸通事》的注音中,左音維持來自《洪武正韻》譯音體系的濁音標記,右音則嚴格按照實際變化,取消了濁音標記。他在《翻譯老乞大樸通事》“諺音條”中,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說明。他對全濁聲母的處理方法是:“今之反譯,全濁初聲皆用次清為初聲,旁加兩點,而存濁音之呼逝,而明其為全濁之聲?!北M管崔世珍在韻書《通解》里保留了全濁聲母,但是根據(jù)他的“清濁聲勢之變”的分析,可以知道當時漢語的全濁聲母塞音、塞擦音平聲字讀送氣音,仄聲字讀不送氣音,即全濁音已經(jīng)清化[7](pp.112-120)。

      在《華音啟蒙諺解》和《你呢貴姓》兩書中,通過分析同音替代現(xiàn)象,我們發(fā)現(xiàn)其濁音輕化確已完成,具體如下:

      據(jù)此,說明濁音清化在這兩部書中,是不用爭辯的事實。這個結論的意義還在于說明清代東北方音無濁聲母,也說明運用對音文獻得出的結論是可信的。

      4.日母字變化為零聲母字問題

      日母字變化為零聲母字主要是在《華音正俗變異》一書中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這說明這部書里的日母字只讀作零聲母而音節(jié)的開頭不再有輕微摩擦輔音。在早期的朝鮮文獻《老乞大》《樸通事》中,這一現(xiàn)象還不明顯。到18世紀《樸通事新釋諺解》中的日母字變?yōu)榱懵暷缸脂F(xiàn)象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而在《華音正俗變異》中,所有日母字都已經(jīng)變化為零聲母字。參照以下列表來說明這種情況:

      我們注意到,中古日母字到現(xiàn)代漢語分化為兩個不同的音,止攝日母三等字“兒、而、耳”等字轉入影母變?yōu)榱懵暷?,其他日母字“日、人、然”等變?yōu)榫砩嘁?。至于止攝三等字以外的其他攝的日母字不與現(xiàn)代普通話一致,而都變?yōu)榱懵暷福瑢τ谶@一現(xiàn)象,李得春先生(1998)認為:“當時朝鮮人陸路來往于北京和漢城之間,必經(jīng)遼東。遼東與朝鮮接壤,朝鮮人和遼東人交往頻繁。而且,早在世宗時期,世宗大王非常注重漢學,他計劃向中國派留學生,以壯大中國語翻譯力量,但后來由于大臣的反對而未成行。但世宗十六年春天,他派遣李邊和金何到遼東跟許福、劉進等學習直解小學。這說明早在世宗時代,遼東語音就已經(jīng)對朝鮮語產(chǎn)生重要影響?!盵6](p.137)由此可知,《華音正俗變異》的序文中雖然說“用燕京話譯之”,但在實際記音中是摻雜著方言語音的。東北話里“人日熱如軟”等字念成[in][i][ie][y][yan],這正與《華音正俗變異》一致,所記錄的日母對音是東北方言語音的真實記錄。綜觀日母字的發(fā)展歷程,北方漢語日母的演變一般遵循的原則是鼻音弱化為零聲母的音變,即“→”音變過程,這與李得春先生的結論基本相同。有研究表明北方方言日母的弱化并沒有導致日母和影組的合并,例如,《中原音韻》里日母字和影組字存在對立[8](pp.83-91)。據(jù)我們的考察,從清代初期開始,東北方言的日母字跟泥母、疑母合流以后,進一步與影母合流而變化為零聲母字。

      5.平舌、翹舌音不分

      在《華音啟蒙》《你呢貴姓》中出現(xiàn)了一些平、翹舌不分的情況,在前文里有所分析。另一類例子見于《你呢貴姓》:例一, 說的(啥)?例二, 你姓(啥)?例三,為(啥)不吃?例四,這(啥)的。例五,由(有)(啥)吃(啥)。以上五例為sh→s(→s),有疑問句也有陳述句,“啥”的對音,既反映了平、翹舌不分的東北方音的特征,也由此表現(xiàn)出該書的基礎音系是東北方言這一特點。

      四、朝鮮文獻四種所見聲母系統(tǒng)

      19世紀的《華音啟蒙》《你呢貴姓》等四種教科書所用的語音系統(tǒng),具有記錄方言時音的優(yōu)點。事實上,朝鮮王朝時期的各種對譯漢音資料對于近代中國音韻史所反映的北音的語音演變特征均有充分的反映,這四種教科書記錄方言時音更多,也更全面。正如《華音啟蒙》的尹泰駿序所說:“舊有《老乞大》《樸通事》《譯語類解》等書,而華語之各省或異,古今變殊,使驟看者轉相訛誤,恐不無鼠璞之混、燭盤之謬矣。今李知樞應憲,取常行實用之語,略加編輯,名之曰《華音啟蒙》;若千字文、百家姓,并用燕京話,譯之以東諺,開卷瞭然,如置莊岳而求齊語?!彪m然這里明確提到“并用燕京話”,通過對其記錄的語音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在《華音啟蒙》《你呢貴姓》中在體現(xiàn)北京音的同時,也有很多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東北方言音。比如:岳輝博士(2008)揭示:從《翻譯老乞大》《翻譯樸通事》→《樸通事新釋諺解》→《重刊老乞大諺解》→《華音啟蒙諺解》,按照這個承續(xù),朝鮮時代的漢語官話教科書在漢語北方方言的基礎上,不斷增加了東北官話的成分[9](pp.102-119)。所以,運用這些漢語教材證明或驗證清代東北方言音系的一些重要變化和特征是可靠的。

      [參 考 文 獻]

      [1]岳輝《華音啟蒙諺解》和《你呢貴姓》的語言基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4)

      [2]金基石朝鮮對音文獻淺談[J]民族語文,1999,(5)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2

      [4]王力漢語語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5]馮蒸尖團字與滿漢對音[C]//漢語音韻學論文集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李得春韓文與中國音韻[M]哈爾濱: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98

      [7]金基石近代音的熱點問題與漢朝對音文獻的價值[J]延邊大學學報,2004(2)

      [8]項夢冰.客家話古日母字的今讀——兼論切韻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變歷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6(1)

      [9]岳輝朝鮮時代漢語官話教科書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鄒德文:長春師范大學教授,文學博士;金茗竹: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陳 默]

      猜你喜歡
      聲母
      聲母韻母
      上古漢語*kl-、*kr-類聲母的舌齒音演變
      聲母順口溜
      聲母歌
      敦煌佛經(jīng)音義聲母演變的中古特色
      敦煌學輯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6:56
      巢湖市城區(qū)方言聲母系統(tǒng)概述
      從中古音看陜西紫陽縣方言聲母的演變
      淺析唇音的反切
      參花(下)(2014年4期)2014-12-11 19:31:19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聲母[n]的研究
      反切的拼讀規(guī)則
      青年文學家(2014年8期)2014-05-30 19:10:06
      平利县| 泸州市| 新源县| 慈利县| 扎赉特旗| 昌都县| 逊克县| 绥阳县| 沁水县| 林州市| 申扎县| 漾濞| 香港 | 武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阿拉善左旗| 泌阳县| 枣阳市| 惠东县| 张家界市| 岑巩县| 石棉县| 广南县| 紫金县| 葫芦岛市| 香河县| 固镇县| 昌乐县| 阳新县| 新巴尔虎左旗| 石泉县| 通化市| 古交市| 榕江县| 土默特右旗| 梨树县| 柯坪县| 农安县| 沧州市| 电白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