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文喬
【摘要】《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柴可夫斯基的最經(jīng)典之作。這首作品是由主題和七段變奏組成這個主題是作曲家寫作的靈魂,之后的每一段變奏都根據(jù)主題而變化發(fā)展,發(fā)展的六個變奏時而安靜優(yōu)美,時而激情歡暢,時而炫麗多彩。此作品不僅有洛可可的風格而且依俄羅斯精神創(chuàng)作了一個民族風格鮮明的主題。
【關鍵詞】柴科夫斯基;大提琴;《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一、主題(Thema)
主題的旋律柔和而富有歌唱性。速度不要太慢,因為第一、第二變奏和主題是同一個速度,它們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展示出樂曲的技巧。
主題的每個音用弓需長一些,跳音音符演奏雖然弓子離開弦,但需要演奏出連貫的聲音,弓子要柔和地抬起和放下,無論上弓和下弓都要有統(tǒng)一均勻的聲音。在這里要表現(xiàn)出單純、干凈的情感。換弓的位置不要太靠近弓根,演奏漸強的時用弓要大膽但聲音不能粗糙。每個音都要揉弦,這樣才能使主題娓娓道來,富有感情。
二、變奏I(VAR I)
變奏I的旋律有著輕松、歡快、自由的感覺,樂句巾隱藏了主題因素,技術上要求每個音都要優(yōu)美地表現(xiàn)出來,在力度和音樂表現(xiàn)上要有鮮明的對比和變化。
在整個變奏中作曲家把主題的旋律音隱藏這三連音里面。要求每個音符的音準都能準確無誤地表現(xiàn)出來,尤其是第一小節(jié)里的低聲部旋律(D、C、B、#B),每一個音要強調,用弓要多些左手需揉弦。但還要注意的是在這小節(jié)里二連音節(jié)奏中四個最高音(#C、B、A、#G)的揉弦比其它音符更多,體現(xiàn)其高音的走向。在第二小節(jié)和類似這種弓法的地方:連頓弓,快速的地方多用弓子的自然彈性,慢速的地方多用手腕來控制。連線的地方弓子一定要拉長一些,連頓弓的地方要特別注意手腕的柔和,要充實而不做作,一定要把連頓弓的輕巧感拉出來。同時要特別注意弓子與弦成直角,根據(jù)所需要的聲音來選擇弓子的位置。
三、變奏Ⅱ(VARⅡ)
變奏Ⅱ的旋律快速而輕松,整個速度可快一些,樂句要演奏得活潑一些。變奏中最重要的就是體現(xiàn)演奏者的左手技術和左右手的配合能力。作者很有意思地采用與樂隊對話形式體現(xiàn)其趣味性,大量的二十二分音符盡量用很短的弓,發(fā)出飽滿而具有顆粒性的聲音。
第一小節(jié)和第二小節(jié)的連音要演奏得很有表現(xiàn)力,有標記重音的地方要多加些揉弦。第二和第二小節(jié)的32分音符:用彈跳弓,充分利用弓桿本身的彈性,弓毛要用寬一些,這樣才能產(chǎn)生輕盈跳躍或歡快熱烈的效果。左手要注意的一點是腦子要始終走在右手前面,這樣才能達到演奏效果。第十一小節(jié)要特別注意兩手動作的協(xié)調,要把譜子上標注的重音拉出來,這樣才有層次感。問奏部分:要求演奏得連貫、緊張而又有戲劇性,句子分明且強弱得當。
四、變奏Ⅲ(VARⅢ)
變奏Ⅲ的旋律抒情而柔美,像歌唱家一樣的歌唱。變奏Ⅲ的主題共出現(xiàn)了四次,每一次的出現(xiàn)都要有所不同,在揉弦上,要隨主題的前進發(fā)展在變化,揉弦的幅度、力量、頻率都要隨音樂情感的變化而發(fā)展。這段最主要的就是處理好這四次不同的變化,才能讓聽眾感受劍音樂變化。
左手換把問題:動作要柔和,左手按弦要早做準備,每個音都要有力地壓下去。左手的每次換把都要結實地打下去,盡量減少滑音。尤其演奏弱奏時,左手的力度要更強,這樣才能使旋律弱下來卻不失飽滿的的音色。右手運弓問題:運弓要平穩(wěn),注意旋律的歌唱性,在換弓時要注意音樂的旋律性,右手運弓時的壓力要處理得適當。
五、變奏Ⅳ(VARⅣ)
變奏Ⅳ旋律是優(yōu)美而富歌唱性的。這一變奏開始的十六分音符和附點十六分音符的運用,顯得音樂很有幽默感,而且主題的旋律音也隱藏在其中。
第1小節(jié)的小裝飾音后做一個明顯的小氣口,氣口后的十六分音符要短,手腕的動作要快而準確。第3小節(jié)的保持音用弓要長一些,弓子要柔和地放下去。第4小節(jié)的最后一個E的泛音要弱下來。第7-10小節(jié),不管用弓子的什么部位拉,但是保證每個音的實質,每個音的力度都要平衡。而且要做漸強。第14-20小節(jié),從擊跳弓開始,速度由慢漸快并漸強。每個八度的開始要加一小重音。用巾弓拉,用弓短一點。要利用重音變成自然跳弓。在16小節(jié),右手慢慢放松,然后減弱(dim)。
六、變奏V(VAR V)
變奏V的旋律漂亮而極富個性。這個變奏有兩個華彩樂段,相對于前幾個變奏來說這部分的綜合性比較強,需要把左右手的技巧和音樂融合在一起,對演奏者來說并不容易。
主題由樂隊演奏,大提琴伴奏tr要表現(xiàn)得優(yōu)美。第14-21小節(jié)的華彩段是問答句,第一句的“問”低音要拉得穩(wěn)重而有力:第二句“答”要拉得輕巧而快速。此處每一弓結束都要有小的休止,但要伸縮有致。問奏后到第47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到達樂句的最高點。a piacere(隨性處理)的地方,要拉得有歌唱性而富有感情。從第50小節(jié)起,有一大段華彩段,自由節(jié)奏要通過思考很邏輯地安排,演奏地時候不要慌忙,要把句子分清楚。在沒有樂隊的伴奏下,要把這些樂句演奏地有張有弛,就需要把樂句之問的呼吸做清楚,同時左手揉弦的幅度和頻率都應加大,這樣才能把濃烈的音樂情緒表現(xiàn)出來。
七、變奏Ⅵ(VARⅥ)
變奏Ⅵ是旋律悲傷而充滿回憶的,有著濃郁的藝術感。演奏這段時要不問斷的揉弦和平穩(wěn)細致地換弓。
比變奏是以旋律為主體的變奏。速度比變奏慢大約兩倍,大提琴獨奏聲音可以輕一些,但要有延伸感?;簦╣liss)要輕而柔和,在連接處可以適當運用,但不能多。大提琴與長笛之問的對話使人更加感覺接近于俄羅斯生活巾的抒情浪漫曲,旋律十分寧靜,但之中還透出一份悲涼,增加了整首樂曲的戲劇性。
八、變奏Ⅶ(VARⅦ)
變奏Ⅶ的旋律是明朗而絢麗的,既是對主題的變奏,同時也是對全曲的總結,是一個技巧性的段落,在這段變奏中更加顯示出演奏者左手的高超技巧。
總體來說,第七變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9小節(jié))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雙手配合的能力,為了能把一大串的二十二分音符拉的干凈清楚,可以在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符做強調音,隨之可以突出樂句之問的連接關系。在第25小節(jié)的地方要用上半弓,并嚴格的做漸弱(dim)。第二部分(29-63小節(jié))這兩句的急速換把中要注意的是左手的音準,左手要象尺子那樣準確無誤的把音程關系掌握好,不但要保證音準,而且還要在速度急快的情況下拉清楚。在第64小節(jié)第一音要稍加停頓,注意力度,很好地引出結尾部分。第二部分(64-75小節(jié))最后的結束部分要注意的是左手的顆粒性問題即可。
以上是自己作為演奏者對作品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演奏者了解演奏作品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