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水平是身體訓練的首要任務,是足球運動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動身體能力水平高低的外在標志,直接影響技、戰(zhàn)術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效果。因此,加強身體訓練,重視身體素質的提高已成為現(xiàn)代足球訓練體系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小學生;足球運動;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8-0065-01
一、身體訓練的定義
身體訓練是指采用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以增進運動員健康,改進身體形態(tài),全面提高機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和全面發(fā)展各種身體素質為目的的訓練。
二、小學生生理的一般規(guī)律
(1)小學生骨骼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軟骨成分較多,骨組織的水分和有機物多、無機鹽少,肌肉生長與力量發(fā)展速度較慢,10歲以前不宜做負重練習,可采用抗體重的一些練習,如徒手操、跳躍等。12歲以后,骨骼增長逐步加速,四肢長骨發(fā)育加快,骨的堅固性有所增強,男孩肌肉重量增加特別迅速,肌力增加最快,可適當安排輕負荷動力性力量訓練。15歲以后,生長發(fā)育迅速是身高增長的最佳時期,骨骼形態(tài)變長變粗。骨骼無機物比例增長,骨骼進一步趨于成人化,肌肉的發(fā)育落后于骨骼的生長,可以進行較大重量的練習,并應以動力性練習為主,進行必要的靜力性練習時也要控制時間,做到動靜練習相結合,但負荷不宜像成年人那樣大。
(2)小學生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最早最快,興奮與抑制過程轉換快速、靈活。10歲以前,神經系統(tǒng)已經接近成人水平,但第二信號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第一信號系統(tǒng)的活動占優(yōu)勢,直觀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善于模仿,對于示范等直觀形象教學容易接受。12歲以后,皮質抑制調節(jié)機制達到一定程度,分析綜合能力明顯提高,能夠較快建立各種條件反射,但由于分化能力尚不夠完善,又受到小肌群發(fā)育較晚的影響,所以掌握復雜精細的動作困難,錯誤較多。15歲以后,反應潛伏期縮短,分化能力提高,能夠掌握復雜的高難度動作,皮質抑制調節(jié)機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分析綜合能力明顯提高,能較快地建立各種條件反射。
(3)小學生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10歲以前,由于此時隊員的胸膛狹小,呼吸肌力較弱,肺活量小,對氧的需要相對較多,在訓練時主要靠加快呼吸頻率來增加肺通氣量,不宜進行強度大的劇烈運動和長距離賽跑。12歲以后,是心肺功能增長幅度最快的時期,心肌發(fā)育不十分完善運動時主要靠加快心率來增加心輸出量以適應需要。15歲以后,足球運動員的基礎心率(指運動員晨醒后靜臥2min~3min后的心率)可達到和接近成年運動員的水平。因此,我們要考慮其發(fā)育不完善,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安排強度過大的運動量,又要給予一定的強度來達到促進青少年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更快發(fā)育和提高,從而使心肺適應大強度訓練的功能。
三、足球運動體能訓練方法
足球運動的體能訓練主要體現(xiàn)在三發(fā)方面:一個是速度,一個是耐力,一個是力量。足球比賽中各個位置隊員既需要速度也需要耐力,還需要力量。很多情況下,足球運動員并不需要全力跑動,一般運動員在場上的一次沖刺距離不會超過50m,但需要反復多次的完成這種沖刺。因此,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最關鍵的是要提高運動員跑動的總距離、一次沖刺或快跑的最長距離、一次沖刺之后最快的恢復與調整能力等方面內容。
四、訓練方法簡介
(1)速度訓練:速度素質是足球運動員基本素質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良好的速度是比賽中獲取時空優(yōu)勢的重要因素。在制訂訓練計劃時,采用游戲的方法,會帶來較好的效果。
(2)速度訓練的方法。1)起動跑。2)活動狀況下突然加速跑。在慢跑、慢速運球、控球、顛球、傳球情況下,突然起動加速跑或快速帶球。此練習也宜采用視、聽信號的提示,以提高起動的反應速度。3)全速跑。采用10m—30m—60m—80m的全速快運球跑動練習,以提高絕對速度。此練習可采用接力跑、追逐跑、追搶跑、計時跑等練習形式。4)提高運動員在快速跑中(有球或無球)、變向時能克服慣性,繼續(xù)保持高速跑動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變向時可向兩側變向,也可折返變向。
(3)速度訓練注意事項。1)速度素質練習應在運動員神經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和體力較好的情況下進行練習。2)每次練習都要用最大強度,間歇時間不能太短,跑動距離不宜太長。3)反應速度訓練時,應采用視覺信號,這樣可培養(yǎng)運動員的反應能力和觀察力。在發(fā)展動作速度時,應合理地變換動作速度,采用先快后慢再到最快速度的變化模式。4)進行結合球的專項速度練習時,對技術動作的難度和要求不能太高,應采用運動員已熟練掌握的一些技術動作。
(4)專項力量訓練。專項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fā)展與足球比賽中各種動作運用方式。在激烈快速的足球比賽中,運動員不僅要不斷地克服身體重量的慣性完成各種跑、跳、急停、轉身等動作,還要在快速和對抗中準確地完成踢球、停球、運球、射門等技術動作。因此,力量素質已成為衡量足球運動員身體訓練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專項力量的安排上,練習內容應側重于模擬比賽上表現(xiàn)力量素質較為鮮明的動作方式進行訓練,盡可能使負荷動作與場上動作在身體姿勢、動作方向、幅度、速度等方面取得形式上的一致性,這樣更有助于專項訓練的效果。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戰(zhàn)略措施,只要堅持廣泛地開展青少年足球活動,堅持從青少年開始訓練,就一定會大大促進我國足球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何志林.現(xiàn)代足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王崇喜.球類運動——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管亮(1982-),男,江蘇太倉人,二級教師,從事體育教學、足球專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