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教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而相同之處遠多于差異。本文淺析了中美傳統(tǒng)教育文化的差異,接著對現(xiàn)代中美教育進行了比較,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美教育""教育文化觀""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6-0009-02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歷來重視教育。大洋彼岸的美國,崇尚自由、平等、博愛。多年以來,大部分人認為中美的教育文化觀應該是差異很大。誠然,美國是一個歷史不長的移民國家,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發(fā)展的制約比較少,他們培養(yǎng)孩子的更多的是創(chuàng)新精神。美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開放式教育為主,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
小學階段,學生們的主要任務是玩,孩子們有著充裕的時間參加各項體育活動、興趣小組,學校也會花大量的時間帶孩子們走出校門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如參觀博物館、做義工勞動,能讓學生獨立完成的事情就讓他們獨立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增加能力、培養(yǎng)自信和責任感。
而我們國家具有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崇尚讀書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古代特有的科舉考試制度,一旦能進京趕考,金榜題名,便可功成名就,榮歸故里。我們強調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言如玉”的以讀書為榮的傳統(tǒng)教育觀。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十分普遍。因此,我們的學校很重視孩子的理論學習。
盡管素質教育實施了很久,但學生的學習負擔依然很大。評價學生也是以理論成績?yōu)橹?,學習成績優(yōu)秀就是好學生。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教室學習,做作業(yè),很少有時間走出校門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和實踐。在這種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基礎知識非常扎實,但動手能力較差。
不久前,我在新浪網(wǎng)的公開課看了來自TED的Ken"Robinson教授名為“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的精彩演講,讓我對美國的教育文化有了新的看法,思考后發(fā)現(xiàn),如今中美教育文化觀存在一些相似!
據(jù)Robinson教授介紹,如今的美國有很多的孩子從高中退學!主要原因是孩子們無法真正從中獲益。美國的教育顯然有許多優(yōu)勢:每年政府要投足夠的錢到教育領域;小班化教學;每年都有上千條立法提案嘗試改善教育制度……問題是——我們走錯了方向!老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
ROBINSON教授提出了三條教育法則能使教育更加繁榮:法則一:人類天生彼此千差萬別。他調侃了美國人提出的一句教育口號——Education"Under"No"Child"Left"Behind,“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個觀點的提出首先是基于一致性而非多樣性而言的,這種政策在鼓勵校方以成績高低這種狹隘的方式來為兒童定位。我不禁想到我們的一個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強調了數(shù)理化等課程固然重要,而真正的教育應當給予藝術、人文和體育,因為廣泛的課程才可以展示學生們多方面的天分,譬如藝術可以表述孩子們的天性與本質。這個拿到我們中國來,也就是我們教育文化觀中所強調的素質教育吧。
法則二:擁有好奇心。孩子們生來就有主動學習的能力,無須外援。教育的主旨就是引導學生們?nèi)W習。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非常重要,教學要有適當?shù)膭?chuàng)作,因為它不是單純地輸出。當下教育的文化注重測試而不是學習。他認為考試不應作為教育文化的主導方向,考試只能應用于診斷學習問題并起到幫助改進的作用,考試不應阻撓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目前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而是教會學生服從。孩子們在學校里首先得學會聽老師的話,學校要求做什么就必須做什么,雖然有些要求本意是為了學生好,其實多半也是為了校方的便于管理。大考、小考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為了中考、高考,孩子們犧牲了睡眠時間,娛樂時間,鍛煉時間。
法則三:人的生命具有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造力。美國當下的教育文化是標準定型的!教育更像工業(yè)流程,只要有了更好的數(shù)據(jù)便有更好的發(fā)展。這個觀點與我們相似。經(jīng)過基礎教育階段的錘煉,多數(shù)孩子學習方式固化,上課提不出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喪失了好奇心這個學習的原動力,更不用說創(chuàng)造力了。
真正的教育應當是人性化的,不是機械化的系統(tǒng),因為它的主體是人。在芬蘭,孩子在小學階段并沒有設置標準化考試,因為他們認為用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優(yōu)劣實在太過殘忍。所以他們的孩子很少有輟學的。
Robinson教授最后提出了三條建議:
第一,教學個性化。教育要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才能讓孩子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薄犊茖W研究的藝術》一書中也指出,“對科學的好奇和熱愛是進行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思想條件”。我們的情況是,雖然學生多,做不到量身定做,但還是可以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給孩子們開設一些選修課。老師應該積極研究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大批量的考試操練。
另外,我們的整個社會要有支持體系,學校和社會應該緊密結合,多組織和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走出校門,百聞不如一見,實地參觀和親身實踐能讓書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具體化,提升學習者的興趣。我們的評價機制也更應多元化,可喜的是我們現(xiàn)在已開始提出和重視對孩子的綜合評價,不單以成績論英雄,過程性評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我個人認為在我國開設志愿服務課非常有必要,即每學期孩子們都應該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服務,為他人獻愛心并通過實踐取得相應的學分,學分拿滿才能畢業(yè)。
第二,教育行業(yè)要造就崇高的地位,應該選擇優(yōu)秀的教員并給予不斷支持以及專業(yè)化發(fā)展。在我們國家,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小學老師的待遇在提高,老師們每年都有相應的繼續(xù)教育和培訓機會。高質量的培訓應該給老師們帶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態(tài)度、課堂管理方法等,讓他們學以致用,受益無窮。
另外,對學生的評價體制趨于多元化,那么對老師的評價也應如此。自從教師實行績效考核制以來,老師們的工資待遇提高了,但壓力也增大了,如果以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作為老師考核的唯一標準會讓老師時刻緊繃神經(jīng)。對老師的考核應該從這位老師是否有愛心和耐心、教學的方法、師生關系的和諧、授課的受歡迎程度等多方面考慮。
第三,要求校方負起應有的責任。有人說,一個校長就是一所學校,足可見校長理念的重要。記得有本書叫作《窗邊的小豆豆》,這個淘氣的名為小豆豆的女孩,如果不是因為去了巴學園,如果不是碰上了包容、豁達、幽默的校長和老師,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學校獨特的教學方法和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發(fā)揮特長的課程,怎么會有她后來的成功呢?希望我們學校的領導者,不單單注重成績和排名,更應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也不單單用成績排名來衡量一個老師的優(yōu)劣,更要注重老師的內(nèi)在和對教學的孜孜不倦。
學校的領導者首先自身應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者,再忙也應深入課堂,深入學生,關心了解師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校方要加大力度,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讓教師工作有信心,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調適傳統(tǒng)的教育文化觀,我們?nèi)绻茏龅揭陨系娜龡l建議,那么我們教育的春天將常在!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