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跟蹤調查與測量法,對中專學生近三年來的體質健康狀況和心血管機能跟蹤調查,全面反映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發(fā)展趨勢,為進一步促進中專體育教學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專""學生體質""身體素質""心血管機能
【中圖分類號】G804.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6-0138-02
學生體質是指學生身體的質量,是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和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它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遺傳是人的體質形成的基礎,對其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受內外環(huán)境的約束,說明學生體質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與后天體育鍛煉有關;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素質和走、跑、跳、投、攀登、負重等身體活動能力。中專學生身體素質測試,主要項目包括鉛球、引體向上、立定跳遠、50米跑、1000米跑、臺階指數等。
中專階段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如何,將會影響到中專學校人才培養(yǎng)合格率的問題,為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在校變化的連續(xù)性,本文通過對通化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專部2012級150名男生的身體素質及心血管機能進行三年的跟蹤調查,客觀準確地分析學生體質變化情況,為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和中專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中專部2012級150名男生,入學年齡:17至21歲,身體健康,沒有病史。
2.研究方法
第一,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對在校中專學生身體素質和采用運動醫(yī)學中的心血管機能測試——臺階機能試驗,進行連續(xù)五次(12.09,13.05,13.09,14.05,14.09)測試,測試指標:鉛球、引體向上、立定跳遠、50米跑、1000米跑、臺階指數。
第二,把獲得的數據經過統(tǒng)計處理,分別進行各個單項指標及各年級整體之間的分析、對比,來反映在校中專學生的體質發(fā)展情況。
二"結果分析
1.身體素質
2012級中專學生在學校期間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經過跟蹤測試,三年里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有較為明顯的變化(P<0.01),98%以上是入校時成績差,在一、二年級成績呈現上升趨勢,在三年級成績出現下降,但三年級成績又高于入校初期(見表1)。
通過觀察各個項目的數值變化,學生在三年學習生活過程中,明顯表現出不均衡性,即測試項目指標在一、二年級呈現增長,而在三年級又略有下降。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學生在入校前的準備考試階段,學校開展體育比賽和課外體育活動較少,學生參與人數少,沒有針對性,多是簡單的走過場形式,有些父母家長過分溺愛子女,不鼓勵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學生的飲食習慣和方法不科學,學業(yè)負擔又重,為了準備考試體育鍛煉減少了,這個時候身體素質較差,各個項目的成績指標最低。在考入中專學校以后,體育鍛煉的各種機會和時間增加了,各項目成績上升,進入中專三年級的時候,由于學生學習和就業(yè)負擔加重,學校又取消了體育課,同時畢業(yè)實習減少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這些是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2.心血管機能
經過三年的追蹤觀察、測試,心血管機能的臺階指數總體反映呈上升趨勢(P<0.01),見表2。入校初期平均指數為52.67,是“差”的等級,只有10.66%達到“中”的等級。平均指數在一、二年級有所提高(58.52、67.86),“中”等級的人分別占19.33%和22.67%,“良”等級以上的人分別占20.67%,24.00%。三年級和一、二年級相比有所下降,平均指數57.69,3.65%的人達到“良”??傮w上看,中專學生心血管系統(tǒng)工作能力在校期間呈發(fā)展趨勢,與身體素質的發(fā)展狀況相一致。
三"結論
第一,增強中專學生的體質,改善和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是中等專業(y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追蹤實驗結果,學生們在學校期間體質發(fā)展呈上升趨勢,三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課教學有待于加強,使學生能以良好的學業(yè)及健康的體質走向社會。
第二,中專學校學生在入校初期,心血管機能和身體素質較差,因此一年級學生開設體育課,要考慮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
四"建議
第一,學校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學生健康成長做好服務工作,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有1小時
的體育活動時間;教師要把好教學關,向課堂要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切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有效地發(fā)揮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等的作用;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安排教育內容,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多做貢獻。
第二,體育教師要積極與校醫(yī)務室溝通,認真做好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衛(wèi)生知識宣傳,進行飲食與營養(yǎng)、運動與保健的指導,加強學生的常見病防治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季節(jié)性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學習,提高學生健康意識和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增強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三,體育老師要加強鉆研,積極實踐新課標,讓學生喜歡體育課,讓學生樂學、樂練,扎扎實實地上好體育課。教學中做到課堂與課后相結合,發(fā)展技能與體能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意識相結合,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強化對學生健康行為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第四,學校要營造鍛煉氛圍,體育老師要與班主任密切配合,組織各種形式的鍛煉活動,引導學生去參與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和健康意識。學校要向家長宣傳“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家長認識,更加關注子女的體質健康問題,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從營養(yǎng)、體育鍛煉、個人衛(wèi)生等方面與學校配合,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校要組織一系列的小型體育活動和競賽,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讓學生有個展示自己以及參加體育鍛煉的舞臺,幫助學生確立一個體育鍛煉的目標。學校要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做好各項的數據統(tǒng)計匯總,及時分析,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做好跟蹤調研工作。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醫(y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