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江宏偉沒有和任何畫廊達成代理關(guān)系,但是他卻是國內(nèi)最早進入藝術(shù)市場的藝術(shù)家之一。
早在1987年,香港一家名為斯蒂芬的畫廊通過關(guān)系找到江宏偉,想要購買他的作品。那時江宏偉從來沒賣過畫,而且當時的畫也不按平尺來賣,無論大小,全部100塊錢一張。因為作品不多,江宏偉開價500一張,畫廊殺價到300,一共10來張作品,最終得到700多美金。雖然現(xiàn)在看來金額不多,但這是江宏偉第一次賣畫,為此非常興奮。
這些作品拿回香港展出之后,賣得很好,于是畫廊再次找到江宏偉,定了10張小畫,而且像上次一樣,每張300塊錢。這次成功的經(jīng)歷吸引了很多香港、臺灣、日本的畫廊前來購買他的作品,香港大業(yè)公司還在1991年出版了《江宏偉花鳥畫集》,進一步提升了他的知名度。最為重要的是,市場的認可給了江宏偉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信心,這保證了他很早便確立了自己的視點和繪畫風格。
二級市場也是如此,早在1997年,江宏偉的作品《秋塘水禽》就在中國嘉德上拍,當時的成交價格為6.05萬元。直至2004年之前,江宏偉每年作品的上拍量都不大,成功拍出的作品價格基本維持在數(shù)萬元左右。而在2004年的北京榮寶秋拍,江宏偉的《荷塘翠鳥》一舉收獲24.2萬元的成交價格,成為其首件在拍場上超過10萬元的作品。
2005年之后,江宏偉作品的上拍數(shù)量明顯加大,每年基本維持在二三十件左右,2006年更是達到了73件,其作品價格也穩(wěn)中有升,但相對比較平穩(wěn)。2008年,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迎來了爆發(fā),江宏偉作品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在當年的中國嘉德春拍中,他的《疏雨暗池塘》以91.84萬元高價成交,而在一年之后的華藝國際秋拍,他的《南國印象》更是首次突破百萬大關(guān),以112萬元成交。
2011年,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達到歷史最高點,江宏偉的作品市場也躍入新的層級。在此之前,其上拍作品每平尺的均價雖然穩(wěn)中有升,但一直維持在數(shù)萬元左右,而這一年,其作品每平尺的均價一舉上升到10萬元以上。在當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他的作品《風起蘆花如醉》以195.5萬元的高價成交,而在幾天之后的北京匡時秋拍,江宏偉的作品《春》則以293.25萬元的價格創(chuàng)造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
用一個詞概括江宏偉的市場,那便是穩(wěn)定。一方面,他的作品一直保持較高的拍賣成交率,自2009年秋拍至2011年秋拍,其作品曾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5個拍賣季100%成交。另一方面,近兩年來當代水墨大火,但是江宏偉的作品并沒有因此成為資本競逐的對象,并借此抬到驚人的價格。這一是因為江宏偉的作品創(chuàng)作難度大,使其創(chuàng)作量較小,同時也與藝術(shù)家對作品價格的嚴格把控分不開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