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利
(開灤總醫(yī)院肝膽外科三病區(qū),河北 唐山 063000)
肝硬化時患者腸屏障會出現(xiàn)一系列變化,當合并腹腔積液和細菌移位時會導致腸道的通透程度增強,患者的十二指腸遠端被緊密連接腸上皮細胞的間隙增寬,微絨毛較短且粗,表現(xiàn)出超微結構異常導致機械屏障改變;患者抗體、溶菌酶和黏液分泌減少,腸黏膜的pH降低,而腸腔內(nèi)pH則上升,腸腔內(nèi)的膽鹽缺乏導致化學屏障變化[1]。中醫(yī)藥治療肝硬化歷史悠久,特別是在減輕腸壁水腫和促進腸蠕動方面效果較好[2]。筆者觀察了谷氨酰胺聯(lián)合柴芪承氣湯治療肝硬化并腸屏障功能障礙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腸屏障功能障礙患者104例。納入標準:肝硬化致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在原發(fā)病基礎上出現(xiàn)腹痛、腹脹甚至便秘等表現(xiàn);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血漿中內(nèi)皮素(ET)濃度超過 55.34 EU/L,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尿乳果糖 /甘露醇(L /M)比值超過 0.178[3];中醫(yī)診斷,腹大脹滿,神疲乏力,氣少懶言,飲食不思,患者面色晦暗,小便不利,舌質(zhì)黯淡,脈細無力;年齡18~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有惡性腫瘤、糖尿病、炎性腸病及發(fā)生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近期應用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乳果糖治療;孕產(chǎn)婦、哺乳期婦女。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 41 ~79 歲,平均(54.98 ±4.19)歲。對照組中,男 35 例,女 17 例;年齡 35 ~77 歲,平均(54.53±4.2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包括限鹽、限水、輸注白蛋白、保肝降酶等支持治療,給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熱氮比在150∶1,同時給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6391,規(guī)格為 50 mL ∶10 g)0.3 g /(kg·d),剩余氮量均由平衡氨基酸提供。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柴芪承氣湯治療,組方為柴胡、當歸、黨參、白術各15 g,黃芪、丹參各30 g,大黃、枳實、厚樸各12 g,脾胃氣虛較重加茯苓和陳皮,濕熱較重加茵陳和藿香,血瘀較重加川芎和木香,脾腎陽虛加桂枝和附片。每日1劑,水煎服,煎取藥液400 mL,分早、晚2次溫服。
采用偶氮基質(zhì)顯色法測定患者血漿內(nèi)毒素水平,采用改良酶學分光光度法測定血漿 D-乳酸濃度,參照鄰聯(lián)茴香胺比色法測定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記錄兩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和患者肝功能評分變化情況。顯效:腹痛、腹脹等表現(xiàn)完全消失,血常規(guī)正常,肝功能恢復正常,細菌培養(yǎng)陰性;有效:腹痛、腹脹等表現(xiàn)有所好轉(zhuǎn),血常規(guī)基本正常,肝功能明顯好轉(zhuǎn);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未見改善或加重,腹腔積液常規(guī)無改變,肝功能較治療前加重。以顯效和有效計為總有效。
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在正常狀態(tài)下,腸黏膜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止腸腔有害物質(zhì)進入人體的其他組織器官和血液循環(huán),包括腸黏膜機械屏障、腸道微生態(tài)屏障等,其中腸黏膜上皮是最主要的防御屏障,通過結構與功能完整的上皮組織和緊密連接實現(xiàn)對細菌與毒素的屏障作用,而臨床造成腸黏膜損傷的主要因素為腸黏膜低灌注、氧自由基損傷和細胞因子作用,這些因素導致細菌移位,大量的內(nèi)毒素進入血液[5]。肝硬化患者極易引發(fā)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一是由于肝硬化造成患者腸道動力減弱,使細菌生長過度,分泌的毒素引發(fā)小腸上皮細胞病變,造成腸黏膜屏障損傷;二是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導致腸血流減緩,黏膜下的毛細血管與靜脈擴張發(fā)生淤血,腸黏膜出現(xiàn)充血、水腫和糜爛,削弱了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此外,由于人體近80%吞噬細胞位于肝臟,當肝硬化發(fā)生時機體補體合成嚴重不足,多形核白細胞移動和庫普弗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肝臟解毒和合成蛋白質(zhì)的功能受到損傷,患者腸道的免疫力急劇下降[6]。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 s,n=52)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 s,n=52)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指標血漿內(nèi)毒素(EU /mL)D-乳酸(mg/L)DAO(kU /L)ALT(U /L)AST(U /L)肝功能評分(分)觀察組 對照組 治療后組間比較治療前0.51 ± 0.24 18.27 ± 3.83 7.61 ± 2.04 86.74 ± 14.25 92.37 ± 21.04 10.87 ± 2.46治療后0.21 ± 0.03*8.21 ± 1.32*3.25 ± 0.87*40.04 ± 8.79*45.68 ± 11.38*7.03 ± 1.44*治療前0.50 ± 0.25 17.98 ± 3.79 7.59 ± 2.11 87.18 ± 13.97 91.79 ± 22.19 10.93 ± 2.51治療后0.39 ±0.14*12.37 ±2.51*5.31 ±1.43*55.28 ±10.04*60.01 ±15.46*8.97 ±2.01*t值P 9.065 6 10.577 9 8.874 6 8.235 6 5.382 9 5.657 8< 0.05< 0.05< 0.05< 0.05<0.05<0.05
中醫(yī)認為,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具有泌別清濁的作用,大腸具有傳導糟粕的作用,兩者一升一降,體現(xiàn)了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的作用。腸屏障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情志刺激、飲食不潔等造成患者脾胃運化功能失衡,氣機升降不利所致,脾胃運化失衡使?jié)裥皟?nèi)生,氣機不暢,造成腸腑通降,糟粕污穢停聚,濕從熱化,濕熱互結,久之形成瘀結血絡。柴芪承氣湯重用黃芪和柴胡,黃芪能健運脾氣,柴胡可升清脾氣,白術、黨參則能健脾養(yǎng)胃,大黃、厚樸可通腹瀉濁,丹參、當歸可活血化瘀,全方配伍可健脾益胃、活血化瘀、通腹?,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大黃能降低內(nèi)毒素對腸黏膜上皮細胞的直接損失和破壞作用,可有效抑制血液系統(tǒng)的炎性反應,維持腸道內(nèi)細菌的微生態(tài)平衡;黃芪則可顯著提升血漿和小腸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減輕腸黏膜損傷,對腸黏膜屏障損傷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谷氨酰胺聯(lián)合柴芪承氣湯可提高改善肝硬化并腸屏障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組血漿內(nèi)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谷氨酰胺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能降低體內(nèi)內(nèi)毒素血癥,促進腸黏膜修復;觀察組ALT、AST及肝功能評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谷氨酰胺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綜上所述,柴芪承氣湯聯(lián)合谷氨酰胺治療肝硬化并腸屏障功能障礙臨床療效可靠,可促進患者腸黏膜功能的修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儲建坤,茹秀麗.乳果糖聯(lián)合培菲康對肝硬化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患者腸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1,10(4):270-272.
[2]付少麗,朱京慈.大承氣湯防治腸屏障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14,43(15):1 944-1 945.
[3]湯守兵,孟忠吉,康 健,等.扶正化瘀膠囊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臨床效果[J].中國藥業(yè),2013,22(Z2):75.
[4]高 銳,羅 燕,陳光遠,等.大承氣湯對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模型腸黏膜血流量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2,30(4):19-21.
[5]武艷霞,杜蘭霞.谷氨酰胺雙肽對肝硬化患者腸屏障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2):61-63.
[6]陳小賀,孟文格,劉永存,等.丙胺酰-谷氨酰胺對外科危重癥患者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J].中國藥業(yè),2013,22(10):53-54.
[7]魏貽強.肝硬化腸屏障功能障礙采用柴芪承氣湯治療的臨床體會 [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0):111-112.
[8]范才波,羅 云,謝志翔,等.柴芪承氣湯對肝硬化腸屏障功能障礙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2,41(23):2 355-2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