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員
摘 要:中國當代女作家中,以罪案為寫作題材的并不多,姚筱瓊是我認識的唯一一個。姚筱瓊罪案小說風格完全不同于她的散文,她的散文婉約唯美,而小說截然不同,仿若一個拿著手術(shù)刀的外科醫(yī)生,致力于將人性的復(fù)雜以及看似美好的社會黑暗角落剖于世人。她在小說中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令人過目不忘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熠熠生輝、最能打動人心的,是那些被欺凌、被損害的悲劇女性形象,體現(xiàn)出作家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guān)懷,對理想人性的追求和對惡化世俗的批判。
關(guān)鍵詞:姚筱瓊;罪案小說;女性悲劇形象;人文關(guān)懷
姚筱瓊,女,苗族,湖南懷化市沅陵縣人,是懷化市及周邊地區(qū)有一定影響力的女作家。1984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先后發(fā)表和出版小說、散文、文藝評論兩百萬字,其中多部(篇)獲獎。主要長篇小說有《罪名成立》《失手》和《危情布局》。
其中長篇小說《罪名成立》《危情布局》分別為2008、2010年湖南省重點扶持關(guān)注作品,是致力于探索和拷問人性、情感、靈魂以及成長經(jīng)歷的深度小說。受到評論界熱切關(guān)注,被媒體稱為“敘述語言簡約,人物內(nèi)心豐富,故事情節(jié)感人的好作品?!?/p>
姚筱瓊的罪案小說始終關(guān)注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始終以細膩又沉重憂傷的語言敘事風格剖析現(xiàn)代人的生存苦難和生命不幸,演繹出一曲曲生命的哀歌。綜觀她的小說,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她筆下的眾多人物形象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是那些被欺凌、被損害的悲劇女性形象,如《失手》中的粟麥、棉花,《罪名成立》中的江籬貞,《危情布局》中的白薇。這些女性因家庭和社會的冷漠,導(dǎo)致人性扭曲和心靈異化,悲劇色彩濃郁,直逼人心。作家將這些形象放置于社會進步與愚昧落后并存、個性泯滅與道德淪喪的現(xiàn)實中進行刻畫,從而使她們上升為某種生活現(xiàn)象的符號,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本文通過對姚筱瓊罪案小說中女性形象的整體概說,分析其悲劇的根源,指出這些形象塑造的價值,體現(xiàn)出作家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guān)懷,對理想人性的追求和對惡化世俗的批判,提醒人們在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在被人們遺忘的角落中還有著殘酷的
現(xiàn)實。
一、姚筱瓊小說中女性形象塑造
眾所周知,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會不可避免地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追求、理想等主觀因素融進作品。姚筱瓊在湘西邊遠農(nóng)村生活過很多年,又曾經(jīng)當過多年報社記者和編輯,她非常重視在貧困生存環(huán)境下和苦難中掙扎的鄉(xiāng)村女性的命運和經(jīng)歷,她以一個作家的敏銳和記者的閱歷,從生活出發(fā),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提取素材,以獨特見地挖掘蘊藏在女性身上的巨大力量和描摹她們的不幸與掙扎,她筆下的女性形象,不管是主人公還是反面人物,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二、姚筱瓊小說中女性形象悲劇分析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蛟S和她從小不幸的家庭生活有關(guān),她的散文里或多或少籠罩著淡淡的無處不在的憂愁,小說里主人公也有著宿命般悲傷命運。她作品中的女性悲劇形成原因有以下原因:
1、家庭溫暖缺失
《失手》中的粟麥由于流產(chǎn)身患夢囈癥、抑郁癥,丈夫易非卻在外吃喝嫖賭,使得粟麥不得不每晚到處尋找丈夫,有一次夜里尋找碰上了意圖強奸她的民工二茨,情急之下失手砸死二茨,只好亡命他鄉(xiāng)。
《罪名成立》中的江籬貞本來和丈夫十分恩愛,但因為婚前的失足被披露,百般乞求丈夫原諒仍然遭到無情拋棄,并遭到村里很多男人的蹂躪,在得知自己染上艾滋病,有可能傳染更多人之后,終于絕望地走上了雇兇殺人報復(fù)的不歸之路。
《危情布局》中的白薇受盡了養(yǎng)父母的非人折磨,然后被養(yǎng)父母賣給范一同作為借腹生子的工具。但是她知道養(yǎng)父母要被人謀殺,第一時間趕回去營救。雖然有著寬容和愛,卻并沒有給她帶來一個美好結(jié)局,小說結(jié)尾,她仍然處于生死未卜的失蹤狀態(tài)。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疲憊的靈魂得以休息的心靈驛站。家在女性的靈魂深處一直是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是女性物質(zhì)和精神生存的源泉。對于女性來說,家更是意味著一切。姚筱瓊小說構(gòu)建了眾多生活在殘缺家庭的女性形象,將筆觸指向家庭缺失后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
2、社會的冷漠
《罪名成立》中的漂亮的鄉(xiāng)村女人江籬貞,為了生計遠赴他鄉(xiāng),初次遠離故土的時候,被火車乘警利用她的單純以極其廉價的條件猥褻,接著又被臺商看上成為二奶導(dǎo)致染上艾滋病。當她回到鄉(xiāng)村想重新開始生活時,卻又受到了村長的凌辱,更讓人不忍直視的是在受到村長的凌辱后又受到了村里老單身漢張祖全的強暴。
《失手》中的粟麥在逃亡城里孤苦無依時被富商吳爾強暴并被打成重傷。本書中的另一位女性棉花因為反抗吳爾的毆打而失手殺人。
姚筱瓊用她冷峻的筆觸將社會中溫情的面紗殘忍地揭開,將黑暗的一面展現(xiàn)給讀者,讓人反思:小說中這些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若是在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得到社會一絲關(guān)愛和溫暖也不至于釀成悲劇。
三、姚筱瓊小說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意義
姚筱瓊筆下的女性有一個共同之特點就是美麗善良,如《失手》中的粟麥、棉花,《罪名成立》中的江籬貞,《危情布局》中的白薇。粟麥在誤傷民工二茨之后,本來是要投案自首的,但當她親眼目睹二茨的女人獨自帶著三個孩子舉步維艱的境況之后,決意無論生死都要幫助棉花養(yǎng)大孩子。棉花一心想為丈夫報仇,她根據(jù)粟麥按月寄來生活費而斷定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于是費盡千辛萬苦找到殺夫仇人粟麥,當她明白丈夫的死是一個意外,而粟麥又正處在生死關(guān)頭,同樣遇險的她,卻為了救粟麥而淪為殺人犯。白薇更是一個美麗絕倫無比善良的女性,無論遭遇多么變態(tài)的折磨,始終不改善良秉性……姚筱瓊在塑造這些美好女性的過程中,更注重描繪她們在社會與家庭雙重壓迫下的生存狀況,深刻剖析她們在這種壓迫下導(dǎo)致性格扭曲而造成悲慘和不幸的命運。為了喚起人們對美的向往、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懷關(guān)注,同時,也為了提醒人們注意生存危機導(dǎo)致人性轉(zhuǎn)變這樣的嚴肅問題,她幾乎不自覺地受一種“癖好”牽引,以悲劇的形式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摧毀美麗和善良,把毀滅這些女人的過程一次又一次殘酷地展現(xiàn)給讀者,讓讀者在她們被蹂躪、被糟蹋、被毀滅的時候痛心疾首,情不自禁地想要大聲疾呼、吶喊,并且讓人產(chǎn)生深刻的靈魂拷問。她這么做不是為了給人們留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審美,而是以女性的美麗、善良、柔弱、苦難、不幸為引子,抓住社會背后的“黑手”,揭示社會的陰暗,生活的苦難,人類生存的無奈以及無處可逃的宿命。生命本身就是缺憾,姚筱瓊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女性生存危機也是一種缺憾,但卻彰顯了她追求完美人性、完美人格的獨特人文情懷。她寫真似的縮放文字為我們透視人類種種不幸打開一扇犀利的亮窗,剝落浮華蕪雜的生存表象,坦露出無情的真實景象,使得文學作為人學所具有東西得到充分彰顯。
四、結(jié)語
在閱讀姚筱瓊的幾部罪案小說時,感受到作品在飽含評判性的同時往往有著透不過氣的壓抑和沉重感,而結(jié)局也總是沒有一絲有情人終成眷屬溫情和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完滿輕松,給人留下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長久唏噓和沉思。然而無論姚筱瓊以何種方式來描繪女性的悲劇,人性的丑陋,我覺得其中都寄托了她的一種美好希望,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引起人們的反思,從反思中關(guān)注被人們忽略的東西。這些東西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彰顯它是一個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應(yīng)有的人文責任心,姚筱瓊做到了這一點,因此,她的作品才顯得厚重和異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姚筱瓊《危情布局》(上部)[J].海外文摘·文學,2013(8)
[2] 姚筱瓊《危情布局》(下部)[J].海外文摘·文學,2013(10)
[3]姚筱瓊《罪名成立》2008年09月ISBN: 978-7-81139-255-5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4]姚筱瓊《失手》2009年9月出版,書號:ISBN: 978-7-81139-740-6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