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科學(xué)研究所(4 1 5 1 0 1) 楊春安
馬鈴薯-棉花輪作高效模式(上) 馬鈴薯輕簡栽培
湖南省棉花科學(xué)研究所(4 1 5 1 0 1) 楊春安
1.種薯選擇應(yīng)選擇早熟、豐產(chǎn)、商品性好、適應(yīng)性廣、抗病力強的脫毒品種,如中薯5號、費烏瑞它等,生育期60~75天。每667平方米用種薯150~175公斤。播種前進行種薯切塊和藥劑拌種,30~50克的種薯可整薯播種,50克以上的大薯則按30~40克切塊。切刀消毒,切塊應(yīng)為楔狀,每個切塊應(yīng)含1~2個芽眼。切塊后的薯種可用石膏粉加農(nóng)用鏈霉素和甲基托布津均勻拌種,并攤開晾芽。播前見光煉苗2~3天,使傷口愈合再播種,煉苗時勿堆積過厚(超5厘米),以防止爛種。
2.整地施肥應(yīng)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便利、運輸方便的微酸性地塊。整平廂面,藥劑除草。配方施肥(撒施或條施):每667平方米施專用復(fù)合肥75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鉀50公斤(忌用氯化鉀作底肥或追肥)。采用一行肥料兩行薯的原則,一次性施足。
播種后蓋膜前,應(yīng)噴施芽前除草劑(75%異丙甲草胺),以防止雜草發(fā)生,藥劑均勻噴霧于壟面土層上。
3.播種覆膜12月中旬至1月上旬適期播種。雙行對稱種植,行距33厘米,株距24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5000株左右。將切塊種薯偏離肥料處,切口朝上,芽眼朝下。播種后蓋草覆膜,稻草覆蓋厚度要均勻,一般8~9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稻草1500公斤,等下雨后及時覆膜。
4.生長管理播種后30天左右,幼苗開始出土,在幼苗達6~8片時,在出苗處將膜破口引出幼苗。進入生殖生長前,視苗情(16片葉時)噴施多效唑或烯效唑,濃度每公斤100~150毫克,防瘋長,減少贅芽,促進生殖生長。危害馬鈴薯植株最嚴重的蟲害是蚜蟲和蠐螬。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大功臣)可濕性粉劑1包(8克)對水14公斤,均勻噴霧于葉片的背面。防治蠐螬每667平方米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或50%辛硫磷乳油100克,對少量水稀釋后拌細土20公斤,制成毒土,在播種時施入種薯旁,防治地下害蟲。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和環(huán)腐病等,可采用福帥得(50%氟啶胺懸浮劑)噴霧防治,在馬鈴薯生長中后期每隔10~15天噴霧1次。
5.收獲分級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可收獲上市。收獲選晴好天氣,拔除植株揭去覆膜,扒開稻草,揀薯裝運。收獲后的薯塊應(yīng)適度放在太陽下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分級(100克以上為一級,50~100克為二級)包裝上市。要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未包裝的薯塊放在通風陰涼黑暗處預(yù)貯,堆高不超過50厘米,避免薯塊見光變綠,影響品質(zhì)。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