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偉
【適用話題】尊師 求學 禮儀 真誠
國學大師黃侃生性孤傲,桀驁不馴,一些生活問題也為時人所詬病,但在對老師的態(tài)度上,他有著獨特的“為徒之道”,與平時判若兩人。
黃侃師從章太炎后,對其十分恭敬。在他眼里,章先生飽讀詩書,過目成誦,論及學問,簡直無所不能。在黃侃面前,人們不能做出對章太炎的不敬之舉,哪怕只是發(fā)發(fā)牢騷也不行。如果有人編排章先生,被黃侃聽到了,他就會怒發(fā)沖冠,大聲爭辯,完全不顧及場合、身份。他將章先生的筆墨視如珍寶,每當作文后得到章先生的批閱,必定將其文字裝裱起來珍藏。知道他這一“癖好”后,章先生有時會特意寫幾幅字、幾首詩送給黃侃。每當?shù)玫竭@樣的“重禮”,黃侃都興奮得手舞足蹈,反復摩挲,很長時間都不舍得釋手。
黃侃在34歲那年,偶然得到機遇,拜劉師培先生為師。別人都覺得那時他已經(jīng)名滿天下,比劉先生有過之無不及,完全沒必要屈尊謁其門下,甚至章太炎都覺得他大可不必如此。黃侃卻執(zhí)意為之,到劉家行磕頭拜師之禮。他說:“我要學習的《三禮》是劉先生的家學,要是不拜師,我怎么能學到正統(tǒng)的學問呢?這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吧?!笨上?,劉師培在正式收黃侃為徒后不久就病逝了。但黃侃念念不忘,將其墓志銘做成拓片裝裱后掛于書房,自稱:“朝夕面對,如見師恩?!?/p>
黃侃尊重老師,并特別看重和老師交往的禮節(jié);重視學問,在學問面前沒有先生后生;時刻保持一顆公正的心,實事求是,從不做厚此薄彼的言論。此三點,可謂黃侃的“為徒之道”。正是因為深諳此道,黃侃終成國學大家。
【素材分析】名聞天下的黃侃對自己的老師章太炎恭敬有加,行傳統(tǒng)的弟子之禮,這既是尊師,更是尊重學問。他拜與自己齊名的劉師培為師,其目的是“學到正統(tǒng)的學問”,由師其道,而敬其人。師道尊嚴,說到底還是學問尊嚴。每一個想求真學問的人,不妨學學黃侃,以謙恭之態(tài)、以事父之心待師,方能求得真學問,成就大學問。
【速用名言】
1.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東晉道教學者 葛洪
2.師道既尊,學風自善?!鷮W者 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