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娟
Project是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在每四個新授單元后安排的一個綜合語言實踐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其書本上的內(nèi)容共2頁,篇幅較短,如以完成練習的形式來教學,一節(jié)課足矣。很顯然,這與教材編者的意圖相悖。如何將Project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值得一線教師深思。近日,筆者觀摩了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內(nèi)容為五年級上冊Project 1 An animal school,上課教師結(jié)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shè)各種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值得我們借鑒。
教學中,教師以An animal school為主題,創(chuàng)設(shè)多個教學小情境,并將它們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條鮮明的教學主線。在各個教學情境中,巧妙地穿插復(fù)習前四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讓學生在說說、做做、練練、演演中得到語言能力的提升和思維品質(zhì)的提高。
一、 利用歌曲情境,激發(fā)學生語言實踐
新課伊始,播放一首膾炙人口的英文歌曲My happy school。學生在哼唱中,既感受了外國小孩快樂的學校生活,也對本課的新知識有了一個預(yù)知。
在課結(jié)束前,教師讓學生欣賞一系列校園生活圖片,感受My happy school life。圖片欣賞時,配上音樂My happy school,學生興致勃勃。他們看著圖片,情不自禁地唱著歌曲,感受著從未有過的幸福與自豪——瞧,這上面的,就是我!
歌曲My happy school與主題相關(guān),在整堂課的教學中,首尾呼應(yīng)。雖沒有多少知識點的復(fù)習,但學生在反復(fù)的哼唱中,充滿激情與自信。這樣,學生自然樂于開口、積極地參與語言實踐。切合主題的歌曲,為整節(jié)課的語言實踐活動注入了正能量。
二、 拋出話題情境,啟發(fā)學生語言實踐
加里培林認為,學習是主體為適應(yīng)社會生活的需要、為獲得處理事物的社會經(jīng)驗而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教師在組織語言學習材料時,要考慮學生可以用來實現(xiàn)生活交際并且能為他們所理解、使他們感興趣的因素。
【案例1】
課開始,在聽完歌曲My happy school后,教師便和學生進行簡要的師生問候。隨即拋出話題:
師: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the school?
生:進行自主的個別交流。
師:I like playing games with you in the school.
Let’s play a game.
生:開始玩游戲——Look, think and say (學生根據(jù)提供的與動物相關(guān)的信息,想象圖片背后會出現(xiàn)哪種動物。)
對于話題“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the school?”,學生均能聊上一兩句。教師以此來啟發(fā)學生,讓他們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學生在回答時,運用了Unit 4 Hobbies中的語言知識點“l(fā)ike + 動ing”。沒有刻意而為之,卻起到了復(fù)習的效果,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教師一句“I like playing games with you in the school.”又將教學引入了另一佳境,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趣的活動中復(fù)習Unit 3的Animal friends。
三、 再現(xiàn)故事情境,引導(dǎo)學生語言實踐
惠幼蓮、洪子銳認為:對故事的興趣,是兒童認識需要的一種情緒表現(xiàn),它在兒童的語言學習中發(fā)揮著主要作用,促使兒童積極地尋求所要認識的對象,滿足認識的需要。
【案例2】
在Look, think and say游戲的最后,教師讓學生猜又會出現(xiàn)什么動物。
師:This is an animal, too. You can ask: What …?Does …?
(學生嘗試提問。)
(教師板書學生說的各種句型。)
(教師呈現(xiàn)光頭強圖片。)
生:This is a bear.
師:Yes. They are some bears. Do you know the story of the three bears?
(呈現(xiàn)圖片,單詞空缺,學生齊說Unit 1的故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這樣的設(shè)計,可謂別具匠心。由復(fù)習動物轉(zhuǎn)到本冊書上Unit1出現(xiàn)的主人公The three bears。在復(fù)現(xiàn)故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重新制作了圖文并茂的翻頁故事書,一下子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當把一幅幅插圖和缺詞填空的故事情節(jié)重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讓他們來說一說、講一講,他們怎能不開心?怎能不樂意?
四、 創(chuàng)設(shè)主題情境,強化學生語言實踐
Project是一個綜合語言實踐活動項目。既然要綜合,筆者認為,必須要把握住一個“點”,讓學生的語言實踐圍繞這個“點”展開。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可說、可講、可談的“點”,就是活動的主題。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好說、有話能說,教師要根據(jù)主題設(shè)計一個真實自然的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
教學中,上課教師就把Project的標題定為本課時的主要活動主題——An animal school,并以此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進行相關(guān)語言的實踐與運用。
【案例3】
(在復(fù)習Unit 1的故事后。)
師:Goldilocks runs away. What’s in the forest?
生:There is …?/ There are …
師:There is a building in the forest, too. Look, this is an animal school.
(揭題,并朗讀。)
師:Goldilocks runs into the animal school. What’s in the animal school?Can you guess?
…
主題情境的呈現(xiàn),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推向深入。利用森林中漂亮的An animal school城堡,教師讓學生猜猜里面有什么。復(fù)習:There is / are …Is there / Are there …? It’s / They’re on the …floor. 并完成Project單元書本上的相關(guān)內(nèi)容。An animal school中除了有各種各樣的教室之外,還有一些可親可愛的動物師生,利用多媒體,學生試著描述其中的老師和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學生進行了各種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各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又融匯到了一起,復(fù)現(xiàn)時,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學生由句到段、再到篇,實現(xiàn)了“說”“用”英語量的飛越和質(zhì)的跨越!當然,學生在說說、做做、看看、貼貼、演演中進一步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用英語做事”的欲望也得到了滿足。
五、 啟用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語言實踐
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課堂上,教師處于問題的主導(dǎo)地位,學生在回答教師一連串的問題中,“被進行”學習。其實,教師完全可以放手,引導(dǎo)學生自己大膽提問,從而引發(fā)一場真正的“學習革命”。
【案例4】
師:Goldilocks runs into the animal school?What’s in the animal school?
(呈現(xiàn)句型:Is there…?Are there …?)
(學生試著提問。)
Animal school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堡,里面究竟有什么呢?學生真是好奇萬分。讓他們用“Is there…? Are there …? ”來猜一猜:是否也會有和自己學校相似的場所呢?學生不亦樂乎。帶著對城堡的一分猜想,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發(fā)自學生內(nèi)心的,他們期待得到教師的幫助,期待同伴能與自己一起解決。可見,這一問題情境的設(shè)置,學生的語言實踐是豐盈的。因為他們會問、敢問、善問,也樂問。而這一問,也正好復(fù)習了Unit 2 A new student中的“There be結(jié)構(gòu)”的一般疑問句。
六、 巧用圖畫情境,促進學生語言實踐
圖畫具有直觀、形象等特點。書上的插圖可以提高學生認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圖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進入一個興高采烈的世界。
【案例5】
1.Goldilocks在Animal school里一直躲著The three bears,后來還是在電腦室里被發(fā)現(xiàn)了。
課件播放對話:
Bears: Don’t be afraid of us. We just want to be your friends.
Goldilocks: Really?Nice to meet you. I’m Goldilocks.
Bears: Nice to meet you, too. This is our school. Let’s show you around.
Goldilocks: Thank you.
2.帶領(lǐng)學生參觀。
師:Would you like to look at the animal school?
生:Yes.
師:But you should finish the paper first.
(播放自制動畫,完成表格填空,然后交流。)
師(指著黑板上課前畫好的書本上的Animal school放大圖):How many floors are there? What can we call it?
生回答。
師:What’s on the first floor?
生回答。
(教師貼板書,隨后提問:二樓、三樓有什么室?)
師:This is an animal school. What else are there in the animal school?
生:trees, swimming pool, playground
(教師逐一貼圖板書。)
3.介紹動物學校。
生:This is the animal school.
There is / There are …in the school.
It’s / They’re on the ..floor.
There is / There are …in it.
教師智慧地將書本插圖搬到了黑板上,并在插圖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一定的加工,使An animal school看起來更為直觀、形象、真實與大氣。學生在看過視頻、參觀動物學校后,自己完成表格An animal school的平面圖。隨后,教師便讓他們對著黑板進行反饋。反饋時,教師也是有意而為之,分幾步進行。第一步,看著城堡圖、提問樓層,幫助學生復(fù)習英美樓層的不同表達,這是Unit 2 ?Culture time的內(nèi)容?!耙獙W好英語離不開對文化的學習與理解?!苯處煵皇r機地加以指導(dǎo),使學生印象深刻。第二步,分別提問各樓層有什么室、有多少。在此處,老師提問第一層。第二、第三層,引導(dǎo)學生提問。教師由扶到放,讓學生在試問、試答中,不斷進行真實的語言實踐。第三步,動物學校里除了粘在板書上的各類教室外,還有其他東西嗎?學生帶著思考,回顧自己看的動畫,并說出相應(yīng)的場所或景色來。對高年級學生來說,看動畫絕非只是欣賞,他們看動畫,也不僅是為此欣然一笑。在此,教師想方設(shè)法提高“看動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含金量,通過交流回答,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觀察能力均得到了培養(yǎng)。第四步,根據(jù)板書圖片,介紹動物學校。一幅圖片,在課堂上被充分利用。原本靜止的插圖,在此一下子“活”了起來。最終,學生依靠這幅完整的圖畫,進行語言的綜合輸出。
可見,好的Project教學,教師得依靠一些教學小情境,將它們相互包容、相互交織、相互融合,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積極語言實踐撐起一片艷陽天。
參考文獻
[1] 惠幼蓮,洪子銳.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dǎo)·小學英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