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鋒
【關鍵詞】 作文修改;內容;形式;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121—01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樣,它應遵循現(xiàn)代教學規(guī)律,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把學生當作自身生活、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作文評改的權利應該還給學生。
寫作的這些自身特點說明,寫作是個體的言語行為,所表達的也是學生個體對事物的獨有認識。因此,作文評改也是學生個體對自己獨特感受的一種再認識,學生也是最具有權利的作文評改者,而教師的作用只是教給學生作文評改的方法。
每個懂得寫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對學生的作文也是同樣的,“改”文章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學要看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p>
要明確作文評改的內容主要有作文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內容方面主要有主題與選材,表達與文體。在形式方面主要有作文層次,詳略、開頭、結尾、過渡、照應。在語言文字方面,主要是句子,句與句,文字,修辭。此外,還有標點、書寫、行款格式等。第一,文章內容方面,主要看主題(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恰當。第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是否符合文體要求。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是否恰當。第四,語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順、合理,句與句之間是否連貫,遣詞造句是否準確、恰當,書寫是否正確,修辭是否形象貼切。 第五,在形式方面標點是否正確,書寫、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規(guī)定。
作文的評改,傳統(tǒng)的做法是教師評,教師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點。學生評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說有就有,需要一個培養(yǎng)、訓練的過程。
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評改要求。 在作文評改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評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訓練,教師總要按訓練計劃提出訓練要求。
第二,引導學生抓住文體特點進行評改。在評改過程中,應該先讓學生明白文體特點,然后參照評改要求進行評改。如讓學生對說明文進行評改,應先要求學生回顧說明文的特點,要注意說明的對象,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學生明白這些后,對作文的評改就會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數(shù)。
第三,提供范文,集體評改,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還不夠,因為一般學生(特別是差生)往往意識不到所要評改的習作與教師的要求之間有什么差距,看不出習作的毛病在哪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提供范文,并在教師引導下,集體評改文章。對于范文的選擇,一般說來,應選那種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體現(xiàn)作文要求上較差,在本次習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體評改。還可以讓學生朗讀自己的文章,邊讀邊改。
第四,要指點學生評改的步驟。 一般說來,評改文章,首先要著眼全局。全局的問題評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問題評改完以后,還應從頭到尾再讀一遍。從全局出發(fā),看一看評改的是否恰當?;旧蠜]什么問題,才算定局。
具體地說,作文評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內容與形式是否統(tǒng)一。第二步要從字、詞、句、修辭、標點、書寫、行款格式等方面評改。第三步通改,看評改是否得體。
第五,作文評改要把握好“評”和“改”兩個關鍵。作文改得好,可以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差距。這有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把準癥結,從而加強作文評改的指導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效果。評,就是對所評判的習作做一個恰如其分的評論,可以說,作文的評判又是一個再作文的過程。評語要對作文的內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當而準確的評價,要有針對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評改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訓練的過程,因而,作文評改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在訓練中,教師可布置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片段進行訓練,然后讓學生進行評改練習。這樣,從片段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最后,創(chuàng)造良好的評改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形成交往互動的作文學習評改氛圍。 教師在組織學生評改作文時,要采取自評、互評、輪評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