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當你沒命地往老佛爺百貨的奢侈品專柜跑去,這不是因為你愛好跑步,或者這些商品有什么特別,而是因為它們的價格比國內便宜得多。
和我們一樣,猴子對價格也很敏感。2006年,耶魯大學經濟學家Keith Chen和同事在研究中發(fā)現,當僧帽猴在物品交換時,供求關系同樣成立。研究者教會僧帽猴用手中的代幣去交換自己喜歡的葡萄或者蘋果,假設7枚代幣換葡萄,5枚代幣換蘋果。接著,研究人員開始改變實驗條件,讓某一種食物漲價了。根據供求規(guī)律,相對便宜的食物人們會多買,相對貴的那種食物,人們會少買。結果,猴子也是這么做的,它們對價格同樣敏感。
如果你眼下正在炒股,你通常會選擇拋掉盈利的股票,而留下虧損的股票,你知道人們?yōu)槭裁磿@么選擇嗎?
在Keith Chen的另一個實驗中,研究者給僧帽猴亮出一顆葡萄,然后和它玩一個賭博游戲:拋出一枚硬幣,根據落下硬幣的正反面,來決定是否再獎勵它一顆葡萄;另一個游戲是亮出兩顆葡萄,根據落下硬幣的正反面,來決定是否拿走一顆葡萄。
研究人員發(fā)現,猴子所表現出的是一種最堅實有力的人類行為基礎:厭惡損失。也就是損失一顆葡萄所帶來的痛苦,遠比多得一顆的樂趣強烈得多。這也是人們傾向于拋掉盈利股票的原因。
如果你在做生意,只考慮自己能賺多少錢,而不替對方想一想,那你的生意一定很成問題。這一點,猴子們也可以來教教你。
美國埃默里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把兩只僧帽猴分別關在兩個相鄰的籠子里,在籠外放一個很重的托盤,盤上放兩只碗,其中一只裝滿蘋果塊,另一只空空如也。如果猴子想搞到蘋果就必須合作,一起把托盤拉到跟前。拿到蘋果的猴子并沒有獨吞,而是把一半分給了對方。換其他猴子多次實驗,結果都是如此。但是如果托盤較輕,一只猴子能夠獨自把蘋果弄到手,那合作就不會產生。
當你拼命干活被提拔到組長,而不干活的人卻提拔到了總監(jiān),你會覺得這不公平。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看重的激勵不僅僅是多少錢,還涉及受重視的體現,并且這很大程度取決于我們和其他人的相對定位上。
這回上場的是正義感極強的卷尾猴。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用黃瓜片作為獎勵,成功地教會卷尾猴交給實驗者一塊石頭。但是,一旦這猴子注意到旁邊籠子里的另一只猴子在完成相同的任務之后,得到的是更加可口的葡萄,而不是乏味的黃瓜,這徹底惹惱了猴哥,它憤怒地罷工了。如果同伴付出了較少的努力,而得到了同樣多的黃瓜,它也會做出同樣的反應。不公平,寧餓肚,這才是咱猴爺的節(ji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