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魯木齊地區(qū)漢族人尋常性銀屑病流行病學調查

      2015-05-18 06:25:50王惠琳孟繼龍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5年1期
      關鍵詞:發(fā)組家族史頭皮

      何 弘,蔡 芬,張 楠,方 軍,王惠琳,孟繼龍

      銀屑病是以紅斑、鱗屑為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發(fā)病受遺傳、感染、環(huán)境、精神心理、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qū)、不同種族銀屑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特點不盡相同。為此,我們于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對521例在我科門診就診,符合尋常性銀屑病診斷標準,并在烏魯木齊地區(qū)居住時間>2年的漢族患者,從發(fā)病年齡、性別、皮損分布部位、首發(fā)皮損部位、家族遺傳史、銀屑病對患者生活工作影響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以探討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漢族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的一般流行病學特征。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11月—2012年12月30日在我科門診就診,符合尋常性銀屑病診斷標準的521例患者進行觀察(所有患者只被記錄1次,間隔不足1年的復發(fā)者不再記錄),均為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居住時間>2年的漢族患者。

      1.2 一般情況

      發(fā)病年齡為患者首次發(fā)病時的年齡,以周歲計算。發(fā)病部位分為頭皮、面部、耳部、頸部、軀干部、上肢、下肢、臀部、手掌、足跖部、手足背、指(趾)甲。病情嚴重程度按就診時查體確定:①輕度為皮損局限,≤體表面積10%;②中度為皮損占體表面積11%~30%;③重度為皮損泛發(fā),波及頭皮、軀干和四肢,>體表面積的31% ;根據發(fā)病年齡分為早發(fā)組(年齡<40歲)和遲發(fā)組(年齡≥40歲)[1]。家族遺傳史:患者家族一級、二級或三級親屬中只要有1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即認定有陽性家族史,否則歸入無家族史。

      1.3 資料收集與方法

      本調查采用統(tǒng)一設計的調查表,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醫(yī)生進行逐項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狀況、銀屑病的類型及皮損分布,尤其是頭皮皮損出現的時間、病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治療過程以及對治療的滿意程度。

      調查數據經二次審核無誤后,利用Microsoft Off i ce 2003 Excel表格軟件系統(tǒng),采用率、構成比進行頭皮銀屑病疾病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的描述性分析。所有統(tǒng)計學分析均采用Grapgpad 5.0統(tǒng)計軟件。男女發(fā)病年齡統(tǒng)計檢驗使用t檢驗,其余數據使用Pearson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性別與發(fā)病年齡

      521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中男311例(59.7%),女210例(40.3%),男女之比為1.48∶1?;颊甙l(fā)病年齡2~83歲,平均年齡(26.5±8.4)歲;其中男(27.2±11.3)歲,女(25.4±9.8)歲,男女年齡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病程分布

      病程最短者為數天,最長為30余年。病程在1年以內有196例,占37.6%,1~5年153例,占29.4%,5~10年88例,占16.9%,>10年84例,占16.1%。

      2.3 病情分期

      就診時患者處于病程進行期359例(68.9%),靜止期153例(29.4%),消退期9例(1.7%)。

      2.4 皮損分布部位

      下肢(401例,77.0%)、上肢(373例,71.6%)、頭皮(364例,69.9%)、軀干(359例,68.9%)、外耳(196例,37.6%,其中耳郭95例,外耳道101例)、面部(104例,20.0%)、臀部(87例,16.7%)、手背(80例,15.4%)、足背(47例,9.0%)、頸部(46例,8.8%)、手掌(27例,5.2%)、指甲(14例,2.7%)、趾甲(10例,1.9%)、足跖(6例,1.2%),在所有頭皮受累的364例患者中僅有頭皮受累160例(30.7%)。

      2.5 首發(fā)部位

      皮損首發(fā)部位:在所有頭皮受累患者中,首發(fā)于頭皮183例(35.1%)、下肢112例(21.5%)、上肢85例(16.3%)、軀干53例(10.2%)、耳郭31例(6.0%)、面部17例(3.3%)、頸部11例(2.1%)、臀部9例(1.7%)、手背7例(1.3%)、足背5例(1.0%)、手掌4例(0.8%)、指甲2例(0.4%)、趾甲1例(0.2%)、足跖1例(0.2%)。

      2.6 首次發(fā)病年齡

      首次發(fā)病年齡<40歲的早發(fā)型共440例(84.4%),男255例,女185例,男女比例為1.38∶1;年齡≥40歲的遲發(fā)型81例(15.5%),其中男56例,女25例,男女比例2.24∶1,Pearson卡方檢驗結果表明男性遲發(fā)型比例略高于女性,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9)。

      2.7 病情嚴重程度與發(fā)病年齡

      皮損面積≤10%者314例(早發(fā)組238例,遲發(fā)組76例,遲發(fā)率24.0%)、皮損面積11%~30%的有147例(早發(fā)組107例,遲發(fā)組40例,遲發(fā)率27.2%),皮損泛發(fā),面積≥31%的有60例(早發(fā)組36例,遲發(fā)組24例,遲發(fā)率44.0%)(表1)。病情嚴重程度與遲發(fā)率比較顯示,輕度與中度病情組間遲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重度病情的遲發(fā)率顯著高于輕度,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440例患者年齡、皮損面積、家族史與首次發(fā)病年齡相關性 (例)

      2.8 首次發(fā)病于頭皮的183例患者年齡分布

      年齡≤5歲2例,≤10歲6例,≤20歲27例,≤30歲65例,≤40歲58例,≤50歲14例,≤60歲6例,>61歲以上者5例 。

      2.9 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本組有413例患者(79.3%)認為所患銀屑病對其生活、就業(yè)、工作、社交、婚戀產生了負面影響,其中認為影響很大的有138例(26.5%),認為有一定影響的有275例(52.8%),認為沒有太大影響的有108例(20.7%)。

      2.10 自覺癥狀

      主訴皮損瘙癢者414例(79.5%),常常伴有干燥、緊繃感,其中重度瘙癢者46例(8.8%),中度瘙癢206例(39.5%),輕度瘙癢162例(31.0%),無明顯自覺癥狀107例(20.5%)。

      2.11 家族遺傳史

      本組有家族史陽性者102例(19.6%),平均首次發(fā)病年齡(24.6±9.8)歲;無家族史者占80.4%,平均首次發(fā)病年齡(27.7±10.6)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02例家族史陽性者中,早發(fā)型92例(92.2%),遲發(fā)型10例(7.8%);419例無家族史者,早發(fā)型348例(83.1%),遲發(fā)型71例(16.9%),本組家族史陽性者與無家族史者早發(fā)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7)。

      3 討論

      銀屑病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感染、環(huán)境、免疫、神經精神等多因素有關。國內在1984年進行了多數省份和地區(qū)大樣本銀屑病普查,此后諸多報道均為某個地區(qū)或城市局域范圍銀屑病流行病學調查或臨床資料分析。

      本組烏魯木齊地區(qū)漢族尋常性銀屑病患者臨床資料顯示,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48:1,與國內許多文獻報道銀屑病發(fā)病率與性別無關這一結論相一致[2]。銀屑病可以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本組患者首發(fā)年齡為2~83歲,其中首發(fā)時年齡<40歲者占86.10%,首發(fā)時年齡>40歲者占13.90%,高于李東升等[3]報道的61%患者在40歲之前發(fā)病。

      Sola-Ortigosa 等[4]報道銀屑病患者僅有頭皮或(和)其他部位同時受累占50%~80%,首發(fā)頭皮者25%~50%。本組頭皮受累為69.9%,首發(fā)頭皮者占35.1%,結果與文獻之一致。首發(fā)頭皮患者中82.5%發(fā)病于20~40歲,隨著年齡增長頭皮受累呈下降趨勢,提示此年齡段為頭皮銀屑病高發(fā)期。應注意與同一年齡段頭皮多發(fā)病如脂溢性皮炎、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等相鑒別。

      皮損分布及首發(fā)部位(分布,首發(fā)部位)顯示:頭部、面部、外耳部發(fā)病降序排列:頭皮(69.9%,35.1%)居首,外耳(37.7%,6.0%)高于面部(20.0%,3.3% )。提示當頭皮皮損不典型且難以判斷時,外耳部脫屑性紅斑較之面部紅斑對頭皮銀屑病的診斷更具提示意義。

      本文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地區(qū)漢族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皮損分布部位列前5位的分別是下肢、上肢、頭皮、軀干、外耳;首次發(fā)病皮損部位列前5位的是頭皮、下肢、上肢、軀干、外耳,與李東升[3]報道的結果一致。

      已經明確銀屑病系多基因顯性遺傳,國外報道銀屑病家族史陽性達30%左右[5],國內報道多為11%~30%。本組患者家族史陽性占19.6%,低于魏謹等[2]報道的26.4%。對有家族史與無家族史者的組間比較,顯示平均首次發(fā)病年齡以及早發(fā)型比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發(fā)病早晚與有無家族史無相關性,此結果與國內外資料不完全相符,分析產生的原因可能與樣本量以及統(tǒng)計數據偏移有關。

      銀屑病屬于身心性皮膚病,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生活質量受到影響。Crowley[6]報道一組頭皮銀屑病患者,97%患者自認為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78%患者對頭皮病變異常敏感,28%的患者時常感到被人歧視。本組79.3% 患者時常感到煩惱和壓抑,經濟負擔加重,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證實了銀屑病與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關。

      本組資料顯示,患者病程越長患病人數和病情嚴重程度均趨于遞減式的下降,分析原因可能存在病情隨著年齡增長趨于自然緩解,亦不除外治療干預的結果。

      通過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組中遲發(fā)率的比較,顯示重度銀屑病組中遲發(fā)率高于輕度和中度組,提示本組患者40歲以后患病通常皮損面積較廣、病情較重。

      [1]李媛, 陳愛明, 周婭妮, 等. 早發(fā)型和晚發(fā)型尋常型銀屑病307例臨床資料分析 [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2, 41(6):338-341.

      [2]魏謹, 劉梅, 曲樂, 等. 遼寧地區(qū)531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臨床流行病學調查 [J]. 國際皮膚病學雜志, 2011, 37(1):4-6.

      [3]李東升, 周飛紅, 周小勇, 等. 初診銀屑病患者364例臨床資料分析[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8, 22(4):222-223.

      [4]Sola-Ortigosa J, Sánchez-Rega?a M, Umbert-Millet P. An Update on Scalp Psoriasis [J]. Actas Dermosif i liogr, 2009, 100(7):536-543.

      [5]Henseler T, Christophers E. Psoriasis of early and late onset:characterization of two types of psoriasis vulgaris [J]. J Am Acad Dermatol, 1985, 13(3):450-456.

      [6]Crowley J. Scalp psoriasis: an overview of the disease and available therapies [J]. J Drugs Dermatol, 2010, 9(8):912-918.

      猜你喜歡
      發(fā)組家族史頭皮
      鄭瑞丹:重視詢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2
      攜帶線粒體12S rRNA基因突變的新生兒母系家族史分析
      頭皮血腫不妨貼敷治
      晚發(fā)精神分裂癥與極晚發(fā)精神分裂癥臨床分析
      天津市早發(fā)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負擔及相關因素的橫斷面研究*
      重度子癇前期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孕婦甲狀腺功能及妊娠結局比較
      湯顯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藝術品鑒(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8
      讓頭皮愛上做SPA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9:50
      選擇性頭皮擴張并應用頭皮擴張皮瓣修復瘢痕性禿發(fā)
      早發(fā)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其冠狀動脈病變特點
      海南省| 长治市| 长春市| 贵港市| 和平区| 梨树县| 苍溪县| 江阴市| 增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津南区| 高陵县| 保靖县| 延庆县| 彭泽县| 英德市| 玛曲县| 江安县| 文登市| 内黄县| 新蔡县| 民丰县| 缙云县| 西和县| 东台市| 通山县| 靖安县| 营山县| 綦江县| 平南县| 若尔盖县| 江山市| 云南省| 阜新| 陕西省| 安庆市| 钟祥市| 高台县| 拉孜县| 花莲市|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