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祥
【摘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思維為目標,討論了課堂教學中如何以讀、說和思考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其為語文思維的形成而奠基。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文閱讀;語文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組織能力、口語交際以及日常寫作都成為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wù)。學好語文的標準已經(jīng)不再單純的是學會組詞造句,更重要的是會讀、會寫、會說、會思考。然而,小學生的心智并不成熟,因此他們的學習是被動性的,要讓學生的“學”配合教師的“教”,學習新知識并學習“學習方法”,就必須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對此,本文重點討論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讀、說和思考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此來為語文思維的形成而奠定基礎(chǔ)。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果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比喻為電腦編程,而讀即信息的輸入,說即信息的輸出,思則是編程的過程。在三個步驟中,讀最為關(guān)鍵,沒有信息的輸入,一切都是空談,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讓小學生愛讀和會讀。新時期的課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導語如何設(shè)計,活動如何開展,都要為小學生的語文課堂預留出足夠多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充分的閱讀,對課文中各類語言信息進行感知,讀通、讀懂。在實踐中,教師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自由的讀,如在某一點上著力,讓他們在課文中選出其中某一段自己認為精彩的、喜歡的甚至是自己感覺讀得最棒的進行朗讀,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表達的機會,也讓他們學會了怎樣選擇和怎樣評價。受課堂時間與空間限制,教師不可能對學生的閱讀引導做到面面俱到,為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展示朗讀的機會,可以讓他們進行接段朗讀,即某一學生先讀第一段,然后另外一個同學接著讀第二段,以此類推,到課文即將結(jié)束時,提醒還沒有讀過的學生抓緊機會,這樣一般較長的課文學生們都有機會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展示。這種形式靈活有趣,非?;钴S課堂氣氛,能夠很好的激發(fā)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們愛上閱讀。
二、以讀促說,以說促寫,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作文能力
“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感悟思想,激發(fā)情感,累積文字和語言,最后運用這些文字和語言去“說”和“寫”。因此,“讀”是為滲透“說”而做的鋪墊,“寫”則是“讀”的直接體現(xiàn)。相對于“寫”而言,“說”更是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綜合考量。怎樣讓學生會說,將每一句話都能切中要點,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筆者認為,教師可采用兩種方法進行引導。一是可以用“仿說”的方法進行語言訓練。
如在《桂花雨》這篇課文中,有一句說桂花開到茂盛之時,“不說香飄十里……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的句子,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雙重否定句式“不說……沒有不……”,這樣的句子在很多課文中并不多見,而且雙重否定句對于學生來說相對陌生,他們在寫作中很少用到,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雙重否定句式”所起到的強調(diào)肯定的作用,讓他們仿照課文文本進行語言訓練很有必要。在實踐中,有的學生就仿照課文說出了這樣的句子:“海上霞光美極了,不說光芒萬丈,周圍的巖石、沙灘、茅屋,沒有不籠罩在它美麗光輝之下的?!边@種語氣接近平時的語言表述,能夠起到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
此外,除了仿說訓練,教師還可以以課文內(nèi)容為參照讓學生續(xù)寫或者是改寫。就好像在學習古詩詞時,由于古詩詞有著深刻內(nèi)涵,旨遠言近,如果引導小學生將古詩詞以現(xiàn)代記敘文的形式進行改寫,不啻為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最佳途徑。如柳宗元的《江雪》,就可以讓小學生在對詩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進行理解之后,讓他們聯(lián)系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展開豐富聯(lián)想將其進行改寫。另外,一些課文是選自某名著的某個篇節(jié),雖然課文結(jié)束了但情節(jié)還在繼續(xù),這時候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續(xù)寫,作為課文內(nèi)容的一個延伸。
三、以寫促思,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考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特別指出,要讓小學生在閱讀與實踐中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怎樣將讀、寫、思三者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讓“思考”貫穿讀寫的全過程?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用問題引導的方法,來激活小學生思維。如在學習《天鵝的故事》時,在讓學生略讀完課文之后,提出問題:“在天鵝的故事背后體現(xiàn)出了一種勇敢與團結(jié)的精神,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讓這個問題引導著學生們再次進行精讀,從而探究和發(fā)現(xiàn)蘊含于文字中的思想,當小學生們再次誦讀課文時,一種崇高的情感在讀書聲中緩緩流淌。而只有讓小學生通過思考獲得知識時,這種知識才會更加深刻,在之后他們的寫作之中才會運用得更加得當與嫻熟。
此外,教師還可利用課文中描述的故事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九色鹿》一課,在課堂開篇首先讓學生們默讀,至少讀5遍以上。讀完后讓學生們說一說他們對課文中描述的這個故事的感想,如“調(diào)達”為什么沒有得到國王的獎賞,反而受到了懲罰?僅僅是因為他“恩將仇報”的這種做法嗎?如此,通過這樣的引導,則也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更深入的揣摩課文內(nèi)容,了解蘊含的真理,從而為形成語文思維而奠定基礎(chǔ)。
四、結(jié)語
“讀、說、思”可謂小學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永恒話題。如何讓學生愛讀、會說、勤思考,需要教師把握住小學生認知心理,運用以“思”為主,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來組織小學生有效開展語文學習。在實際教學中,要結(jié)合課文不同的難易程度,不斷的調(diào)整方法,改變策略,讓小學語文課堂時刻充滿生機和活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