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洛兒·塔倫特/文 孫開元/編譯
活出自己
◎[美]卡洛兒·塔倫特/文 孫開元/編譯
冬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學(xué)生在外面的臺階上打著哆嗦,等待一位著名演講者的到來。這位演講者就是作家瑪雅·安吉羅——《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一書的作者。
演講的時間快到了,安吉羅的車停在了積雪的馬路上。車門打開,安吉羅和另外一位女士下了車。她們都穿著高跟鞋,滿面笑容,身上穿著校園里難得一見的巧克力加焦糖色長皮衣。我緊張地把這二位貴賓帶進(jìn)了大廳后臺。安吉羅漫不經(jīng)心地打量了一下會場,然后準(zhǔn)備上臺。但第一個問題是如何保管她的皮衣,我畢恭畢敬地提出要在后臺看著這件皮衣。以確保它的安全。她一抖肩脫下大衣,我把它托在手里,柔軟的皮毛上還帶著她的體溫。她走向前臺,但走了幾步又停下來,回身看著我,我們四目相對。
她燦爛地笑了笑,說:“你不用守著它。你需要的是離開那兒,活出自己?!?/p>
30年過去了,我至今還能想起她說的那句話,還能感受到電流傳遍全身般的沖擊感。我把這件皮衣拿進(jìn)更衣室,小心地存放好,然后擠進(jìn)前排的一個空座。
可以說,她的那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做了一名報紙校對員,上的是夜班,工作是一聲不吭地給句子加逗號、改分詞、加空格。記不清有多少次,我回憶起安吉羅那溫暖的皮衣和她的那句訓(xùn)示:離開那兒,活出自己。兩年后,出于對講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修改別人的故事的向往,我鼓起勇氣改行當(dāng)了記者——一個需要冒險精神和個人魅力的職業(yè)。我逼迫自己向任何人提問,而且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對方。每次采訪前,我都感覺自己如同即將走上舞臺,需要為自己打造一種含而不露的信心。采訪結(jié)束后,我就找一本好書看看,舒緩情緒。
后來,我升任為報紙主編,這項工作需要我和很多人進(jìn)行語言交流,有時是面對一群員工,有時需要走進(jìn)會議廳,面對臺下一群陌生的面孔。最初的時候,我會先準(zhǔn)備一堆記好了文字的索引卡,但是后來我時常提醒自己:安吉羅給我們演講時沒用草稿,她站在臺上時是直抒胸臆。
四十多歲的時候,我開始有了改觀。那時候我已經(jīng)有了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能輕松地表達(dá)自己的想法。也是在那段時間,我當(dāng)上了媽媽。
一次,我在巴諾書店碰巧再次遇到了安吉羅,這次的演講題目好像是她的一本小小的詩集的名字——《生活沒有將我嚇倒》,記得其中有這樣幾句:墻上影影綽綽,樓下聒聒噪噪。生活沒有將我嚇倒。
此時我已人到中年,而且也不再站在門外跑龍?zhí)?。有了全新人生的我再次聽到她的演講,說明我終于開始了“生活”?,F(xiàn)在我已經(jīng)年過五十,每周要在健身房穿著緊身衣給二十幾位學(xué)員上健身課。我鼓勵他們收腹,把啞鈴舉得更高,進(jìn)行深呼吸。現(xiàn)在,我不再為他人作嫁衣,我指揮若定,活出了自己。
(摘自《環(huán)球時報》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