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痹S多人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出自我國一部經(jīng)典的家規(guī)——《朱子治家格言》。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家國一體”。家規(guī),不僅是一個家族傳承百代的恒久信仰,更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明的樸實與博大。在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我們更迫切地需要回歸傳統(tǒng),從古老的家規(guī)中尋找那些歷久彌新、亙古不變的準則與道理,讓心靈回歸樸素與寧靜。
中國的傳統(tǒng)家規(guī)內(nèi)涵深刻,思想豐富。從個人品質(zhì)到宗族禮法,從家長里短到國計民生,幾乎無所不談,無所不包?!胺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用“淡泊”誡子,告訴我們心靜才可到達理想的彼岸,“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敝熳右浴皽匦簟敝渭?,教導我們幫助他人需要落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标懹我浴皣稹笔緝?,啟示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心系家國命運。還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钡纳钪腔邸!拜p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想,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當退避自省。”的諄諄教誨?!耙宋从昃I繆,毋臨渴而掘井”的耐心告誡……我們在這一條條或高深或簡單的話語中潛移默化地成長,更在其中領略到了中國人修齊治平的價值追求與睦鄰友好的處世智慧。
也許有人會說,自己并非世家貴族,祖上亦無條分縷析的家規(guī),是否自己就失去了精神的寄托與行為的準則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央視記者對路人隨機進行的調(diào)查中,大多數(shù)人被問及“家風”是什么這個問題時,往往都以簡單的“勤勞”、“節(jié)儉”、“奉獻”等詞匯來作答。它們簡潔而有力,不常體現(xiàn)在書面上,卻更多在生活實踐中傳承。如果沒有母親每日起早貪黑操持家務,我們又怎會懂得“勤勞”的意義?如果沒有父親日夜辛勞奔波生計,我們又怎會懂得“責任”的重量?如果沒有外婆節(jié)衣縮食縫縫補補,我們又怎會懂得“節(jié)儉”的力量?如果沒有爺爺老眼昏花依舊讀書閱報,我們又怎會懂得“進取”的方向?如果沒有無數(shù)個普普通通的華夏兒女用無聲的語言默默將家風訴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們的中華文明又怎會傳承千載,歷久彌新?
家規(guī),寬嚴相濟,哲思高妙;家風,樸素真誠,堅毅獨立。我們呼喚從傳統(tǒng)家規(guī)家風中彌補現(xiàn)代社會的缺失,更渴望建立新時代的“新”家規(guī),以“家”的和睦鑄就“國”的興旺,以“家”的富足構造“國”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