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黃劍
一場理財博覽會引出一個驚天騙局,一對落魄夫妻演繹一場豪門盛宴。800余名投資者,1.3億元資金,究竟是什么讓他們信以為真,是錢之罪?人之罪?還是心之罪?
誘人的全球煉金術
2011年2月的一個下午,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個理財博覽會上,可謂高朋滿座,人頭攢動,每個人都渴望著在此找到投資增值的良機,畢竟銀行利率太低,股市低迷,房市高漲。想到這里,來自杭州的陳紹因握緊雙拳,暗暗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能碰到好機會”。此時的他已經(jīng)坐在博覽會講座區(qū),認真聆聽來自講臺上那頗具吸引力的聲音。
“我們是做組合投資的,這樣能確保穩(wěn)健對抗危機。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fā)后,全球市場動蕩不安,各種產(chǎn)品平均收益率下降,出現(xiàn)大批企業(yè)的倒閉現(xiàn)象??鬃訃H運用‘全球煉金術,一年內先后在全球投資10多個項目,項目大多數(shù)實現(xiàn)重復贏利,有石油、黃金、歐元、澳元、美國大豆、玉米、小麥、棉花……”
此時站在臺上侃侃而談的人名叫章玲玲,是位面目清秀、氣質典雅的女性,35歲上下,一頭披肩長發(fā),穿著一身白色職業(yè)裝,戴著一副眼鏡,看似文靜嫻雅的她談起投資理財卻是一副叱咤風云的樣子,讓人隱隱在財富的吸引力外又萌生出一份特殊的好感。
“10年收益率保持在30%,甚至可以實現(xiàn)10萬元20年的復利,將達到3億元。簡單推算一下,若以我們募集的1億元資產(chǎn)計算,20年后將達到3000兆資產(chǎn),以中國2010年的GDP比較,恐怕到20年后僅是孔子國際創(chuàng)造出資產(chǎn)的小零頭而已?!闭铝崃崴坪跽f得有些激動,略施粉彩的臉上顯出一絲紅暈,不知道這是因為對美好明天的陶醉,還是潛意識中的那一絲心虛和恐懼。
陳紹因全程聽完了章玲玲對孔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恒順環(huán)球復利產(chǎn)品的介紹,作為一名68歲的退休老教師,他所關心的是手中的50萬元,在當前股票市場低迷、房價居高不下,銀行儲蓄利息微薄的情況下,能否實現(xiàn)最大的增值與收益。
而在此前,陳老師早已在網(wǎng)上查閱過有關孔子國際的信息:獲得中國資產(chǎn)管理行業(yè)十大標志性品牌、中國復利理財行業(yè)最具影響力品牌、建國60年中國企業(yè)誠信特別貢獻獎、中國企業(yè)誠信經(jīng)營示范單位等榮譽。甚至有比較知名的會議、論壇的一些冠名合作和獎項,如國際金融論壇“大會唯一指定復利投資理財顧問機構”、中國最佳金融創(chuàng)新獎、國際理財博覽會“最受歡迎服務金獎”等。
更令人驚艷的是,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古海一,可謂光環(huán)圍繞、榮譽等身:2008和諧中國年度十大人物、2008中華十大財智人物、2008中國國際投資十大影響力人物……這又是怎樣的一位成功人士、商界翹楚?。?/p>
陳老師終于“有幸”與章玲玲坐在一起,經(jīng)過商談,他了解了恒順環(huán)球復利6號產(chǎn)品的收益率、封閉期等情況,最終決定出資50萬元,贖回期是三年,遞交申請表后,錢款被折合成港元匯入孔子國際在香港渣打銀行的銀行賬戶內,隨后又收到了兩份恒順環(huán)球的復利合同,簽字后一份還給孔子國際。這筆50萬元的投資款,是他一輩子做家教攢下的養(yǎng)老費,幻想著能夠利滾利供給孫女將來出國用。
與他情況類似的還有不少人,他們或是通過網(wǎng)絡上的介紹,或是通過理財博覽會的形式,也有的通過口口相傳的途徑,自2007年起,共有800多名投資者走進孔子國際的投資旋渦。
“我們一開始認為這家公司的投資回報實在是太好了,也是不可信的。而且開始它的網(wǎng)站是暗紅色的,不上檔次,我一直沒敢投錢。后來看了兩年,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多了,像有一個知名的理財博覽會,它每年都參加的。后來看看沒什么事,就開始投錢了?!眮碜陨虾5陌娨还操I入30萬元,贖回期是三年。
但是,也有人曾經(jīng)有過不祥的預感。來自無錫的投資者老馬說:“我第一次去孔子國際上海辦公室考察,其實當時給我的感覺并不好。接待我的投資顧問的毛衣袖口還破了好幾個口子,我心里就涼了一截,感覺這個公司不好。”
還有一位從事管理咨詢的王先生曾在微博上談道:“數(shù)年前,曾經(jīng)參加過孔子國際的幾次活動,見過章玲玲。感覺怪怪的,她也不談國際國內經(jīng)濟走勢,就只是‘儒龍情懷,復利世界。對我們這些對投資金融稍有些了解的人提出的問題,一般都很簡略回答,不做正面回應。當時,我們一些朋友就感覺很神秘,不能投資。我也覺得孔子國際會有問題?!?/p>
就這樣被你“征服”
時間倒回至2006年的4月,章玲玲在上海虹橋路的家中,看著懷里的孩子,與丈夫古海一規(guī)劃著未來的人生。此時的章玲玲,早已不再從事服裝設計師的職業(yè),更不是那個曾在安源煤礦歌舞團紅極一時的舞蹈演員,曾經(jīng)的美貌和身材在歲月的蹉跎下逐漸褪色,只留下對未來的深深憂慮。而坐在對面的古海一,盡管2002年就在香港注冊成立了孔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可是生意慘淡、入不敷出,也讓這個名牌大學自動控制系畢業(yè)的碩士研究生欷歔不已。古海一大學畢業(yè)后棄理從商,干了10多年的國際貿(mào)易、證券外匯,目的就是以財富改變人生,可是眼看著已近而立之年,空有鴻鵠之志,卻無伸展之時。
古海一其實這段日子也一直在彷徨,他想利用自己這幾年在金融界、投資界摸爬滾打積累的經(jīng)驗,做一筆“大買賣”,為此,他其實已經(jīng)開始籌備,在香港注冊的孔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就是這宏大計劃的第一步。古海一準備在上海先成立一個孔子國際上海代表處,然后以公司名義對外開展復利項目。所謂復利項目,就是利滾利,一些銀行、保險證券等機構都有自己的理財復利產(chǎn)品,就是把利息投入本金繼續(xù)投資,號稱收益驚人。
躊躇滿志的古海一和章玲玲說了自己的設想。章玲玲雖然不懂金融知識,但她至少也懂得投資有風險的道理,加之古海一所說的要為公司運行開展一系列的虛假包裝,再去花錢買一些投資金融界的所謂榮譽稱號時,她猶豫了。但是在古海一軟硬兼施的攻勢下,章玲玲為了年幼的孩子,也為了身邊這個深愛的男人,最終還是接受了古海一的安排——由她擔任上海辦事處總經(jīng)理一職,對外拋頭露面,吸引投資,管理公司,而古海一則躲在幕后操控全局,決定進退。
2006年6月,古海一、章玲玲在上海注冊成立了香港孔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還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了同名公司,意在彰顯其國際背景和投資規(guī)模,也為今后規(guī)避內地法律作了鋪墊。
古海一行動的第一步是設計“恒順環(huán)球宏觀基金”,以每股為單位、人民幣為計價單位、具有面值、投資起點、管理人、分紅、存續(xù)期、封閉期、開放期等特征,同時規(guī)定贖回及退出、管理費用、投資收益及分配等事項,并在合同中約定基金采用封閉式方式運作。2009年6月后改名為“恒順環(huán)球復利產(chǎn)品”。這個轉變看似平常,實際上是古海一故意將基金轉變?yōu)閺屠a(chǎn)品的形式,目的正在于避開國內法律對發(fā)行基金的審批要求,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純粹是一個自作聰明、掩耳盜鈴的假動作。
古海一行動的第二步是通過孔子國際網(wǎng)站刊登福利產(chǎn)品信息、提供網(wǎng)絡咨詢服務和公布復利專線;通過杭州、上海等地的理財博覽會設立展臺散發(fā)宣傳資料;通過一些金融論壇宣傳復利理念。
古海一行動的第三步是由孔子國際代表處復利顧問采用網(wǎng)站電話回訪、理財博覽會等方式在境內招攬客戶。有意向的投資者在填寫開戶申請表、確認投資品種后,客戶將資金匯入經(jīng)章玲玲核實的資金賬戶,上海代表處即向客戶郵寄兩份合同。
對此,曾跟孔子國際有過較深接觸的業(yè)內人士金先生談起:“我在2009年的時候接觸過這家公司。當時公司除章玲玲外,僅有六七名工作人員。這些人員的頭銜均是投資顧問,但卻都不是真正懂金融投資的人。如果是真正懂行的人,便不會招進去。這些投資顧問就是銷售,而且想法比較單純,容易被洗腦成愚忠的人。”
通過上述方法,古海一、章玲玲以孔子國際名義,自2007年2月至案發(fā),先后與全國30個地區(qū)的共計800余名投資人簽訂合同,認購恒順環(huán)球復利產(chǎn)品,發(fā)行基金份額1.2億余元,實際募集資金1.3億余元。然而,由于疏于經(jīng)營,資金分散,最終,有8000多萬元的錢款無法贖回,受害者達700余人。
“暈輪效應”:李逵與李鬼難辨
“孔子國際”案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以假亂真的廣告攻勢。
有受害者表示,孔子國際打著“中國企業(yè)誠信經(jīng)營示范單位”、“建國60年中國企業(yè)誠信特別貢獻獎”的光環(huán),還連續(xù)兩屆在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大出風頭,甚至與世界銀行副行長、APEC經(jīng)濟委員會主席、亞洲開發(fā)銀行副行長、韓國金融委員會副主席等人同臺演講,不得不讓投資者眼前一亮,不得不信。
而實際上,經(jīng)過檢方和警方的查證,其實古海一和孔子國際的這一層層光環(huán),都是靠白花花的銀子買來的,這也被稱作在媒體發(fā)軟文(付錢做廣告的文章)。作為孔子國際雇用的員工,趙軍回憶,當時他也受聘做過一陣復利大講壇的講師,并且在一年內組織100場復利大講壇,要聯(lián)系媒體、報刊等對孔子國際以及他們公司的產(chǎn)品進行宣傳報道,還要撰寫軟文在知名網(wǎng)站上做排名,后來越來越感到不對頭,因此提出了不同意見,便被孔子國際除名了。
不過據(jù)這位并不走運的講師披露,網(wǎng)絡和論壇,確實讓孔子國際成為公關史上的“成功范例”。同時,古海一通過一些社會團體,施以錢財,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行業(yè)大佬、業(yè)界良心,更是通過出錢贊助論壇的形式,獲取發(fā)言機會,至于那些金融界的領袖,自然是不知道還曾與這樣一個“李鬼”同過臺,而坐在臺下的觀眾,自然是將這一切都聯(lián)系在一起,走進了心理學的“暈輪效應”,而這恰恰也是古海一等人的“高明”之處。
看守所里,當檢察官問道:“恒順基金的投資人可以獲取什么利益?”古海一突然變得非常激動,他提高聲調強調:“首先我要說明,沒有什么‘投資人,我們做的不是投資項目,而是復利項目。我們的復利人沒有權利去了解資金的去向,如果他們要問所謂的投資項目,他們就應該退出?!?/p>
古海一聲稱:“其實,我們做的不是投資項目,而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就是‘一部論語完勝世界性危機?!惫藕R煌nD了一下,繼續(xù)對檢察官發(fā)表起他的財富觀,宛如此時手中拿的不是手銬而是話筒:“我們的環(huán)球復利項目是全球創(chuàng)新項目,是文化創(chuàng)業(yè),我做的是‘大象行業(yè),而你們糾纏的是‘雞毛,你們就犯了邏輯錯誤了……”
在訊問結束時,古海一竟還以檢察官不能分清“大象”和“雞毛”的關系,要求承辦檢察官回避。
對此,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檢察院金融檢察科的檢察官作出這樣的分析:孔子國際在大談復利思維的時候,卻在做著一件和復利相悖的事情——分紅。有證據(jù)表明,“恒順復利1號”曾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中,分紅八次,其他產(chǎn)品也有年度分紅次數(shù)規(guī)定。按照金融常識,頻繁分紅自然會影響復利的增長??梢韵胍?,古海一等人正是以給前期投資者可觀的分紅來吸引新的投資者進來,而如果投資的收益不能滿足分紅的需要,那么也不排除用新進來的資金滿足分紅的需要。
而古海一之所以反復強調他做的是高雅的文化產(chǎn)業(yè),是文化復利產(chǎn)品,其實質恰恰是出于一個非?,F(xiàn)實的需要,就是他明知香港孔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個人均未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不得從事公開發(fā)售基金份額,因此以全球投資、復利增長為投資主題,以獲取穩(wěn)定回報為誘餌,公開招攬不特定投資人認購孔子國際恒順環(huán)球產(chǎn)品。
實際情況是,他們將境內募集的部分投資資金用于證券、期貨、外匯等各類金融產(chǎn)品的投資操作,最后造成大額投資虧損;部分資金被二人用于孔子國際上海代表處的公司經(jīng)營支出、員工工資提成等;另有部分資金被用于上述復利產(chǎn)品的贖回、分紅等。也正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和理由,最后法院認定二人犯有非法經(jīng)營罪,因為基于證據(jù),雖然古海一、章玲玲有虛構事實的行為,尚不能反映二人在作案時有非法占有他人錢財?shù)脑p騙主觀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