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弘栩
在小吃多如天上繁星般的福州,我從小吃到大,而百吃不厭的就是扁肉了。
小時候,我去我的一個婆婆家做客,婆婆見我來了,便給我做扁肉吃。婆婆把用料準(zhǔn)備好,準(zhǔn)備動手時,我好奇地問她:“扁肉是怎么來的呢?”婆婆聽了,轉(zhuǎn)過身笑瞇瞇地對我說:“扁肉啊……據(jù)說是從漢朝開始出現(xiàn)的,那時的匈奴有混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常常讓手下騷擾邊疆百姓,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就將肉餡放在面皮里,對折成三角,叫這個食物為‘扁肉,百姓在吃的時候,就寓意將匈奴殲滅。后來,‘扁肉就被稱為‘中華名小吃呢!”婆婆說完,又轉(zhuǎn)身開始忙碌了起來。
我看見婆婆將買來的豬后腿肉洗凈,然后只見刀鋒閃爍,轉(zhuǎn)眼間一大塊肉就變成了一攤?cè)饽啵缓笏滞饽嗬锛尤肓他}、味精、胡椒粉等調(diào)料,接著她又嫻熟地用筷子將肉泥攪拌均勻后,餡就做好了。婆婆又將一大塊面團分成了幾十個小塊,將小塊搟成一個個薄如輕紗的面皮后,就將泛紅的、冒著香味的肉餡放在面皮上,將面皮對折成三角狀,用手將面皮的兩邊往中間慢慢捏緊,扁肉就成形了。做好扁肉后,婆婆將扁肉扔進(jìn)鍋里煮,那些扁肉就像一條條小魚在鍋中自由自在地游泳,慢慢地扁肉就浮在了水面上,它們白色的皮也變得透明。然后,它們就被婆婆撈出了鍋。
一碗熱氣騰騰的扁肉被端上了桌,扁肉皮薄而軟,肉質(zhì)鮮美,吃到嘴里很有彈性,再加上扁肉的肉有了胡椒粉的辣,醋的酸,鹽的咸,還有清湯的香,吃起來味道十分豐富,色香味俱全!讓我吃了還想吃。
從小到大,扁肉的香味一直伴隨著我。扁肉的美味也讓我感受到了福州美食文化的深遠(yuǎn),我為我是福州人而感到自豪!
(指導(dǎo)教師:許國偉 圖/小兔子媽媽)
好詞好句好段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匈奴部落有兩個首領(lǐng)混氏和屯氏,十分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于是人們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混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以此祈求平息戰(zhàn)亂,過上太平日子,于是后來就有了吃餛飩的風(fēng)俗。(好詞:兇殘恨之入骨 祈求 風(fēng)俗)
一碗香噴噴的小餛飩端上桌,只只餛飩像一條條小船,在水面上很悠閑地漂著,熱乎乎的湯上浮著一層金黃色的油和碧綠的蔥花,煞是好看。一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那香味是濃烈的、細(xì)膩的,使人食欲大增,滿口生津。用小湯匙輕輕地攪一攪,碗里的餛飩立馬活躍起來,一只只打著旋兒,在碗里轉(zhuǎn)圈,互相碰撞,像一只只戲水的小鴨子,十分可愛。舀起一只來仔細(xì)端詳,重疊在一起的皮兒呈半透明狀,薄薄的,軟軟的,好像薄紗一般,依稀可見那嫩紅嫩紅的肉餡。(好詞:香噴噴 熱乎乎 金黃色 碧綠 撲鼻而來 食欲大增 滿口生津 嫩紅)
名家寫小吃的好段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xì)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ㄍ粼鳌锻粼髡劤浴罚ê迷~:質(zhì)細(xì)而油多 柔嫩挖著吃 通紅 淺黃色)
寫作亮點:小作者筆下的福州扁肉不僅味美可口,還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以婆婆的話引出扁肉的來歷,文化氣息濃郁,這種寫法匠心獨運,引人入勝。另外,在描寫制作扁肉的過程時,邏輯清晰,有條不紊,令人印象深刻。
你還可以這樣寫:各地的小吃都有自己的特色,除了可以寫扁肉,同學(xué)們也可以嘗試寫一寫其他小吃,如餃子、火鍋等美食。以餃子為例,我們可以寫出餃子吉利寓意,或新舊交替之意,讓讀者感受到餃子歷史、美好的寓意等。然后還可以寫出餃子制作過程中和面、搟皮、拌餡、包餃子、煮餃子等工序,其間,同學(xué)們還可以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餃子的形狀、顏色、味道細(xì)致地寫出來,比如像小舟一樣的餃子,白白嫩嫩的餃子就像嬰兒的皮膚一樣等。同學(xué)們,趕快嘗試這種寫法,寫一篇生動活潑、讓人滿口生津的美食作文吧!
長耳朵
小時候,看到別人抓著兔子的兩只耳朵就把兔子拎起來了,我就問我媽:“兔子不疼嗎?”我媽告訴我:“兔子耳朵那么長就是方便人拎的?!边@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不諳世事的腦海里,我真的認(rèn)為長耳朵就是讓人拎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頭驢……那天,我差點被踢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