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摘 要:誠信是道德品質(zhì)的核心,誠信品質(zhì)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孩子的誠實教育,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培養(yǎng)孩子的誠實品質(zhì)。
關鍵詞:幼兒教育;誠實教育;誠實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9-0067-01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誠信品質(zhì)最初形成的時期。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3歲~6歲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不誠實的現(xiàn)象,對于這種現(xiàn)象,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和家長,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孩子。如果遇到孩子不誠實,那應該怎么辦呢?下面筆者就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幼兒產(chǎn)生不誠實的原因以及培養(yǎng)幼兒誠實品質(zhì)的措施。
一、解析幼兒不誠實現(xiàn)象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nèi)绻l(fā)現(xiàn)幼兒不誠實,不要驚慌著急,也不要打罵幼兒,要先找出幼兒說謊的原因。一般來說,幼兒不誠實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想象與事實混淆。學前心理學認為,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是無意想象占主導地位,有意想象才剛剛萌芽。所以,幼兒會把看到的與聯(lián)想的、真實的與希望的、做過的與記憶的混淆,從而說出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這時我們大人不要認為這是孩子不誠實的表現(xiàn)。要認真區(qū)別孩子所說的一切是想象出來的還是在說謊,因為孩子有時還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
(2)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幼兒時期的孩子對于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喜歡上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沒有意識到這個東西不是自己的,是不能隨便拿走的。通常這種情況有無意識和有意識兩種。所以,大人一定要問清楚是哪種情況再處理,并且告訴孩子未經(jīng)別人的允許是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的。
(3)模仿成年人。我們知道幼兒模仿性很強,家長和老師是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人,同時在幼兒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對老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很喜歡模仿。例如在家里,家長說了謊話,幼兒知道了,也會跟著說謊。
(4)強化不誠實。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的行為習慣如有偏差,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提醒幼兒糾正,并告知原因。但是有的老師因為班上幼兒多,有時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沒有聽到看到;而我們很多家長在孩子說謊時,不但不去糾正,反而表揚孩子很聰明,這樣孩子說謊的動機就會加強。
二、培養(yǎng)幼兒誠實品質(zhì)的措施
面對上述造成幼兒不誠實的原因,作為家長和老師有義務、有責任正確地引導教育每位孩子。為了更好地施行,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誠實品質(zhì)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言傳身教。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因為有了誠實的品質(zhì),孩子以后踏入社會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3歲~6歲的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并且這種模仿行為是無意識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須起到誠實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幼兒,用真誠去對待幼兒,不能認為他們年幼無知而可以隨意的哄騙或許下諾言而不兌現(xiàn)。如因特殊情況不能兌現(xiàn)諾言,要向孩子講清原因,不是故意要欺騙他。大人用這樣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有利于孩子逐漸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質(zhì)。
(2)注重教學滲透。幼兒園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語言活動、體育活動、音樂活動等。這些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幼兒誠實品質(zhì)的主要途徑。幼兒園的孩子只有3歲~6歲,對于深刻的道理無論老師怎么說他們都很難理解。所以,老師要把道理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明白接受。而我們的幼兒都喜歡聽故事,老師可以在語言活動時找一些有關誠實的故事講給幼兒聽,如《狼來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孔融讓梨》等讓幼兒了解什么是誠信,什么是虛假和欺騙,應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
(3)注重環(huán)境影響。家庭是孩子重要的生活環(huán)境,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因此,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在我國古代一些有見地的父母就非常重視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如“孟母三遷”就是告訴我們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三次遷居。但現(xiàn)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一樁家務事,加上工作的壓力,孩子的教育全由爺爺奶奶包干,自己就不管不問,時間一長,幼兒就會感到父母不愛自己,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因此,家長要改變思想,重視孩子的教育,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玩樂,并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告訴自己的事情,為孩子營造一個祥和、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
(4)注重評價方式。幼兒由于年齡小、辨別是非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我們老師和家長要時刻關注幼兒,對他們的進步與錯誤都要做出恰當?shù)脑u價。在教學活動和生活中,我們老師和家長要抓住孩子的閃光點,多用贊美、鼓勵的話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當然,一味地運用表揚,不批評、不懲罰這種教育是殘缺的。批評能促進幼兒認識自我,提高耐挫能力。掌握好正確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動力,還能培養(yǎng)幼兒誠信的品質(zhì)。
三、總結(jié)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誠信品質(zhì)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老師和家長要持之以恒,把誠實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中去,并根據(jù)幼兒的特點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淑娟.讓生命在誠實中綻放美麗——幼兒誠實教育初探[J].山東教育,2009(15).
[2]劉艷.家園合作糾正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途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