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耀麗
最近,我發(fā)現(xiàn)五歲的兒子經(jīng)常趴在窗口向外看,臉上帶著興奮的表情。我好奇地問他:“寶貝,看什么呢?”他答非所問:“媽媽,我也要當垃圾工。你看那個開垃圾車的叔叔多酷啊!”我被這個回答擊倒了:干什么不好,非要跟又臟又臭的垃圾打交道?
我趕緊把他抱下來,告訴他垃圾工每天干的活又臟又累,不像他看到的那樣風光,又啟發(fā)他應(yīng)該樹立一個更體面、更遠大的理想,比如律師、醫(yī)生、銀行家什么的。兒子搖頭抗議:“不!我就是要當垃圾工。我想開垃圾車?!?/p>
知道孩子的理想后,老公笑了,他勸我不要當真:“孩子的理想說變就變,等他懂事了,不一定還要當垃圾工?!彼€批評我不該有職業(yè)歧視。
可兒子并不像他爸認為的那樣,只是隨口說說,他顯然把當垃圾工當成一件大事了:他仍然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點透過窗口向垃圾車致敬;并央求我給他買來好幾款造型不同的垃圾車玩具;經(jīng)常讓我在電腦上找開垃圾車的視頻給他看;他的畫作里,垃圾車是不變的主角……
為了當一名出色的垃圾工,兒子開始研究垃圾車玩具的結(jié)構(gòu),他把玩具車都拆了,然后重新安裝,并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我有點招架不住。
暑假,我把他帶回農(nóng)村老家,在高鐵站臺候車的時候,看著一輛輛動車飛馳而過,兒子激動得大叫:“我要當火車司機,開火車真酷!”“那垃圾工不當啦?”我故意問他?!袄さ氖略僬f吧!”兒子沖我擺擺手。
小家伙的理想果然說變就變。雖然火車司機也不是我理想中的職業(yè),但我決定不再干涉他的“職業(yè)選擇”。畢竟孩子長大后,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而孩子小時候,有了理想,才會有成長的動力和方向。家長要做的,是無條件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