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志
正值兩極相交,否極泰來之際,編輯部讓我為學子說幾句話,除了“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之類勸勉的話外,我想,現(xiàn)今的學子,還應該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做個追趕太陽的人。
太陽是生命的源泉,是時間的標桿,美好的象征,勝利的希望。太陽既富有又無私,既偉大又謙虛,它與人類日日相伴,年年相隨,給人類送來了許多無限美好的東西,如光明,溫暖,生命和生命的能量。太陽的美好,無論怎樣贊頌都不過分,而最能說明太陽好的方法,就是假設人類從此沒有了太陽,那將是多么可怕。追趕太陽,就是追趕光明,追趕時間,追趕創(chuàng)新,追趕希望,追趕成功!就是追趕人間最美好的思想感情,真、善、美!人類追趕著太陽從遠古走來,使自己站在地球生命的最頂端,還將繼續(xù)追趕著太陽,在創(chuàng)造更大的輝煌中向未來奔去。
早在遠古,人類還處在蒙昧時代。面對烈日炎炎的旱災,霪雨連連的水害而束手無策,便產生了羿射九日、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故事。當面對熟悉而又神秘的太陽,便有了“夸父追日”這樣追趕太陽的人??涓甘莻€力大無比的巨人,有著宏大的志向,對太陽每天從哪來、到哪去,去干什么,想看個究竟,就拼命的去追趕太陽,最后由于渴累而死,遂棄手杖而化作桃林。這神話既悲壯又美麗,顯示了古人對認識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強烈渴望和大無畏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中世紀,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所著《天體運行論》,把人類思想從上帝創(chuàng)世紀的地心說長期禁錮中解放出來。布魯諾堅持太陽中心說,公元1600年2月17日,被教會處死,臨刑前他輕蔑地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還要大得多?!睘樽汾s太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點燃了人類追趕太陽的思想火花,從而催生了十七、十八世紀的三大發(fā)現(xiàn),物質不滅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細胞學,以及蒸汽機、內燃機、電和發(fā)電機、x光等一系列的發(fā)明,推動科技進步,啟發(fā)了人類的心智,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不久前,看到了一批當代科學家追趕太陽的報道,使我興奮不已。這些新時代的“夸父”,不是憑神話想象去追趕太陽,而是駕駛著整個地球,腳踏實地的去追趕太陽。那便是在1989年的澳大利亞召開的太陽電池國際會議上,日本學者桑野幸德提出的全球性追趕太陽的計劃。這個計劃要在亞洲、澳洲、非洲、南美洲等世界五大沙漠地區(qū),建立巨大的光伏發(fā)電站,然后用超導材料把它們連接起來,把白天半球發(fā)的電向夜晚半球的城市輸送,形成一個全球統(tǒng)一的電網,讓環(huán)球通此白晝。計劃還測算說,如果把世界第五大沙漠“戈壁灘”的一半(65萬平方公里)都鋪上太陽能電池,所生產的太陽能電力就足以提供今天全世界所消費的全部電量。用地只占世界沙漠面積的4/100,就可以解決人類半永久性的電能問題,及至2006年美國已經使用超導材料進行輸電實驗,預測到2030年就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計劃。
這是個大氣滂沱的宏偉設想,是人類追趕太陽的又一項重大步驟。追趕太陽,已經取得許多偉大成就,但人類永遠也不會在成就面前,停下自己追趕太陽的腳步。富蘭克林曾說:“不要讓太陽蔑視,被他說他在這兒歇腳是一種恥辱”。
廣大青少年學子,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更應責無旁貸的接過前人追趕太陽的接力棒,繼續(xù)發(fā)揚夸父、哥白尼,桑野幸德那種勇于追趕太陽的精神,伸手接過太陽的光芒,把自己的青春熱情與太陽的能量相融容,進而煥發(fā)出更大的能量,爭取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作者系學子雜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