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琳
在職業(yè)倦怠多于職業(yè)幸福的生存現狀下,如何讓教師自然地、自由地、自在地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獲得成長的快樂和幸福?在這樣的思考下,我校開展了《綠色教育理念下小學教師自在成長的校本研究》。這一課題在注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到教師的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和不同特色的需求,尊重教師主體生命的發(fā)展,朝著關愛教師的生理和心理,關注教師的自然存在,尊重教師主體生命的方向發(fā)展。
一、建立多元評價機制,為教師提高職業(yè)幸福感提供保障
評價制度對教師自在成長和職業(yè)幸福感的獲得影響很大。教師的工作具有與其他行業(yè)的工作不同的復雜性。如教師工作對象的復雜多變性;教育教學過程的多因素、多變化,可比因素不易確定;教育周期長,教育效果滯后;教育成果的集體性等。因此,對教師工作質量的評價只憑學校的主觀印象,或只憑學生成績、群眾選票都是不全面、不科學的,也是不準確和不公正的。運用現代教育評價的手段和方法,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的弊端。鑒于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在評價方法上務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辦法,同時要對教師的全部工作進行多指標、多方位的綜合分析和判斷,這樣才能使對教師工作質量的評價更科學、更準確,更能反映教師工作的真實情況。
我們將教師年度考核評價建立在“3+2+1”制度設計上。“3”即是把教師放在學校的團隊合作空間領域的年級部、學科教研組、學校三個維度進行考核?!?”即是把教師放在服務對象的認可度評價上,由學生每學期一次的“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和家長每學期一次的“感動校園十佳教師”評選活動?!?”是對嚴重違反國家法規(guī)、發(fā)生師德師風嚴重問題、出現安全責任事故以及嚴重教學責任事故等實行一票否決。學校還編制了《教師自在成長記錄袋》,由教師發(fā)展處具體指導教師本人平時收集有關資料,作為評價和教師個人終生從教的歷史資料。同時,學校還制定了《教學獎勵制度》,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結合,對教師的發(fā)展既進行個體縱向比較,又進行群體的橫向比較,激發(fā)教師不斷專業(yè)素養(yǎng),使不同層次的教師均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職業(yè)的幸福。
二、搭建教師成長平臺,為教師提高職業(yè)幸福感奠定基礎
不同學科,教師間的興趣和發(fā)展方向是不同的,如何破解以往學科教研組活動行政化傾向,切實讓教師在尋找樂趣的同時提升自我,是當前學校管理的難點所在。我們把教師自在成長建立在教師志趣發(fā)展基礎上,以教師社團建設為抓手,讓教師真切感受到尊重、親切、自然、成長的樂趣。
1.建立“好書伴我成長”讀書活動。我們倡導“閱讀經典著作,分享教育智慧”的“深度閱讀”教師學習方式。學校提供專門閱讀場所,從環(huán)境的布置到茶水的準備,事無巨細提供服務。以年級部為單位,自選必讀閱讀書目,還有教師發(fā)展處推出的選讀書目,建立網上讀書交流平臺,每學期開展“先進教師讀書小組”“教師讀書活動先進個人”評選。
2.成立“好藝伴我成長”教師社團。依托學校“打好一手羽毛球、寫好一手中國字、學好一手文明禮”的辦學特色和綠色辦學理念,我校鼓勵和支持開展各類教師社團,既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又豐富教師課余生活,培養(yǎng)生活志趣。如書法社團、國畫社團、羽毛球社團、舞蹈社團、瑜伽社團、樂器社團等。以社團的模式引領教師走專業(yè)之路,因其是教師感興趣、自愿的活動,更驅使著教師的內驅力,相信會是一條教師自在成長的康莊大道。
3.推進成長訓練營先行實驗。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教師抱團形成成長營。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帶領新教師成立“班主任成長營”,升格期的教師帶領入格期的教師成立“課堂成長營”等。讓那些領隊教師體現價值、獲得尊重,又使青年教師感受到關懷、迅速成長。
三、構建教師自在課堂,為教師提高職業(yè)幸福尋找突破
目前,許多研究的視野更多關注課堂的高效,人們提出了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注重師生間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注重課堂中開放式的教學設計等等。但不難發(fā)現,在這些研究中,相對忽視了教師本身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尤其是教師自身課堂微價值實現的滿足感。因此,我們將努力探索課堂中教師根據自身不同特點,包括個人本色性格氣質、興趣特長等,結合文本內容與課程目標,尋找讓自己更“自在”的課堂教學,讓教師在課堂中深刻感受到自身教學中的對課堂的自如駕馭,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師生在課堂中共同感受生命的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國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