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宜清?オ?
[摘要]新一輪課改中高效課堂掀起大家競相學習的熱潮,問題的關鍵是只學到了其“形”而沒有學到其“實”,真正構建、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意味著最大限度地杜絕、摒棄課堂低效的種種弊病,而不光是改換課堂的形式與面貌。如何實現(xiàn)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師生課外負擔明顯減輕、教育質量顯著提高的高效課堂是我們共同的思考。
[關鍵詞]高效課堂形式變化反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240082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推進,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高效課堂的熱潮。我縣各中小學也在教育局的統(tǒng)領下步入了轟轟烈烈的學“高”行列,學校已先后派出兩批一線教師,遠赴山東昌樂二中及周邊名校學習他們已經(jīng)成功的高效課堂經(jīng)驗。筆者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在國慶前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高校課堂學習體驗。
一、學習高效課堂之后的形式變化
其一,教室內(nèi)座位形式的變化。桌椅的擺放一改傳統(tǒng)的中規(guī)中矩,圓桌會議成主要形式,學生相向而坐,確實為小組合作討論提供了便利,但也為學生“感情交流”提供了行舟之水。自習課上竊竊私語者有之,大聲喧嘩者也不乏其人。在試行不到一個月后,班主任為了減少學生四目相望、交流不斷的局面,又相繼還原舊貌。
其二,課堂內(nèi)教與學形式的變化。昌樂二中等校的高效課堂最大的特點是:教師盡量少講,學生盡量多動。高效課堂被定義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我們這些堅定要學“高”的教師更是認為信任學生、敢于放手便是對學生的愛。于是,我們的課堂堪比超市,熱鬧非凡。
其三,若要實施學“高”大計,導學案的運用是重中之重。故一改以往的一人一案、個人單打獨斗的教學模式,全年級統(tǒng)一教案,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步調(diào)地向前邁進,沒有了層次,沒有了個性教法。
二、學習高效課堂之后的反饋思考
我縣城區(qū)一所初中今年生源不佳,據(jù)說是此校率先實施“高效課堂”。教師的“課堂導演”身份遭到了家長的質疑,認為教師上課不講是不負責任,如果課堂上都讓學生自學了,那還要教師干什么?家長的言論雖有偏頗,但他們的不滿從根本上反映出學生的不滿。究其根源,是我們在學“高”路上只學到了其“形”而沒有學到其“實”,只是生搬硬套而已。就導學案而言,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只是從網(wǎng)上下載拼湊,不加修繕,不體學情。各科導學案又良莠不齊,題量過大,學生課外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統(tǒng)一使用,一案到底,同級教師在教學時滿腹牢騷。所以,有的教師不得不放棄使用此類導學案,但因沒有精力和財力去重新編寫,故只能按照傳統(tǒng)的教法去授課。另外,在高效課堂上學生討論多了,再加上多媒體的使用,學生聽說讀寫的任務也多了,而教師的講解少了,板書自然也隨之減少。很多學生上課時熱熱鬧鬧地討論了一番,可課后頭腦空空,所記無幾,這樣的課堂的高效性大打折扣,課堂的高容量不等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程度好的學生意見大,認為討論浪費時間,以前一兩分鐘能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一討論要花去三五分鐘,且課堂展示耗時長,所以出現(xiàn)了好學生“吃不飽”,后進生“跟不上”的問題。
三、我眼中的高效課堂
筆者認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師生課外負擔明顯減輕,教育質量顯著提高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其最佳效果是教師和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顯著提高。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各位教師展現(xiàn)才華的舞臺。那所上半年生源不佳,遭到社會輿論批駁的初中,他們扛住了壓力,沒有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而是在逆境中挺了過來。所以,從長遠看,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既可以讓教師避免“滿堂灌”的勞累,也可以幫助學生擺脫“被動等灌”的折磨,解放學生的同時,也解放了教師自己。此種雙贏的教學模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打造高效課堂,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它會使我們效率提高、專業(yè)發(fā)展,進而提升到尊重生命、以學生為本的境界。
四、幾點建議
1.關于導學案的編制。若想成功打造高效課堂,編寫好導學案舉足輕重。每日忙碌精力有限的教師,在授課之余每學期每人再精編兩個導學案,確實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各中學尤其是高中,還有重點班與普通班之分,對于整齊劃一的導學案,是否能作為一份“萬能案”來使用?答案不言而喻,當然是萬萬不能。所以,筆者建議,鑒于三所高中都大力推行高效課堂,且均處于摸索階段,何不三所學校的同科同級教師聯(lián)合起來,群策群力共同編制導學案?這樣既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又有助于兄弟學校之間的學習交流。
2.關于課件的制作。導學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課件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為了能制作出實用高效的課件,筆者建議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課件制作組,由本學科中電腦水平較高的教師組成,制作出設計者想要的課件。
3.關于高效課堂的推行。構建高效課堂要統(tǒng)一學生、教師、家長的思想認識,讓教師、學生、家長積極投入到高效課堂的構建中來,打造一支具有團隊精神的強大的教師團隊、學生團隊、家長團隊做后盾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