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紅
【摘要】在目前社會不斷競爭的過程中,大家對于孩子的自我創(chuàng)新和動手實踐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被忽視掉。但是,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要場所,家庭中的習慣對孩子有著極深的影響,因此,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重要大小額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幼兒教育;角色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建立必要的家園聯(lián)系表。在家園的相關聯(lián)系表中主要作用是體現(xiàn)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父母做一些特定的需求,需要父母監(jiān)督孩子嚴格執(zhí)行鼓勵孩子進步,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例如:王周凱兒童最初不在家工作,依賴,宅基地的聯(lián)系表單后,他變得更加勤奮,我母親的這篇文章聯(lián)系表格備注欄:王周鍇今天學會了自己系鞋帶,既認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帶非常好。妍妍的媽媽也反映原來孩子吃飯總是要人喂,有一次妍妍又不肯吃飯,要媽媽喂,媽媽說:“小朋友要自己吃飯,你自己吃飯,媽媽給你吃飯寶寶欄里打勾?!卞B忙低下了頭把飯吃完了。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做好家園小憩。家園小憩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通信鏈路列,反映工作和教學的一個窗口,它是一個花園的教育交流,加強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使他們形成凝聚力,共同實現(xiàn)幼兒教育質量。“家庭互動”、“回音廊”、“興趣”專欄描述了一些父母教育信息,科學方法教育他們的孩子,所以,父母理解和掌握的幼兒園行為的具體內容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需求和多做教育工作的老師,但家長可以把他們的意見和要求,通過回音廊是傳遞給老師。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家園,共同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目標,教育的整合為家里建一座橋。
(三)開展必要的家教論壇。家教論壇圍繞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如:如何通過討論兒童勞動教育的家庭,這樣的父母知道孩子們喜歡的工作文化是道德高尚的情感內容的一種重要形式和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忽視這方面的教育,一切都為了孩子,努力為孩子們食物和衣服,所以,孩子們長大就“人我:“不要想,“我將住在一起。“父母學會了勞動教育的幼兒園,第一次自助服務勞動、教育、孩子做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穿的衣服,洗手帕,還為別人做點什么。如家里,照顧孩子幫助媽媽和爸爸拿拖鞋幫助父母把菜等。導師論壇內容組織也可能讓經驗豐富的父母談論兒童早期教育的經驗,或通過視聽手段,請家長和孩子從幼兒禮儀規(guī)范的視頻觀看,利用各種形式,使孩子真正理解孩子們的父母恰恰好習慣幫助父母育兒科學的,一步一步來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做好親子活動。開展各種家庭活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見證了孩子們在花園里的性能,了解他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也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增加了樂趣。結合公開課活動,我們設計了橙皮活動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這樣孩子在實踐中鍛煉手部運動,理解我的父親,我的母親的辛勤工作,做他們自己的事情要做,沒有父親,母親擔心,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父母做一些他們會做一些如:擦桌子、掃地、垃圾,等等,來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識,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感情,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的社會交互,使他們變得更愛集體,愛別人。在“新年節(jié)目愛孤兒院,”事件,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把家里的書,玩具和其他物品去幼兒園,而且支付或直接購買的貢獻,表達對孩子的愛,使孩子理解關心有困難的人,將會分享他們的快樂給別人,這是唯一真正快樂的人。
二、幼兒家長角色的新定位
(一)家長是幼兒教育課程的參與者
1.材料的提供者。幼兒園應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家長這一重要的資源,鼓勵家長與幼兒園合作,為幼兒園提供所需的材料??烧埣议L將家中的一些閑置物品、廢棄物品提供給幼兒園重復使用。有的家長是開設玩具店的,可以請他們?yōu)榘嗉壨扑]一些新穎、獨特的玩教具;有的家長在家務農,也可以請他們幫助幼兒園提供適宜的植物和小動物在種植區(qū)、飼養(yǎng)角供幼兒觀察和學習。家長往往擁有豐富多樣的材料,可為幼兒園及班級的活動增添新內容。
2.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以往,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主要是由教師全權負責,而今很多幼兒園開始讓幼兒參與到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讓幼兒親手去布置和設計自己的游戲與生活環(huán)境。在瑞吉歐家長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認為家長也應當是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主體之一,無論是班級主題墻、樓道走廊,還是幼兒園區(qū)角的布置,都可以讓家長參與進來。家長參與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參與主題的選擇,開拓幼兒和教師的視野;參與材料的提供,豐富環(huán)創(chuàng)的內容;參與方案的制作,增加親子互動;參與難題的討論,尋求新的視點等。
3.經驗的分享者。瑞吉歐學前教育機構實踐的是一種“社區(qū)管理模式”,即幼兒、家庭、學校以及社區(qū)相互協(xié)作、相互融合、相互分享、共同參與到學前機構的組織與管理中,141形成一種開放、互動、民主的管理氛圍。在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機構“社區(qū)咨詢委員會”,其融合了來自幼兒園、家庭以及社區(qū)的各種教育力量。家長通過這一機構來與教師、專家以及教育管理者交流互動、分享經驗、提出建議,共同致力于幼兒的和諧發(fā)展。
4.課程方案的選擇者和協(xié)商者。幼兒園可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定期參觀、定期召開家長交流會、親子合作會等途徑來增強家長對于幼兒教育課程方案的選擇、協(xié)商和制定。如果能將家長的經驗、建議較好地融人到課程中,一方面能極大地豐富課程主題的內涵,另一方面也能體現(xiàn)出一種開放式的民主,有助于增強家長自身主體教育意識,調動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家長在這一過程中的學習和成長??梢?,將家長的建議融人幼兒園課程,不僅拓寬了家長參與課程的途徑,而且也有利于教師做出正確的課程決策。
(二)家長是幼兒教育課程的合作者。
1.活動的支持者。家長應為幼兒的教育活動提供全方位、寬角度、多層次的支持。從材料的提供到參與制作,從課程主題的選擇協(xié)商到課程的實施、評價,從家庭教育延伸到幼兒園教育,從物質支持滲透到情感態(tài)度的支撐,期間的每次過渡都是家長育兒理念的一次飛躍,也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一次提升。家長積極主動的參與、關心可以提高幼兒的活動積極性,促使幼兒更加大膽、勇敢地表現(xiàn)自己。家長與教師的積極交流,不僅可以提升教師對于孩子的關注,增進彼此間的了解;還可以增強與孩子的互動與了解,拉近親子關系。
2.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引導者。家長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通過社區(qū)咨詢委員會,與專家、教師交流溝通,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家長還應掌握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和教師一起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成為引領幼兒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上接第121頁)
3.家園共建的聯(lián)結者。幼兒教育并非是幼兒園和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是家園雙方共同的責任。幼兒園應根據(jù)幼兒的不同需要生成多元化的家長參與方式,而并非只采用要求家長主動配合的單一模式。多元的參與方式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情境因素在兒童需要中的作用”,這有利于他們與教師一起幫助兒童理解周圍的世界。因此,家長作為聯(lián)結者,不是把幼兒送到幼兒園就作罷,而要以各種方式增強家園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交流。實踐中,基于幼兒需要的差異,家長參與課程的方式有:參與式觀察、傾聽式參與、主動行動的參與。家長應學習與掌握這些有效的參與方式,并積極主動地加人到幼兒教育隊伍中去,成為真正的家園聯(lián)結者。
參考文獻:
[1]華正宏,鐘銳鋒.關于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
[2]陳淑瓊.對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4)
[3]王新菊.淺談家庭和幼兒園教育觀念的轉變[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5)
[4]河陽.家園結合,是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祝士媛教授訪談錄[J].幼兒教育.2010(26)
[5]穆彥青.家庭教育該如何與幼兒園教育實現(xiàn)互補[J].當代學前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