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文超
對于學生而言,上復習課如果教師一味的講解很難激起興趣,尤其是生物學科,大部分知識很好理解和掌握。怎么樣能讓知識不再機械的重復,能讓學習重煥出生機?而且能讓生物中的零碎知識點通過第一輪復習整合成一個系統(tǒng),這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摸索。
新學期伊始,結合本校提倡的“學案導學式”教學,我在復習中不再單純按照課本中的順序來講解知識點,更多的是依據章節(jié)中的相似的,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來找出平常練習中相關的題型,通過自己的整理再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做題中記憶知識,加深理解,讓復習有一種新奇感,同時,通過做題,學生也能明確相關知識的考查方式,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就筆者在復習中嘗試的“一點一題”的一些例子來談談體會。
首先、可通過相似知識的歸類整理,便于更好的記憶
如復習實驗一時,例出下題:在下列試劑與鑒定的物質及顏色變化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雙縮脲試劑-蛋白質-紫色;B.健那綠染液-線粒體-藍綠色
C.蘇丹Ⅲ染液-脂肪-橘黃色;D.碘液-淀粉-藍色;
E.重鉻酸鉀溶液-酒精-灰綠色;F.甲基綠-DNA-綠色;
G.蘇丹Ⅳ染液-脂肪-紅色;H.斐林試劑-麥芽糖-磚紅色
J.龍膽紫染液-染色體-紫色;K.吡羅紅-DNA-紅色
再如復習遺傳物質時,例出下題:在“奶?!樗峋删w”這一食物鏈中,各生物體內組成遺傳物質的核苷酸種類和堿基依次是________、______組成核酸的核苷酸種類和堿基種類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樣做題學生就可以把學過的物質鑒定類的知識及組成核酸和遺傳物質的核苷酸和堿基種類,列表進行總結,這樣便于歸類記憶。在平常教學中,也可以把同位素標記的運用、穿膜問題考查類型、蛋白質計算的考查及能量流動的過程等等相關試題進行收集,改編成適合學情的一個個小專題練習,讓學生通過做題更好的掌握知識。
其次、在復習重要概念易錯區(qū)分和科學過程語言理解時,可通過相關題的考查來加深運用
例如在復習自交和自由交配時,讓學生先思考下題:果蠅灰身與黑身為一對相對性狀,現有純種灰身、黑身果蠅雜交,子一代全為灰身,子一代自交產生子二代。(1)取子二代中雌雄果蠅自交,后代灰身與黑身的比例為______。(2)取子二代中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后代灰身與黑身的比例為 ______。(3)將子二代中灰身果蠅取出,自交,后代灰身與黑身的比例為______。(4)將子二代中灰身果蠅取出,自由交配,后代灰身與黑身的比例為______。
通過這樣的比較來計算,學生就能對這類題型有了更深的印象。
再如在復習孟德爾的雜交實驗時,假說-演繹法是一個重點,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就可以整理如下判斷題來練習:
(1)“子二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不是偶然的”屬于孟德爾假說的內容。
(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體上”屬于假說內容。
(3)孟德爾所作假說的核心內容是:“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4)“子一代能產生數量相等的兩種配子”屬于推理內容。
(5)“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
這樣學生就能準確知道何為假說、何為演繹推理、何為實驗驗證。
再次、對于有些概念和知識點可通過圖形轉換,拓寬思維
如復習細胞周期時,結合課本上的細胞周期的扇形圖,可以轉換成直線圖、柱形圖等等。
例如:根據下圖,指出能正確表達有絲分裂細胞周期概念的一段是
A.a~b ? ? ? B.a~c ? ? ? C.b~c ? ? ? D.b~d
之后,就可以指導學生對不同圖形的表示方法,進行總結,從多個角度理解概念。
再如復習色素在濾紙條的的分布時,可以把長方形的濾紙條轉換成圓形。例如:在圓形濾紙的中央滴上葉綠體中的色素濾液進行色素分離,如果看到近似同心環(huán)狀的四個色素圈,則排列在最外圈的一個呈()
A.藍綠色 ? B.黃綠色 ? C.黃色 ? D.橙黃色
用圖解來表達抽象的知識,更能直觀的讓學生接受。比如細胞的生命歷程的教學中,把細胞的生長、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以箭頭的形式連接起來;淋巴細胞起源的教學中,把造血干細胞、T細胞、B細胞、漿細胞、效應T細胞、吞噬細胞以及各種血細胞都可以用形狀的變化連接成圖。
最后、對于生物綜合題,因為知識聯(lián)系太多,許多學生無法想到,造成得分不全,答題不準確。我們可把相關知識融入情境,通過平常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如復習水的代謝時,可以通過下面例題來整合自由水和結合水的相關知識。例題:(1)剛收獲的小麥種子經暴曬,失去了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屬于 ? ?。再將充分曬干的種子放在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試管壁上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主要來自胚細胞中的 ? ? ?。(2)當細胞的新陳代謝由微弱到旺盛時,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一般會_______,當外界環(huán)境變干旱、冬季來臨時,植物細胞內,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一般會_______。
再如細胞中不同結構的功能及其聯(lián)系,就可以借助真核細胞的亞顯微模式圖來提出很多相關的問題。例題:觀察課本真核細胞的亞顯微模式圖,回答問題:(1)與大腸桿菌相比,此圖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2)此圖為動物細胞圖,與植物細胞相比,結構上主要區(qū)別是______(3)圖中為單層膜的結構(細胞器)有_________,為雙層膜的結構(細胞器)有________(4)圖中與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有關的結構(細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_(5)圖中能產生ATP的結構(細胞器)有________……等等,可以提出很多與之相關的問題,對于細胞結構非常零碎的知識點,學生就能記憶并綜合起來。
再如分泌蛋白的形成模式圖、細胞分裂過程圖等都可以作為中心來發(fā)散,整合零碎知識,加強聯(lián)系。
把知識的記憶化為題型來解答,就是把課堂設為考場,把課本知識的復習借助解題來鞏固,既重溫了知識,又提升的解題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命題之術,學會考試。當然,在教學中做為教師要正確的選擇題型,如在其中加入學生平常練習、考試中的易錯題,并做適當的變式處理,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學情,那么在生物的第一輪復習中,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仕華.在高考生物復習中要注意解題思維的變化[J].考試周刊,2014,(27):3
[2] 王玉.抓住教學根本 提高復習效率——高考生物復習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2,(29):126-126.
[3] 徐勁梅.高考生物復習有效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9):183-183
[4] 馮毅.淺談高三生物復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