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夫
中國艱難的8年抗戰(zhàn)史上,川軍作為一個特別的“另類”,扮演著十分有趣而重要的角色。在整個戰(zhàn)史上看似無關(guān)輕重,但恰恰是幾場重要的戰(zhàn)役,在中國抗戰(zhàn)的歷史長河中,又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讓人們對這支有血有肉的部隊又愛又恨,多了幾分了解。
近年來,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此起彼伏,成為屏幕上的重要內(nèi)容。而引人注目的川軍抗日素材,也頻頻搬上熒屏形成熱播,比如《抓壯丁》《壯士出川》《正者無敵》《川軍團血戰(zhàn)到底》《霧都》《壯丁也是兵》等。這些影視劇亦莊亦諧,從不同側(cè)面把300萬川軍的精氣神,刻畫得入木三分。
就這樣,更多的普通人知道了“川軍”這一特殊的群體。然而,從本質(zhì)上說,川軍不同于湘軍、桂軍或東北軍……自唐宋以來,以川軍命名的部隊多矣,他們是一支支頗具江湖氣息而又兼具中華民族特質(zhì)“很男人的”部隊。
“川軍”只不過是體現(xiàn)“這方男人”身上一個特殊的符號而已。
美國人眼中的川軍形象
1937年立秋剛過,成都少城公園熱鬧非凡,一場從未有過的誓師大會在此舉行,悲壯而森嚴?!皯?zhàn)死沙場為父以你為榮?!币幻姘椎缀谧执T大的“死”字旗下,一位父親對兒子如是淚別。
成都這座以休閑著稱的文化名城,在風中高揚的白色死字旗透出前所未有的凄涼?!八馈弊肿笥覂膳詫憹M了密密麻麻的字。右邊寫的是:“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盡忠?!弊筮厡懙氖牵骸皣y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少城公園搭起的臨時高臺上,川軍統(tǒng)率劉湘的誓言透過麥克風飄蕩向天空:“若敵寇一日不除,我川軍絕不還鄉(xiāng)。”
然而,打仗拼的不僅僅是豪言壯語,是要靠手上“家伙”說話的。家鄉(xiāng)父老面前和豪言壯語驅(qū)趕下,這支浩浩蕩蕩的川軍從安逸的大后方開赴抗日前線。
下面這段文字,是當年一位美軍觀察員描述的他眼中的川軍模樣——
他們沿著馬路通過郊區(qū)成群結(jié)隊毫無秩序,有的穿著軍服帶著軍帽,其余的服裝則隨心所欲任意穿戴,每個人都帶著舊式雨傘以及臉盆、茶壺、電筒、毛巾、蔬菜和備用草鞋,這些東西或者掛在肩膀上,或者用繩子拴在身上,許多扛槍的人都把用布包裹著私人財物吊在槍桿上。像這樣吹吹打打的喜劇般的中國軍隊,只有在傳奇故事中才有……
這位觀察員事后對他的同僚說,那種景象真是有趣極了。
這些戰(zhàn)爭細節(jié)透露出當時川軍兩個重要信息:一是“裝備之差”;二是“軍紀之散”。
國軍眼里,川軍無疑是一支沒有任何戰(zhàn)斗力的雜牌軍。有“雙槍將”之稱的川軍,除了那些長短不齊口徑不一的各式土槍,很多士兵還多了一支大煙槍。
國人眼里,這是一支傻里巴嘰的部隊。時值北方末秋,當中央軍和晉綏軍坐著卡車從山西前線一路后撤時,這支腳著草鞋身穿單衣的“叫花子”部隊,卻從夔關(guān)出川,沿川陜公路步行1500公里,逆著潰潮之師奔赴戰(zhàn)爭前線。
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民族命懸一線之間,這支被人嘲笑的軍隊,被推向了抗日救國的歷史舞臺。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一旦離開四川這個安樂窩,川軍就成了沒媽的孩子——沒有補給,沒有兵營,沒有糧草,嚴重缺乏槍支彈藥。
山西地盤上,看著這支“叫花子部隊”,晉綏軍統(tǒng)率閻錫山怒電蔣介石,要求驅(qū)除川軍,蔣介石也說“讓他們回四川稱王稱霸”。天下之大竟無川軍容身之地。就在此時,面臨日軍巨大壓力,正組織徐州會戰(zhàn)的李宗仁得知有支部隊可調(diào)時,大喜。本以為報國無望的川軍將士,發(fā)誓用敵人的血來報李將軍的知遇之恩。由是,川軍到達了第五戰(zhàn)區(qū),隨即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徐州會戰(zhàn)。
1938年初,日軍攻占上海、南京后,一路沿津浦線北上,從滄州南下,企圖南北夾擊占領(lǐng)徐州進而威脅武漢,迫使中國政府投降。
滕縣是南下徐州的戰(zhàn)略門戶,日軍要占領(lǐng)徐州,首先要攻克滕縣。戰(zhàn)爭雙方最高指揮官心里都清楚,誰拿下了滕縣,誰就掌握戰(zhàn)爭主動權(quán)??僧敃r組織徐州會戰(zhàn)的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正在臺兒莊集結(jié)重兵,守衛(wèi)滕縣之重任就意外地落在了王銘章及他的“草鞋軍”身上。
當時進犯滕縣的日軍共三個師團,總兵力約3萬余人,配有山炮、重炮、戰(zhàn)車等重武器,并有作戰(zhàn)飛機四五十架,由第10師團長磯谷廉介統(tǒng)一指揮。而守衛(wèi)滕縣的川軍因此前山西作戰(zhàn)傷亡過半,整編后實際不過2萬多人,裝備多為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槍、手榴彈及少量川造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沒有任何重武器。至于通信,旅以上才配有無線電,更談不上交通、補給、衛(wèi)生等裝備。
滕縣血戰(zhàn)就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拉開了帷幕。1938年3月14日,身處戰(zhàn)爭前沿的122師師長、第41軍前敵總指揮王銘章得到的最高命令是“死守滕縣,等待援軍”。激戰(zhàn)三天三夜,孤立無援下滕縣完全陷入日軍四面楚歌之中?!俺谴媾c存,城亡與亡。”第4日午后,見援軍無望,王銘章發(fā)出“決心死拼,以報國家”電報后,發(fā)起最后沖擊,壯烈殉國。
死守4天半,川軍總計傷亡一萬余人,日軍傷亡兩千余人。王銘章成為包括整個“臺兒莊會戰(zhàn)”中,中國方面犧牲的最高指揮官。
日軍隨軍記者佳騰芳子在新聞稿中這樣寫到——
1938年3月初,我軍攻占濟南后,組織瀨谷混成支隊以步兵兩連隊配合相當數(shù)量的炮兵、坦克、飛機繼續(xù)南進,在泰安、兗州等處均未遇到抵抗,但到滕縣后遇到41軍之122師頑強抵抗3天,我軍遭受很大損傷。
徐州會戰(zhàn)結(jié)束后,李宗仁無不感傷:“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zhàn)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這支在美國人眼里有趣的“草鞋軍”,用自己的血肉之驅(qū),完成了生命最后的鳳凰涅槃。
這,僅僅是川軍在整個抗日戰(zhàn)場上,留下的悲壯案例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川軍”
偏安一隅的四川自古以來自得其樂,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古蜀文明和富裕的天府之國。
或許正因為此,古蜀被秦所滅成為“天下糧倉”以后,那條“不通人煙”的古蜀道便蜀門洞開——文明與野蠻相繼進來,天府之國便在歷朝歷代中遭受種種淵藪。
四川歷史上五次大移民,莫不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清以來的“湖廣填四川”,多半是四川這片廣袤土地上兵戎相見之后形成的悲慘局面。四川軍事移民記載非常多,如眉山縣思蒙鄉(xiāng)張營店?!昂V填四川時以軍營形式組織遷來,張姓定居處即名張營,店開在張營境內(nèi),故名?!边@種地名在四川十分普遍,如周洵《蜀海叢談》滿營“駐防成都旗兵,始于康熙五十七年……劃少城專駐旗兵,后遂稱曰滿城。”這是軍隊移民在成都形成的典型地名。
今天的成都甚少“土著人”,三代以上的成都人幾乎都是移民。一個甚為生動的寫照,便是清人撰寫的《竹枝詞》里所記載的:“大姨嫁陜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問原籍,現(xiàn)無十世老成都?!?/p>
關(guān)于四川的來歷,緣于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為四川下的一道詔書。詔書云:“分川峽轉(zhuǎn)運使為益、梓、利、夔四路?!闭J真細看,這是一項調(diào)整行政區(qū)劃的決定。川西版圖行政名稱漸變?yōu)椋呵貢r置為巴郡、蜀郡,漢代稱益州,唐代改為劍南道,其后為劍南西川道和劍南東川道,分別在成都和三臺設(shè)治所。簡稱東西兩川,后又設(shè)山南西道,便有了“三川”。宋真宗改“三川”為“四川”:益(成都)、梓(三臺)、利(漢中)、夔(奉節(jié))。這一行政區(qū)域被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秦并天下,漢定關(guān)中,隋平江南,無不依靠四川人的鼎力支持以成大業(yè)?!笆枪蕪膩碛腥√煜轮哉撸磺星杏谟檬??!笨梢哉f,四川這塊“風水寶地”被歷代封建王朝視為“王業(yè)之基”。
川軍的最大特點是“內(nèi)戰(zhàn)外行,外戰(zhàn)內(nèi)行”。歷史上幾乎所有內(nèi)戰(zhàn)中,四川基本就是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中原大軍”一到就土崩瓦解。但在抵御外敵上,毫不含糊,非常有血性。最為慘烈也最為驚心動魄的,要數(shù)“川軍”抵抗蒙元入侵。
淳祐二年(1242)六月,宋理宗朱批余玠為四川宣諭、制置使兼重慶知府(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長兼四川省長)。余玠的戰(zhàn)略眼光十分獨到,整個四川版圖都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城堡,這些堡壘有一個共同特點,恃險憑夷,控扼要沖,交通較便,利于攻守;水源不竭,糧秣有繼;就地取材,修筑較便。余玠在四川與蒙軍三十六戰(zhàn),把蒙軍打得龜縮在幾個據(jù)點里不敢出來,大量的良田在南宋的掌管之中整整51年。憾余玠后被奸臣所害,“川軍”在釣魚城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直到南宋滅亡,還在拼死抵抗。
今天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川軍起源于清末民初。清末帝宣統(tǒng)二年廢綠營,在全國建陸軍三十六鎮(zhèn)(相當于后來的陸軍師),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區(qū),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鎮(zhèn)。并成立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官軍學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講武堂等來培養(yǎng)各級軍官,這些學堂畢業(yè)的學生,后來成為川軍中的骨干,優(yōu)秀者還曾被派遣出國深造。
近代中國歷史上最讓世人側(cè)目的,是川軍利用成都的保路運動叩響了武昌城的槍聲,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提前爆發(fā)。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獨立,當時四川先有革命黨人在重慶成立大漢軍政府,接著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軍政府。
歷史并沒有向前推進,軍人當政的惡果,產(chǎn)生了一批各自為政的四川軍閥?!疤煜挛磥y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古訓,從一定程度上闡釋了四川特有的地形和人文。義氣二字重千斤,人人皆稱兄道弟,以“桃園聚義”“瓦崗威風”“梁山好漢”為榜樣,提倡俠義與互助共濟。這個時候“川軍”的軍魂主要靠“袍哥文化”來維系。由于盆地意識濃,川軍很擅長“窩里斗”,彼此互不團結(jié)。這也為當年紅軍立足于四川,建立根據(jù)地提供了有利條件。
有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四川遠離抗戰(zhàn)前沿,但四川人對抗日的熱情卻勝過不少戰(zhàn)爭前線。其實要真正了解四川及四川人,須研究四川人骨子里的DNA,首先得從四川人的結(jié)構(gòu)說起。歷史上五次大移民使“四川人”流淌著五湖四海的血,每一個抗日大小戰(zhàn)場上都有他們的老鄉(xiāng)和同胞,所以他們特別能拼。
難怪有專家如是結(jié)論,天下四川人,以天下為已任。川軍在川是條蟲,出川則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