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虹
隨著社會教育的重視度的提高,教學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當然在這其中,重點改革的就是小學教育。小學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基礎作用,而在小學教育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著學生的語言交流和閱讀寫作能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十分重要。在這之前,我們就需要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興趣,師生的有效互動在這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一、問題的意義和研究現(xiàn)狀
1.問題的意義。在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不僅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成績,也能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在這之中教師需要摒棄舊的教學觀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關注學生的需要,這樣也能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通過師生的相互促進,可以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活動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針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國內(nèi)外很多學者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這些研究無不提出在課堂中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另外,也有很多學者對于師生互動的特征和含義做了研究。但是涉及到“師生互動的具體方式”和“如何促進有效的師生互動”這些方面仍有留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
二、有效互動教學的特征
1.平等性。平等性在這里特指的是地位的平等性,互動教學中地位的平等性可以說是互動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需要得到重視,不應該只是以往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和教師一樣,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表達心中想法的權利。所以,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從相互的交流溝通之中得到學生想要學習的知識,并且?guī)椭鷮W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2.相互性。相互性指的是過程的相互性。過程的平等性可以說是互動教學的本質(zhì)。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設計課程,并且通過課程來吸引同學們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這就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并非是教師一味的講授,同學們完全接受的都是教師講授的知識,并沒有自主學習精神。
3.教育性。教育性指的是結果的教育性。教育性隨處可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首先是知識本身的教育意義。教師傳授的知識多數(shù)都是學生并不知道的,需要學習的知識,這就體現(xiàn)了知識本身的教育意義。其次是教師的教育性。教師的個人魅力對教學質(zhì)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學生可以因為喜歡教師而喜歡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也可能會因為討厭教師而討厭他所教授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的學生。最后是教師評價的教育性,教師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助于其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
三、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1.“有效互動”的運用?;咏虒W就是希望通過有效的互動使得同學們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那么在這之前,必須要有一個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關系,通過交流與互動,才能知道學生中內(nèi)心渴望了解的知識,教師才可以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的教案。通過平等、和諧、自由的氣氛,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熱愛思考和動筆。“傾聽”也能促進有效的互動。傾聽分為師生傾聽和生生傾聽。師生通過傾聽,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學生,學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師教授的知識。生生傾聽可以促進同學們之間的更好的交流和溝通,求同存異并且養(yǎng)成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通過這些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廣泛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保證“有效互動”。
2.“無效互動”的表現(xiàn)。雖然在課改的大力推行之下,“有效互動”已經(jīng)被成功運用到很多課堂上,但是,大多數(shù)的課堂仍舊存在著“無效互動”的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課堂上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為輔,學生只是聽著教師講授的知識,并且機械地記筆記,即使教師提問,參與者也就僅限于那么幾個比較積極的同學,并不能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而且出現(xiàn)的問題是課堂上的互動過于單調(diào),不是教師提問,就是小組討論,根本不能提高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在互動中,有很多的互動并不能促進學生深程度的發(fā)散思考。很多都是為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而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置難度相當?shù)幕訂栴}。最受歡迎的“小組互動”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種互動中,總會有“弱勢群體”的存在,教師有時為了快速的得到心中的答案,總是提問那些成績優(yōu)秀又愛表現(xiàn)的學生,而且現(xiàn)場的秩序一般都很混亂,互動過程中如果沒有規(guī)則,就會變得雜亂無章,這樣一來,“有效互動”就不能更好的得到體現(xiàn)。
四、小學語文課堂有效互動的具體措施
1.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學習效果可以事半功倍。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需要教師的努力,教師需要營造一個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在上課之前就要明確教學內(nèi)容并且向同學們介紹,使他們對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調(diào)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也可適當?shù)氖褂弥w語言,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2.整合教學資源。教學的內(nèi)容決定著師生之間能否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學資源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背景,更加親切。以教學目的為基礎,以教學活動為拓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又適應教學目的的活動促進良好的互動過程。
3.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師生活動,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這就需要教師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教學方案作指導,并且在其中添加一些生動形象的話題供同學們交流,避免課堂的混亂。教師需要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的引導同學們的思考,并且通過適當?shù)姆椒▉韼椭瑢W們呈現(xiàn)話題。教師的表達能力、調(diào)控能力、觀察能力也決定著有效互動能否順利的開展。
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經(jīng)驗,主要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問題的意義和研究現(xiàn)狀,有效互動教學的特征,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以及針對“無效互動”的具體措施來進行闡述,有效的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師生的有效互動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所以,我們需要提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問題的重視,為學生們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山中訪友
◇ 福建省安溪縣虎邱中心小學六年級 檀慧慧
大自然中,有蒼翠小草,也有參天大樹,有鮮艷小花,也有潺潺流水。這里充滿著恬靜與清新??臻e時去親近自然,何嘗不是一件愜意的事呢?今天,我便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
走進山林,空氣沁人心脾。摸摸嫩綠的小草,它也彎腰向我致敬;碰碰小花那艷麗的花瓣,它忙搖著身子隨風舞動起來,那婀娜的舞姿引來了許多蜜蜂加入它的行列;搖搖那粗壯的大樹干,它在上面使勁地向我揮手示意,鳥兒停在它枝頭上高歌一曲,似乎為我送來它和大樹的祝福……
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傳來一陣陣“嘩啦嘩啦”的流水聲。向前走了幾步,一條清亮的小溪映入眼簾。水流時而緩,時而急,時而清脆,時而低沉。那優(yōu)美的音韻如同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我禁不住把我的小腳丫伸進水中,那跳動的音符敲打著我的腳丫。這時調(diào)皮的魚兒也跑出來湊熱鬧了,用它那靈巧的尾巴給我撓起了癢癢。
用心感受大自然吧,它將帶給你無限的精彩!
(指導老師:廖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