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丹
貴州省博物館藏歷代書畫作品,是文化遺產(chǎn)寶庫中重要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重要表現(xiàn)形式。館藏六千余件書畫作品,透過這些書畫,我們可以認(rèn)識古代文人階層的審美情趣,并一窺其內(nèi)心的精神世界。所藏作品除北宋韓琦的《楷書書札卷》和元人的《伺馬圖》外,為明代作品居多。而明代作品則多集中于明代中晚期,大致與吳門畫派的發(fā)展歷程相符,且以吳門畫派繪畫作品居多,旁及其他繪畫流派。藏品中不乏精品,如北宋韓琦的《楷書書札卷》、元代的《伺馬圖》、明唐寅《長松泉石圖》、明楊明時《松蘿幽居圖》等。
韓琦的《楷書書札卷》,是貴州省博物館珍貴藏品之一。韓琦(1008-1075)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治家,天圣進(jìn)士。官至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后進(jìn)右仆射,封魏國公?!端问贰酚袀鳌V小栋碴柤肺迨?。韓琦楷書受顏真卿影響而自成一家,在同時代亦不多見。《札卷》為信札二通,前札系韓琦謝歐陽修與作《晝錦堂記》的謝啟,信札及蔡景行跋語刊入《三希堂法帖》,名《謝歐陽公帖》,亦有以《信宿帖》名之。宋至和二年(1055)二月,韓琦以疾自請改知相州,建晝錦堂于州署后園。堂成,請歐陽修作《晝錦堂記》?!吨x歐陽公帖》即為韓琦寫給歐陽修,感謝永叔作《晝錦堂記》的謝啟?!吨x歐陽公帖》有著結(jié)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道勁而氣概凜然的特點。朱熹跋《宋韓琦與歐陽文忠公帖》中,用王安石之為文與韓琦之顏體進(jìn)行對比,以為“王荊公書,皆如大忙中寫”,而韓公書跡,“未嘗一筆作行草勢,蓋其胸中安靜詳密、從容和豫,故無頃刻忙時,亦無咸纖介忙意,與荊公之躁擾急迫正相反也”。
貴州省博物館所藏明代書畫,以沈周的《山水冊頁》年代最早。沈周家境殷實,所居西莊名士咸集,沈氏日日置酒牧賓客,以詩文書畫相唱和,風(fēng)流文彩照映一時。沈周幼承家學(xué),從父親沈恒和伯父沈貞學(xué)畫,亦受教于杜瓊,后博采眾長,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繼承“元四家”畫風(fēng),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剛?cè)峒鏉?jì),開“吳門畫派”新風(fēng)格?!渡剿媰皂摗酚猩蛑芩魃剿媰煞F湟灰择宸ɡL遠(yuǎn)景峰巒聳立、峭崖參差,近景繪大戶觀園,園中亭臺樓閣、假山人樹一應(yīng)俱全,筆法渾勁間見細(xì)膩。其二繪高山河岸,山前村舍茅屋瀕于江濱,撐者行者、坐者立者,各具其態(tài)。
自沈周而下,“吳門四家”尚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三人。文徵明書畫并舉,學(xué)書于李應(yīng)禎,學(xué)畫于沈周。文徵明被譽(yù)為吳門畫派掌旗人,實非過譽(yù),是“吳門畫派”的光大者。經(jīng)文徵明努力,吳門畫派人才輩出,僅出自文氏家族傳其畫者,就有長子文彭、次子文嘉、三子文臺等。文彭《蒲石盆景圖》,筆墨細(xì)致生動,同沈周畫蒲石法,是文氏一門畫風(fēng)的延續(xù)。其他尚有貴州省博物館藏文伯仁《仿米家山扇面》《蘭亭修禊扇面》等。
除文氏家族成員外,從文徵明學(xué)畫者達(dá)數(shù)十人,其中以陳道復(fù)、周之冕、陸師道等人成就最高。陳道復(fù)曾從文徵明學(xué)書畫,工花卉。尤擅寫意花卉,淡墨淺色,風(fēng)格疏爽,后人將陳氏與徐渭并稱為“青藤白陽”。所作《墨菊扇面》,繪盛開菊花三枝,附半綻菊蕊兩朵,寥落數(shù)筆老竹以為襯,筆墨精練,鉤筋剔蕊均甚秀勁。
15世紀(jì)的蘇州,書畫不僅僅是應(yīng)酬答謝、文人相和之作,也作為商品進(jìn)入市場。不少商人持金求購名人書畫,致使蘇州人文薈萃,文人咸集,成為江南的文化之都。而是時的畫家,也不僅僅將繪畫作為遣懷之作?!皡情T四家”中的唐寅,絕意仕途后,終身以賣畫謀生,也有各種友情贈送和應(yīng)酬之作。貴州省博物館藏唐寅《長松泉石圖》,圖寫遠(yuǎn)山近水,古松繚繞蒼勁。松下站立三人,端袍玉帶者為王鏊,后立二僮。右上角題七言律詩,有“蓮社酒杯陶靖節(jié),獺囊詩句謝元暉。無疆獻(xiàn)上諸生祝,萬丈岡陵不算巍”旬,可知該圖是唐寅祝福王鏊70歲壽辰的獻(xiàn)壽之作,將王鏊比作著名隱士陶淵明和謝胱,贊揚(yáng)了王鏊的高潔品德,以及其在唐寅心中的崇高地位。
唐寅少長于商賈之家,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次年以牽涉科場舞弊被黜,從此絕意仕途。弘治十三年(1500),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的唐寅離開蘇州,漫游名山大川。歷時九月的壯游經(jīng)歷,成為唐寅創(chuàng)作山水畫的源泉。唐寅師周臣以為院體,卻青出于藍(lán)。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唐寅木秀于林,出于同時代的畫家之上,以院體而為文人畫,不拘于門派之見,取南北兩家之所長,熔為一爐,形成自己獨(dú)特的風(fēng)格。唐寅工詩、書,謂“詩、書、畫三絕”也,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的贊譽(yù),又因與祝枝山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與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共稱“吳中四才子”。
同時期的書畫中,尚存有周臣的《秋江獨(dú)釣圖》扇面、祝允明《草書詩札卷》。周臣為唐寅、仇英的老師,約活動于15世紀(jì)末至16世紀(jì)初,師從陳暹畫山水,傳其畫法。《明畫錄》以為周臣“于宋人中規(guī)摹李、郭、馬、夏,用筆純熟,特所謂行家意勝耳”?!肚锝?dú)釣圖》繪松巖之下一舟橫泊,戴幘人獨(dú)坐船頭,執(zhí)竿垂釣。老松巖石,有馬遠(yuǎn)筆意。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枝指山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yù),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貴州省博物館所藏明代晚期繪畫,尚有部分屬“吳門畫派”畫家,如關(guān)思《華馬山讀書圖》、宋旭《嬰戲圖》等。關(guān)思,生卒不祥。字九思、何思,更字仲通,號虛白,明末吳興人。能詩善畫,筆兼四體,亦擅畫山水,為“吳派”名家之一。萬歷間與宋旭同享名海內(nèi)?!度A馬山讀書圖》為絹地淺絳寫意山水畫。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作。縱161厘米、橫37厘米。構(gòu)圖取深遠(yuǎn)法,繪崇山峻嶺、層巒疊嶂,仰望主峰高聳,呈仰止之勢。同時又以不同的視角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壯闊,幾條畫眼皆向縱深導(dǎo)入,引人人勝。茅屋數(shù)間掩映于叢樹之中,_人敞軒攻讀,展卷沉思。近處山崗聳立、巨石出澗、溪水奔流;茅林修竹,有老翁扶杖樹下,一童子抱琴相隨,二人回首眺望溪景,狀態(tài)怡然。
明代晚期,書畫流派繁多,有華亭派、蘇松派、云間派、武林派等,浙派和吳門畫派也尚流行。貴州省博物館藏這一時期書畫作品數(shù)量亦較多,主要有董其昌、丁云鵬、樊圻、尤求、歸昌世、陳元素、李流芳、黃道周、藍(lán)瑛、宋旭、趙備、周道行、項圣謨等人的作品,也有一批鑒定為明代的無款書畫亦入藏。擇重要者試述如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市)人。擅畫山水。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兼有“顏骨趙姿”之美。董其昌為上海松江人,其學(xué)生和朋友亦多集中于松江一代,故又有“松江派”之稱,或謂后期吳派、吳派支流。貴州省博物館藏《贈侯侍行書橫幅》,為董其昌自書詩贈侯洵(侯朝宗之父),反映了明朝平定奢安之亂后的一些情況,對貴州歷史研究尤有價值。
藍(lán)瑛(1585-1664),一說(1585-約1666),字田叔,號蝶叟、石頭陀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派后期代表畫家之一。工書善畫,長于山水、花鳥、梅竹,尤以山水著名。貴州省博物館藏《晴嵐暖翠圖》《秋壑清音圖》,可謂藍(lán)瑛山水畫中的精品?!肚鐛古鋱D》為淺絳寫意山水,繪起伏山巖層層,巖間間以雜樹、矮臺茅亭,山下水榭小橋,山中一人紅衣執(zhí)杖往樓閣而去。《秋壑清音圖》為著色山水,畫面以濃筆畫山石重重,云氣彌漫,紅葉繽紛,蒼松郁郁。山中繪樓臺、茅亭、古寺、溪泉;山下紅樹綠葉下,—人昂首眺望山中景色,身后一童子攜琴相隨。
周道行《靈巖秋霽圖》,繪于明崇禎十四年(1641),為設(shè)色紙本。周生卒年不詳,明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鹅`巖秋霽圖》作秋山塔寺,山麓茶館酒肆,往來肩輿游艇、負(fù)薪荷鋤者雜眾。上方中遠(yuǎn)景奇峰突出,山巒起伏崢嶸而各異,山巔塔寺縹緲,似有若無。中幅則一陡峭山脊連接著畫幅上下'深壑間疏林怪石,迭泉流水,深遠(yuǎn)不可測,山麓溪邊人家和驛店之人物活動百態(tài),山腳樹木枝葉繁茂,酒肆、茶館掩映其間,人物或坐或站或走,點綴處理得當(dāng),使畫面動靜相宜。近處澄波無際,一小橋架于其上,連接兩岸。山村水廓。
楊明時《松蘿幽居圖》作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蠟箋地重彩設(shè)色,繪松蘿高逸,即深山隱居之情景。前景繪一高士自橋上飄然而去,攜琴童子隨伴身后,對岸為紅樹青山,茅屋數(shù)棟,掩映于高松古藤之中,屋后陡峰如削,峭秀奇絕,壁立于仞。山石只作勾勒,不施皴擦,林木間用沒骨法點飛,全體以朱砂、赭石、石綠等顏料渲染,有六朝、初唐人筆意,畫面疏朗秀逸,濃淡相宜。左上雙款:“松蘿幽居圖為松蘿高逸寫,庚子春二月望日楊明時。”鈐朱文“明”、“時”連珠印,上方詩堂為方向孝行書七古一首,首句為:“青山深且重,沓嶂連高峰。”詩后落款并跋:“不棄丹素,追軼前古,品致幽玄,脫然世外,雨中過來蝠樓,伯達(dá)出此圖屬余口曩歲所作松蘿歌顏其上,余不勝有故人之想,輒取佛頭加穢之笑耳。弟方向孝。”鈐朱文“胥成”印。
楊明時,著名畫家,字不棄,未孺道人,明末安徽歙縣人,博雅多能,法書名畫,精于鑒別,詩詞丹青,亦所擅長,為“新安畫派”代表人物,畫工山水,亦擅寫蘭竹墨花。崇尚倪、黃,宗董源,承繼了宋元山水畫家健康醇正的品格,為萬歷年間山水畫大師。與其他“新安畫派”畫家一樣,善用筆墨,貌寫家山,借景抒情,表達(dá)自己心靈的逸氣,畫論上提倡畫家的人品和氣節(jié)因素,繪畫風(fēng)格趨于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diào),《松蘿幽居圖軸》即為一例。
丁云鵬《溪山行旅扇面》,著色山水,繪高巖深壑,叢林古寺,下有飛流急湍,木橋高架其間,一人策杖帶笠,—人擔(dān)負(fù)行李相隨,作長途跋涉,經(jīng)歷艱險狀。全幅用小青綠,筆致精細(xì)穩(wěn)練,色調(diào)融合,在丁氏畫作中亦不多見。
這批精美的書畫,在作者的作品中也較具代表性,我們可以憑其一窺作者之藝術(shù)風(fēng)格,一睹前人之豐采。同時這批書畫作品的入藏,凝聚了貴州省博物館老一輩文物工作者的心血,是貴州省博物館的珍貴文化財富,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