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增加“回顧反思”環(huán)節(jié),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教育部審定2013)的一大亮點。新教材對“解決問題的策略”內容進行的調整是:從三年級開始,降低難度,加強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的認識和體會,并在相應的課時中呈現(xiàn)“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之類的問題?!读x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學段問題解決方面的目標中也明確指出:能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教學是否出現(xiàn)和維持某種對話、互動的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能否有效地“提問”,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設計尤為重要。下面,筆者結合具體課例,談談怎樣設計合理的問題,讓回顧反思的目標更明確、過程更有效、活動更有價值。
1.設計針對性問題,突出教學重點。
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這是所有教師的共識。有針對性的問題指向很明確,切口相對較小,學生思考的角度容易集中。對于教學中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可以在回顧反思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加深理解。
教學蘇教版六上《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剛才同學們解決問題時想到了不同的思路,這幾種思路都是圍繞什么數(shù)量關系展開思考的?(2)這幾種思路原來都有幾個未知數(shù)?現(xiàn)在呢?(3)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用的是什么策略?為什么要假設?(4)回憶一下,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是怎樣假設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相關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用假設的策略解決一些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的實際問題?;仡櫡此紩r,我們緊緊圍繞這一重點設計問題。問題(1)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解題的方法不一樣,但數(shù)量關系是一樣的;問題(2)(3)讓學生體會到了假設策略的價值;問題(4)加強了學生對假設策略的體驗,提升了他們對策略的認識和感悟。
2.設計差異性問題,突破教學難點。
差異性問題是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這類問題可以借助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以學優(yōu)生帶動學困生,發(fā)揮“兵教兵”的優(yōu)勢,從而讓教學難點在潛移默化中得以突破。
教學蘇教版五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在列舉時要注意些什么?(2)列舉的策略,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也運用過(出示10的分與合、葷素菜的搭配問題、用三張數(shù)字卡片組成數(shù)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時,我們分別是怎樣列舉的?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3)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好處?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根據(jù)不同問題的特點,通過合乎邏輯的思考,不重復、不遺漏地列舉出符合要求的各種情況?;仡櫡此紩r,要通過恰當?shù)膯栴}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問題(1)直面教學難點,通過不同學生的回答,讓結論趨于完善;問題(2)先放再收,學生在同伴互助中對教學難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問題(3)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策略應用的廣泛性,又可以加深他們對策略應用方法的認識。
巧設問題,讓回顧反思更有效,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文僅對“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的回顧反思環(huán)節(jié)談了些許想法。教學中,在問題設計方面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讓我們充分發(fā)揮提問的藝術,讓學生在提問中收獲更多。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