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榮
教師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學習上不刻苦,不愿獨立思考,習慣于問答案、對答案、抄答案,習慣于抄筆記、抄書本、甚至抄襲別人的作業(yè)。在學校里,什么問題都要等著教師來處理,什么事都要等著教師來吩咐,不吩咐就無所事事,樂得悠閑自在。在家里,他們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什么都不會做。上述兩種現(xiàn)象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學生有著極強的依賴心理,如何幫助他們刻服依賴心理,以真正完成至關重要的心理斷乳——脫離依賴別人,成為獨立的人,這是十分困難而又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下面,筆者就自己在學生依賴心理的形成及疏導方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學生依賴心理形成
學生的依賴心理的形成因素分為內(nèi)因與外因,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是內(nèi)因,外界的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是外因。
1.學生的生理、心理因素。由于兒童生活上不能自理,必須依賴大人,如果在兒童時期家長沒有注意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喪失兒童的個體獨立性,孩子的依賴心理就不可避免地誘發(fā)滋長。而長期的依賴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長,使孩子缺乏自信與獨立生活能力。湖南被譽為“天才少年”研究生的魏永康因自理能力太差,不能獨立適應學校的生活而導致退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而類似的報導還不時出現(xiàn)在報刊和雜志上。
2.家庭、學校與社會因素。在長期的傳統(tǒng)輿論里,“聽話” “高分”是好學生的唯一標準,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獨立人格和動手能力被忽視了。有些家長在平時生活中甘愿做孩子的奴隸,孩子的一切全包,甚至還代替孩子寫作業(yè)。還有一些學生貪玩,搶時間應付作業(yè),甚至發(fā)展到抄作業(yè),請人代寫作業(yè),或者干脆不做作業(yè)等。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意識、動手能力、服務精神、勞動觀念逐漸消失了,依賴心理越來越嚴重。此外,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社會不良現(xiàn)象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也很大。既然不用讀書,不用努力奮斗,通過關系照樣可以鋪路架橋,達到自己的愿望,何必刻苦努力去創(chuàng)造呢?
3.學校教育因素。雖然目前素質(zhì)教育的呼聲日漸高漲,但考試成績?nèi)匀皇菍W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考核標準,教師過分關注學生分數(shù)的高低,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思想道德品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種重管理輕疏導、重知識輕創(chuàng)造的教育,正是學生依賴心理的形成誘因。
依賴心理是一種極其有害的心理。學生有了依賴心理后,就會失去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遇到問題束手無策,碰到困難繞道而走,失去依靠寸步難行。
二、學生依賴心理的疏導
怎樣克服學生的依賴心理呢?關鍵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標本兼治。要加強家校聯(lián)系,密切配合,在學習和生活上齊抓共管。
1.仔細調(diào)查研究,創(chuàng)設成長環(huán)境。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心理形成原因的共性與差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同時要做到家校共管、持之以恒。要調(diào)查研究,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以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盡早幫助學生擺脫依賴思想。教師平時要常鼓勵學生,樹立其信心。
2.制定目標任務,增強信心毅力。在評估學生時,不以分數(shù)為唯一標準,而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自己克服困難的毅力。通過此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和勇氣。
3.限定求助范圍,提倡自主獨立。要做好家校聯(lián)系,保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不要怕孩子不會做事,要放手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養(yǎng)成孩子自立的習慣。要信任孩子,堅持小事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的方法,大人可適當加以指點。要讓孩子學會擔當,如果做錯了,讓孩子自己尋找原因、總結經(jīng)驗,增強責任感。
4.強化競爭意識,培養(yǎng)進取精神?!皟?yōu)勝劣汰”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讓孩子學會正當競爭,鼓勵他們積極進取,要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等不靠,以適應將來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
5.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言行的細微觀察,從中捕捉機遇,及時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要敢于放手,當學生遇到難題時,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要怕學生標新立異,這正是孩子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要善于“揚長避短”,堅持“獨立思考、積極主動”的原則,對于有些“愛調(diào)皮”“歪點子多”的學生,我們不能一棍打死,而要善于引導和教育。
學生的依賴心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心理交錯并存。幫助學生擺脫依賴的拐棍,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作為教育與引導者,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健康心理因素去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要細心觀察、仔細分析、耐心疏導、及時鞏固,切忌過多的批評與指責,更不能嘲笑與諷刺。只要我們持之以恒、春風化雨,就能逐步幫助孩子走出依賴的陰影。?笸(作者單位:江西省蓮花縣坪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