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英 賴華春
【摘 要】 目的:觀察優(yōu)質護理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優(yōu)質護理)與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45例,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分及住院時間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后患者優(yōu)質護理措施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優(yōu)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3-0124-01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疾病,患者初期無明顯臨床表現,隨著病情不斷發(fā)展,患者可有腹脹、腹痛、月經紊亂等臨床癥狀,對女性健康危害極大。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給予卵巢囊腫患者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1]。筆者主要分析了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采用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9~55歲,平均年齡(39.1±9.7)歲,最大卵巢囊腫直徑為10.8cm,最小為4.7cm,囊腫平均直徑為(7.5±1.8)cm;對照組患者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39.5±9.8)歲,最大卵巢囊腫直徑為11.4cm,最小為4.9cm,囊腫平均直徑為(7.4±1.9)cm。兩組患者年齡、囊中直徑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后幫助患者取適當臥位,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查看患者穿孔部位有無滲血現象;保持穿孔部位及周圍皮膚干燥、清潔;術后6h協助患者進行床上運動,禁食6h后給予少量水分補充,排氣后可叮囑患者進食半流質食物,排便正常后改為普食。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術后主動與患者溝通,掌握其心理狀況,詳細為其講解疾病特點,消除其悲觀情緒,提高治愈信心。②疼痛護理。幫助患者選擇適當體位,通過多種手段轉移其注意力,并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適當給予鎮(zhèn)靜、鎮(zhèn)痛治療。③腹脹處理。鼓勵并幫助患者下床活動,縮短排氣時間,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避免發(fā)生腹脹現象。④健康教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宣教,樹立正確疾病觀。⑤出院指導。術后叮囑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時間,并定期來院復查。兩組患者均禁房事3個月,2月內禁盆浴。
1.3 觀察指標 采用醫(yī)院自制健康知識調查表形式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分,包括患者卵巢囊腫基礎知識、治療方式、預后效果、注意事項及自我檢測等,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18.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分比較,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階段,在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與醫(yī)療設備不斷更新形勢下,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療效顯著,避免了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對患者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以及并發(fā)癥高等弊端。在腹腔鏡輔助下,降低了手術風險,減少了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且腹部瘢痕不明顯,同時對卵巢組織影響較小,是一種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治療方法,在術后給予患者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預后效果的關鍵[2]。優(yōu)質護理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中心,給予患者綜合優(yōu)質護理干預,包括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健康教育、腹痛護理及出院指導等,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綜上所述,觀察組患者術后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因此,優(yōu)質護理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常利娟.優(yōu)質護理應用于卵巢囊腫摘除術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衛(wèi)生雜志,2013,4(5):72.
[2]劉朝莉.優(yōu)質護理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后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6):908-909.
(收稿日期: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