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祥 吳正云 洪榮墩
【摘要】 紫外波段的光探測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結合傳統(tǒng)的吸收-倍增-分離(SAM)和PIN結構,設計了一種新結構(APIN)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模擬了其光電特性,并與傳統(tǒng)的SAM和PIN結構的光電探測器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其在雪崩狀態(tài)下具有類似于SAM 結構的雪崩光電探測器(APD)的特性,在低反向偏壓下具有類似于PIN光電探測器的特性,為實際器件的制備提供參考。
【關鍵詞】 4H-SiC 紫外光電探測器 SAM PIN
紫外光電探測器在導彈預警、環(huán)境監(jiān)測、火災檢測等方面擁有廣泛的應用,成為近年來光電探測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4H-SiC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大、飽和電子漂移速度快、擊穿場強高等眾多優(yōu)點,使其成為制備紫外光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具有低漏電流、高的量子效率、抗輻射和耐高溫等優(yōu)點。目前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一般有四種結構:金屬-半導體-金屬(MSM)結構、肖特基勢壘結構、PIN光電二極管結構、以及雪崩光電二極管(APD)結構。雪崩光電二極管(APD)具有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和響應帶寬大等優(yōu)點,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主要應用于微弱信號和單光子探測。PIN結構在低工作電壓下,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較高探測率和較低的噪聲等優(yōu)點,但對微弱信號響應度低。
本文基于傳統(tǒng)的PIN結構[1]和吸收-倍增-分離(SAM)結構[2]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設計了一種新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并將其命名為APIN。應用ATLAS半導體模擬軟件,對其的光電特性進行了模擬,并加以分析。器件的結構如圖1(a)所示,在20μm寬的N+襯底上面有一層1μm厚的N?層,在N?層上面的中間是厚度為0.5μm、寬度為4μm的N層,在N層上面和兩側覆蓋了一層厚度為0.15μm的P+層。P+、N、N?和N+層的摻雜濃度分別為2.0×1019cm-3, 5.0×1017cm-3, 3.0×1015cm-3和2.0×1019cm-3。在模擬過程中,光照是垂直入射到器件表面上并均勻照射在器件表面上。同時,對傳統(tǒng)的SAM結構和PIN結構的4H-SiC光電探測器也做了模擬,以作對比分析,結構如圖1(b),(c)。SAM結構中P+、N和 N?的厚度分別為0.15μm、0.4μm、和1μm;PIN結構中P+和N?的厚度分別為0.15μm和1μm。SAM結構以及PIN結構中的各層的摻雜濃度與APIN結構的相同。
圖2給出了4H-SiC APIN、SAM和PIN結構的暗電流與反向偏壓的關系。從圖中可以看出,APIN的暗電流比SAM APD的低,而比PIN結構的高。摻雜濃度越高,器件的暗電流越大,相比PIN結構,APIN結構和SAM結構多了一層摻雜濃度較高的N層,所以它們的暗電流比PIN結構的要大一些,而APIN結構中的N層寬度是SAM結構的1/5,所以APIN結構的暗電流比SAM結構的小。同時,從圖中可以看出,APIN結構和SAM結構的擊穿電壓(分別是88V和117V)遠小于PIN結構的擊穿電壓(245V),這是由于摻雜濃度較高的N層的引入,而摻雜濃度越高,擊穿電壓越低,使得APIN結構和SAM結構可以在較低的電壓下觸發(fā)雪崩效應。APIN結構的擊穿電壓比SAM結構的小,則是由N層厚度不一樣引起的,APIN結構中N層厚度為0.5μm,而SAM結構中N層厚度為0.4μm,比APIN結構的小0.1μm。
圖3所示是4H-SiC APIN在不同的反向偏壓下的光譜響應曲線。有圖可知,反向偏壓從0V增大到87V時,峰值響應波長從270nm藍移到260nm。隨著反向偏壓的增大,器件的空間耗盡區(qū)變寬,在耗盡區(qū)吸收的光子數(shù)增加,使得耗盡區(qū)的光生載流子增多,并在電場的驅動下分別向器件的兩個電極移動,形成光電流,響應度隨之增大。紫外可見比表征了紫外探測器對可見光的抑制程度,其值越大越好。在反向偏壓為88.36V時,4H-SiC APIN的紫外可見比仍可達到5.3×102,這表明在高的反向偏壓下,器件對可見光仍有較好的抑制能力,即對紫外光有較好的探測性能。
圖4所示是4H-SiC APIN、SAM和PIN結構在(a)雪崩狀態(tài)(暗電流為1×10-10A/μm時對應的偏壓)和(b)5V反向偏壓下的相對光譜響應曲線。從圖4(a)中可以看出,在雪崩狀態(tài)下,三種結構的器件的響應度都差不多,但根據(jù)圖2,APIN具有更低的雪崩擊穿電壓,特別是跟PIN探測器相比。此外相比SAM APD,APIN的響應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動(藍移),同時在短波的響應度更高,更加有利于紫外波段的光探測。APIN作為APD使用時,其具有較小的倍增區(qū)域和較大的吸收區(qū)域,在實際制備器件中,出現(xiàn)由于材料缺陷引起的提前擊穿的幾率會小很多,同時又可以增大光敏面積,提高探測率。從圖4(b)中可以看出,APIN結構的響應度PIN結構的非常相似,只是值稍低一些。這是由于APIN結構中間的N層寬度是4μm,N層兩側共有16μm寬的區(qū)域則是PIN結構,所以在低偏壓下,其光譜響應度與傳統(tǒng)的PIN結構非常相似。同時從圖3中可以看出,APIN在低反向偏壓下的光譜響應曲線基本重疊在一起,即沒有內部增益。
本文結合傳統(tǒng)的SAM結構和PIN結構,設計了一種新結構(APIN)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并應用ATLAS半導體模擬軟件它的反向I-V特性和光譜響應特性,并與傳統(tǒng)的SAM結構和PIN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APIN作為APD使用時,其具有較小的倍增區(qū)域和較大的吸收區(qū)域,在實際制備器件中,出現(xiàn)由于材料缺陷引起的提前擊穿的幾率會小很多,同時又可以增大光敏面積,提高探測率。相比傳統(tǒng)的SAM APD,APIN的響應峰值想短波方向移動(藍移),同時在短波的響應度更高,更加有利于紫外波段的光探測。此外,在低反向偏壓下,其具有類似傳統(tǒng)PIN結構的特性,有較高的響應度,且沒有內部增益。以上結果表明,APIN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供制備實際器件作參考。
參 考 文 獻
[1]Xiaping Chen, Huili Zhu et al. High-performance 4H-SiC-based ultraviolet p-i-n photodetector[J], J. Appl. Phys. 102, 024505 (2007)
[2]Feng Yan a, Jian H. Zhao, et al. Demonstration of the first 4H-SiC avalanche photodiodes [J], Solid-State Electronics 44 (2000) 34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