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娜拉的水晶鞋

      2015-05-30 10:48:04張曉燕
      書城 2015年7期
      關鍵詞:奧康納娜拉生活

      張曉燕

      下課之后,一個眼中的自信光芒無論如何也遮掩不住的女孩走上講臺:“老師,您對希拉里宣布參選下一屆總統(tǒng)怎么看?”我原以為,她是希望我能對每一位女性在“向前一步”的路上所展現出的魄力和堅韌予以認可、產生共鳴,甚至,為此歡呼雀躍。自奧蘭普·德古熱發(fā)表第一個女性宣言起,兩百多年后的今天,“娜拉”的形象早已深入到受良好教育、沐浴自由陽光的女性心中,她們不再生活在別人的眼中,而是在對于自己作為獨立的女性這一個體角色有著審慎、深刻的思考和審視中,認真、燦爛地生活著??墒牵言掍h一轉:“您認同娜拉出走嗎?娜拉出走之后真的會快樂、幸福嗎?”她的自信讓我有理由相信,她的發(fā)問異于過去基于對女性長期禁錮于家庭生活、翅膀麻痹飛翔能力缺失的擔憂,當下娜拉的問題與能力無關,并非墮落還是回來的選擇,而是既不墮落也不回歸的娜拉出走之后是否真正快樂,真正幸福?

      胡適說,易卜生是聰明的人,他知道世上沒有“包醫(yī)百病”的仙方,也沒有“施諸四海而皆準,推之百世而不?!钡恼胬?。因此他對于社會的種種罪惡污穢,只開脈案,說病狀,卻不肯下藥。(胡適著、潘光哲編《容忍與自由—胡適讀本》,法律出版社2011,第147頁)于是,他止步于揭露男權對娜拉的限制,止步于娜拉走出家庭,至于出走之后如何去面對冷白的現實,不是他愿意去觸碰的。但是,似乎一切的理想圖景總要遭遇現實的拷問,當越來越多的女性在這條道路上漸行漸遠之時,那深藏于歷史中的擔憂—“娜拉走后會怎樣”,似乎又一次次地被提起。當社會的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再也沒有為留守家中的全職母親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自2001年《婚姻法》頒布及其隨之而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婚姻法》適用的三次司法解釋,將市場規(guī)則、物權規(guī)則等適用到婚姻關系的調整當中,越來越多的女性想要避免成為經濟地位示弱的“全職主婦”、“全職母親”),當試圖兼顧事業(yè)和家庭的職業(yè)女性在孩子的哭鬧聲與職業(yè)晉升的壓力夾擊之下陷入極度焦慮之時,當一篇篇描述剩女比例不斷增大以及剩女所面對的社會困境的實證調研報告鋪天蓋地地出現在主流媒體報道中時……已經出走和準備出發(fā)的娜拉們對于腳下的路不再那么篤定,不斷地在他人和自己的故事里反思,追問:“何謂好的生活?!”

      似乎每一個個體都偏好于將自己所生活的時代詮釋為最好與最壞并存的時代,所以憧憬與懷舊的情緒總是糾纏在一起,反襯出“娜拉走后會怎樣”這一追問背后的糾結。一邊是對三八婦女節(jié)百度的logo恨得咬牙切齒,指責百度沒有谷歌眼中對女性獨立、努力和力量的彰顯,而是歷史倒退般地詮釋了蘇醒之前的娜拉形象—如公主般被呵護,長大后成為賢妻良母,相夫教子,一生如同被黏在八音盒中為人觀賞、擺弄的精致娃娃;另外一邊,也許是疲憊于解放之后陷入的另外一種異化的束縛,似乎誰都放不下曾經的公主夢,開始懷念那些被指責為“物化了女性”的形象。正如百度澄清設計初衷時所提到的,這位職場上極為成功的插畫師設計婦女節(jié)圖標的靈感來自“她小時候特別喜愛的八音盒”,無論如何游刃有余地叱咤于職場,心里那個公主夢依舊生動。電影《灰姑娘》再次上映,吸引的不僅僅是七○后、八○后那些曾經生活在格林童話中的女性,以獨立和個性見長的九○后也沒有拒絕它。做一個美麗溫柔善良的女孩,“保持勇氣,善待他人”,守護愛情,從最平凡的事物中獲得快樂—對于今天的女性,依舊具有不容小覷的號召力。

      懷念那些離家之前的日子在所難免,然而娜拉畢竟是醒了,不可能再回到夢境中,在為娜拉出走歡呼雀躍了一個多世紀之后,受益于其所賦予的無盡勇氣和由此所引發(fā)的深刻社會變革,可是面對千千萬萬走出家門的娜拉所產生的新的困惑,這個命題是不是在當下值得我們更認真地對待?對于娜拉,除了看到那顆覺醒的心及其超凡的勇氣以外,還應該看到些什么,才能夠讓“娜拉出走”這個命題周延自洽,讓走出家門之后的娜拉除了感受出走那一瞬間的驕傲與灑脫,更能夠在未來的路上不糾結、不質疑,能夠真正慶幸自己選擇做了那個把對自己的責任視為比任何責任都要神圣的娜拉?

      有人說,許鞍華的《黃金年代》只會讓喜歡蕭紅的人仍然喜歡,不喜歡她的人更不喜歡。作為一個不帶任何成見去欣賞這部作品的女性,影片的初始,教育所帶來的對傳統(tǒng)女性依附角色的排斥和對獨立人格的推崇,對蕭紅,我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忿怒甚至鄙夷,無法理解她對每一個懦弱的男人的愛和依賴,甚至帶著某種知識精英意識地想對她、對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人說,愛情并不是生命中的一切,你們的悲劇在于沒有更多的知識幫助你們打開更為廣闊的視野,讓你們困在愛中!這個時候,想起蕭紅那句“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的感嘆,自覺諷刺,看到“懷著孩子逃難的蕭紅倒在碼頭上”的鏡頭時,少了幾分悲憫和同情,只覺得,這樣的稀薄與墮落不過是你庸人自擾、咎由自取,無關其他,怒其少了娜拉身上的那份警醒和堅韌。

      同時代的另一位作家丁玲,這位決心“投身人民戰(zhàn)爭的洪流來書寫人生這本大書”的女性,與蕭紅構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她將自身的命運與國家層面的宏大敘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拒斥根據地將女性貶低為“回到家庭了的娜拉”的看法,她“希望男子們尤其是有地位的男子和女人本身都把這些女人的過錯看得與社會有聯系些”。同時警醒所有的女性同胞“世界上從沒有無能的人有資格去獲取一切的。所以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強己”。在一九四二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她給女性畫了一幅娜拉出走之后的理想圖景,勸告婦女同胞,要想改變自身的社會弱勢地位,要快樂,就“不要讓自己生病,(因為)沒有一個人能比你自己還會愛你的生命些;要使自己愉快,必須每天都做點有意義的工作,都必須讀點書,都能有東西給別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軟,枯萎;要用腦子,通過理性生活,改正不作思索、隨波逐流的毛?。灰J識到不悲苦,即墮落。生為現代的有覺悟的女人,就要堅忍,有大的抱負,認定幸福是暴風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彈琴,花前吟詩。”(丁玲《三八節(jié)有感》,載于1942年3月9日延安《解放日報》)

      毫無疑問,丁玲的選擇在今天的時代里很容易獲得認同,丁玲就是那個不僅僅走出了家門,還在外面的世界的陽光照耀下翩然起舞的娜拉,這才符合進步社會對于女性的期待,被認為這才是現代女性應該秉持的生活態(tài)度。可是,當丁玲勸說蕭紅應該積極地投入到革命中,蕭紅無奈而又平靜地說出“只想有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寫作”的時候,我被她打動了,這并非一種同情,而是一種發(fā)乎于人性的反思。沒有了對她所謂軟弱、感性的忿恨與鄙夷,卻為蕭紅耿耿于懷,惋惜她那被時代的戰(zhàn)火腰斬了的精神、青春和理想……她為什么不能就安靜地寫作?為什么安靜寫作的她在那個時代就無法得到認同,過一種得體的生活?蕭紅為什么不能選擇不做丁玲?

      到底,在什么意義上,娜拉應該成為楷模?從未懷疑,娜拉這個角色對于個性解放、時代進步所具有的根本性意義,可是,是不是因為如此就要把娜拉出走變成這個時代女性個人選擇中唯一正確的選擇?沒錯,我們厭惡了幾千年來女性都是通過丈夫、家庭的角色獲得自身的社會價值,為此,我們要把自己從這樣的捆綁中解放出來,可是,解放出來之后呢?那個渴望已久的遠方到底是什么?是在職場中,在社會分工中與男性一比高下,勇猛馳騁嗎?一定要穿西裝西褲,擯棄長裙高跟嗎?如果女性的解放的目標僅僅是女漢子的塑造—這個性別矛盾概念會不會把女性剛剛從一個異化中解放出來,又陷入另外一種異化當中呢?為什么只有單一的選擇?什么是男性該做的,什么是女性該做的事?反思女性的社會角色是不是也應該帶來對于男性社會角色的反思?如果仍舊具有基于性別的固有社會分工,是不是在放棄原有模式的前提下,時代和社會的車輪又主動地給我們選擇了另外一條固有的軌道來禁錮我們?

      似乎《美麗新世界》所描繪的機械文明下的未來社會,并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么遙遠。商業(yè)社會是一個傾向于平等進而平均、平庸的社會,商品、信息的大眾化傳播趨勢導致在這種社會,所有人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相同的世界—讀相同的東西、聽相同的東西、去相同的地方、所持希望與恐懼也指向相同的對象,所有原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最大化趨同的價值判斷?;谶@些共同的價值判斷,以性別、年齡以及其他的社會角色為坐標,我們給每一個個體設定了一個標準的模板,并敦促每一個個體朝著這個理想圖景努力,認為這是對自由最好的詮釋,確信這個模板是建立在對自由通透的把握之上,可是,自由需要這樣的模板嗎?其實,一個人的能力接近成熟的時候,就具備了以自己的方式運用并解釋經驗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擁有在數量上還算可以的常識和經驗,那他規(guī)劃自身存在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這不是因為這方式本身為最佳,而是因為這是他自己的方式,這是人的特權和正當性條件,否則,其作為人的能力就凋零枯萎了。

      我們能夠極為清醒地反對用個人意志來迫使我們集體沉默的暴君,可是當社會以“暴君”的面目出現的時候,我們恰恰失了那樣的敏感。社會作為集體凌駕于構成它的個人之上時,它所實施暴政的手段并不是以我們所熟悉的通過其政治機構而采取的行動,而是通常借助社會輿論,不以極端的懲罰為支撐,卻以觀念塑造、觀念束縛的形式構成對內心的壓制,這樣的方式幾乎不給人逃避的途徑,它更深地滲入生活的細節(jié),讓被奴役的客體基本不自知地被奴役,并且奴役靈魂本身。(密爾《論自由》,顧肅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版)裹挾一切的“時代之力、社會之力”猶如黑洞總是不遺余力地將個體吸入,并處處防止我們 “脫軌”。

      然而,人性不是一架機器,不能按照一個模型鑄造出來,它毋寧是一棵樹,需要按照使它成為生命的內在力量的趨向生長,并在各方面發(fā)展起來。人們在快樂的來源、痛苦的感受,以及不同的身體和道德行為對于他們的作用上,都存在如此多樣的差別,以致除非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上也有相應的差別,否則他們不可能在精神、道德和審美方面成長到他們的本性所能達到的高度。人成為高貴而美麗的沉思之客體,絕不是靠把他們當中一切個性的東西磨礪得千篇一律,而是靠在他人的權利和利益容許的范圍內把個性培養(yǎng)起來,發(fā)揚光大。想要每個人的本性得到公平的發(fā)展,進而演變成為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力量,重要的是應當允許不同的人過不同的生活。為此,“多元”應該成為當下這個高度崇尚自由的社會所應該珍視的價值。正如描述天堂是艱辛的,但是對于地獄的感知卻是容易的,“多元”的價值不易觸碰,但是我們卻會很明顯地排斥那種被安排、統(tǒng)一劃一、沒有自我情緒表達的“一元”生活。人類自由發(fā)展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情景的多樣化。自由選擇的前提是選擇多樣性的存在,如果生活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極度單一的社會,信息和選擇的有限性如何能夠確保人類的理性得以最大化的發(fā)揮,這樣情境之下即使賦予人最大程度的自由,這樣的自由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有意義的?一個有活力的社會,就要允許每一個個體,都能夠依憑其自我意志、志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社會如果沒有包容之力,就會變成巨大的敵視個性的勢力,以至于不容易看出個性如何還能保住其領地,沒有了個性就從根本上遏制了社會創(chuàng)新和活力的源頭。

      魯迅“娜拉出走之后會怎樣”的疑問生發(fā)于其更深層次的社會關懷和反思,同時也是因為在娜拉“救出自己”之時,并沒有給大家一個清晰的答案,走出家門后的自己將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將何去何從。但是,恰恰是這樣引發(fā)對娜拉未來命運擔憂的不確定性,其實正是那個被忽略了的娜拉對于這個時代的真正貢獻。娜拉反駁丈夫“最要緊的,你是妻子,又是一個母親”的質問時發(fā)出的吶喊,“無論如何,我務必努力做一個人”是其所發(fā)出的覺醒宣言—為了自由。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獨特的自然稟賦,憑借理性個人享有良心的、思想的、意見的和情操的自由,反對一切對自由思想的束縛。自由首先意味著對束縛的解除,當家庭構成對娜拉的束縛之時,她自然要為自由選擇走出這個家門,解除這樣的束縛,但自由同時也意味著個性的自由,根據自己的個性制定自己生活計劃的自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任何人比自己更適合來回答“何為好的生活”,我們應該允許個人憑借其成熟的理性,在不對權利和權力構成影響的前提下,過自己想要的本真生活!所以,娜拉對于這個時代的真正貢獻在于,正如多元排斥趨同,不承認社會中只有一種權威的生活方式,希望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能夠依憑其自我意志、志趣過自己的生活。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職業(yè)女性自然是出走后的娜拉形象,除此之外,全職主婦也有可能是出走后的娜拉形象,后者并不意味著是對娜拉出走初衷的悖離,并不意味著后者就沒有解放,如果家庭關系中不存在依附與壓迫,她天性如此,喜好家務,她能夠從中感受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快樂,這就是平等,就是解放,就是幸福。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可能等待著我們去選擇。丁玲能夠借力于歷史的洪流翩翩起舞,蕭紅也應該有權利沉醉在她的呼蘭河的溫情中。重要的是沒有干涉和支配,過自己想過的本真生活,至于具體的生活形態(tài),無關痛癢。

      娜拉出走之后,如果要真正快樂,那就是讓她去過她想要的生活,只有如此,她才有足夠的動力和勇氣去面對出走之后一切未知的苦難和不確定。所以,當拋出“多元”這個價值的時候,“寬容”就顯得彌足珍貴。然而,在宗教自由史上、思想自由史和政治自由史上,我們都可以看見容忍的態(tài)度是最難得、最稀有的態(tài)度。人類的習慣總是喜同而惡異的,總不喜歡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為。但是,建立在對個性尊重基礎上的多元是個人進步和社會進步的根本條件,一定程度上,一個社會中“異端”的數量一般總是和那個社會中所含天才異秉、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氣的數量成正比。事實上,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總是受惠于那些具有超常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可能造福社會與人類的少數精英。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可言,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容忍”于自由誠然可貴,可是于娜拉的快樂而言,是否僅僅有容忍就足以保障?另外一位女性的故事似乎可以幫助我們再往前走幾步。如果說希拉里的參選可能帶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tǒng),這種作為女性政治影響力符號的“第一”其實應該在一九八一年奧康納被提名為美國最高法院首位女性大法官之時就已經完成,這標志著作為女性開始在最高的政治權力機構占據一席之地。二者相比,奧康納邁向最高法院的路顯然要比希拉里今日試圖入主白宮更為艱辛。在奧康納那個時代,女性,尤其是女性共和黨人,在州法院和聯邦法院都是珍稀動物,更何況最高法院這一占據最高權力頂峰的機構。這位在最高法院舞臺上留駐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大法官,在她榮退之后的二○○七年,我得以在母校見到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傳奇女性,在她波瀾不驚地講述自己非凡的一生中,她告訴我們,對于娜拉而言,要快樂幸福,光有那顆覺醒的心及其超凡的勇氣是不夠的,娜拉的舞臺需要更多的條件支持。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女性權利仍然受到各方面極其嚴苛的限制,盡管奧康納畢業(yè)時的成績名列前茅,僅次于后來擔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倫奎斯特,同時還是《斯坦福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的成員,但是,畢業(yè)的時候卻沒有得到任何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工作機會。后來直到她的丈夫約翰從法學院畢業(yè),應征入伍在德國的部隊軍法署工作之后,奧康納才得到了一份工作,為法蘭克福的美國軍需團擔任民事律師。一九五八年,奧康納和他人開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如果說奧康納能夠得以進駐最高法院具有很大的機緣性—一九八○年里根競選總統(tǒng)時,他許諾要為這個國家任命一位女性大法官,但是奧康納如何把握住這樣的機會,顯然不僅僅是勇氣和運氣就足以成就的。那個年代女性求職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奧康納的經歷讓人真正覺得驚訝的是,一九六○年在其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后,由于找不到合適的保姆,奧康納自己待在家里做了全職主婦,在家照顧兩個孩子長達五年之久。五年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也許不是那么舉足輕重,但是,從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而言,五年多時間足以在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中發(fā)揮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黃金的五年(這是奧康納30-35歲期間),很難想象,一個脫離正式職業(yè)五年多時間的女性,在十多年后,何以會成為首位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

      事實上,奧康納在這五年多的時間里,并沒有完全脫離社會。大學期間,奧康納受到了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經濟學教授哈利·拉思本的影響,尤其受益于其所提出的社區(qū)觀念—拉思本非常強調個體在人類精神進化和社區(qū)中的角色(瓊·比斯丘皮克《改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奧康納傳》,方鵬、呂亞萍譯,上海三聯書店2011)。為此,奧康納極為重視社區(qū)、重視社會組織。而美國強大的社區(qū)生活、公共生活也為其驗證、踐行這樣的學術認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其當年注冊律師事務所之時,她就和合伙人在第一時間加入了當地的市民俱樂部,借助這個平臺,她確保了自己的名字被社區(qū)所知曉。所以,當她在家的日子里,依舊繼續(xù)著法律事務,在社區(qū)中寫遺囑、寫訴狀,擔任聯邦破產法庭受托人,受理大量可以在家處理的案件。同時她積極參與鳳凰城年輕人聯合會(the Phoenix Junior League)這一專為有雄心的主婦設立的組織,并在其中逐漸嶄露頭角……借助這一系列的社區(qū)活動、公共活動,即便是作為一名主婦,她逐步走入政治圈,成為選區(qū)委員,成為共和黨的縣副主席,并最終進入州參議院工作,從而從根本上拉近了她和最高法院的距離。所以,事實上,在她作為全職母親待在家里的那段日子,得益于美國發(fā)達的社區(qū)組織、社會自治生活、公共生活,她的生活充斥著一連串的交替換位的補償性工作—服務于社區(qū)、服務于社會的不計報酬的義務工作,這些工作幫助她與社會保持了緊密的聯系,并從影響力的邊緣地帶一步步走到了中心地帶,走向了權力走廊的內部。沒有這些發(fā)達的公共生活,沒有這些能夠讓奧康納顯露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業(yè)績的機會,奧康納是不可能走向權力的核心地帶—最高法院的。社會幫助奧康納儲備了極佳的從業(yè)經歷和政治資本,當機會到來時,奧康納顯然已經準備好了。沒有發(fā)達的以社區(qū)生活為代表的公共生活的發(fā)展,奧康納是無法幸運地走向權力頂峰,成為那個翩翩起舞的娜拉的。

      社會哲學家菲利普·佩迪特(Philip Pettit)在復興共和主義的過程中,提出了“無支配自由觀”(freedom as non-domination)。佩迪特用奴隸和主人的例子說明,沒有干涉并不必然意味著自由。因為即使一個奴隸的主人十分仁慈,并且事實上從未干涉過奴隸的自由,但是主人擁有隨時干涉奴隸自由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是武斷的、任意的,所以奴隸依舊是不自由的。即使他服務于世界上最善良、最溫和的人也仍然是一個奴隸,與他服務于最壞的人沒有兩樣,只要有任意支配的權力存在,就沒有自由,哪怕從未出現過實際的干涉。因此,無支配的自由要求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讓任何人都不得擁有任意地干涉其他人之生活或者事務的能力。(佩迪特《共和主義—一種關于自由與政府的理論》,劉訓練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平等是排除干涉、排除支配的關鍵。這不僅需要公平的法治作為保障,公平的法治能夠保證所有的人都處于法律客觀、確定的統(tǒng)治之下,從而逐漸消除任意、武斷的干涉,更重要的是,立足于這樣的無支配的自由觀,我們看到,娜拉出走后要真正快樂,其實她向國家、向社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通過相關機制的支持,竭力增加她享有不受支配之選擇的范圍和容易程度,竭力消除對自由構成限制的因素的影響。

      毫無疑問,今天的社會發(fā)展已經讓我們看到,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在個體的發(fā)展過程中,都離不開政府、社會的輔助,對于女性的社會支持很多是通過輔助其承擔責任(如幼托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平等機會(就業(yè)平等)以及侵權救濟(反對家庭暴力)等方面實現,大多政策試圖減輕婦女所承擔的社會負擔,為其提供平等的機會,這些社會支持毫無疑問是女性得以自我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但是,除了這樣的輔助,從奧康納的經歷中,我們看到,娜拉的發(fā)展,不僅僅需要社會的寬容,減輕其羽翼所要承擔的重負,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其羽翼變得更為強健,提升其自我飛翔的能力,即應該構建一個社會環(huán)境,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婦女的社會生存和競爭能力,從而使她足以應對一切的挑戰(zhàn),而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艱難。女性要在社會中得以健康地發(fā)展,不僅僅需要仁慈的父愛社會,幫助其承擔責任,為其受到干涉之后提供事后救濟,更是要通過對其自身能力的增強,實現其社會地位的平等,從而排除任何力量對女性任意、武斷干涉的可能。當媒體大量報道剩女所要面對的未來危機時,一個最危言聳聽的被主張的“事實”就是:無論當下你在職場中有多成功,誰來為你衰老之后的養(yǎng)老問題買單?如果你堅持不婚。事實上,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反哺”模式不再是唯一的養(yǎng)老模式,而且如果依舊把養(yǎng)老問題視作是家庭的責任,這事實上是對國家和社會功能認知的退化,人類發(fā)展過程中所要面對的風險早已不再是一個個人的命題,而是一個個體、社會和國家協同面對的領域,立足于“無支配的自由觀”,如果要從根本上讓娜拉自由,國家、社會就應該告訴娜拉,你老去的風險是由國家、社會與你共擔的,當衰老就赤裸裸地站在生命的盡頭等著你的時候,不要恐懼,國家和社會將與你一起面對衰老,讓你晚年幸福,老有所依,你無需為了擔憂衰老的風險而變得沒有選擇!這才是減少支配、守護自由所應該秉持的邏輯。

      娜拉的出走改寫了女性與依附、服從等與第二性特征聯系在一起的刻板印象,娜拉的出走為現代女性帶來了一種重新詮釋自我的邏輯,家庭、丈夫、孩子所構建的舞臺不再是那個女性彰顯自我價值的唯一背景,但這不意味著女性必然走上另外一條唯一被設定的軌道—職場精英,何去何從—變?yōu)橄@?、奧康納,還是快樂的主婦,還是其他更多元的角色—交給女性自己抉擇。但是,就像有人所說,女人之所以愛鞋,是因為女人的路本來就不好走,所以一定要給自己選一雙好鞋,讓腳下的路顯得容易一些。娜拉出走后,無論選擇成為誰,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公主夢。這個公主夢與性別無關,與具體的生活方式無關,無論她多獨立,多么熱愛自由,她還是需要一雙能夠讓自己自由、幫助自己過自己想要的本真生活的水晶鞋。這雙水晶鞋不僅僅是為了襯托她的美麗,這雙水晶鞋需要以社會的寬容,以幫助其羽翼豐滿的公共政策、社會機制為原材料,有了這雙鞋,出走的娜拉才能夠在邁向遠方的路上走得輕盈,走得穩(wěn)健和篤定!對于希拉里宣布參選,結果我并不關心,我只記得她在競選宣傳片中提到:“普通民眾需要一位捍衛(wèi)者,而我希望成為那位捍衛(wèi)者。”她要捍衛(wèi)什么?視頻中每一張笑臉告訴我們,她要捍衛(wèi)的就是每一個人選擇他/她想要的生活的權利!

      猜你喜歡
      奧康納娜拉生活
      我首先是我自己
      “感覺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了”:奧康納《異鄉(xiāng)客》中的“危機瞬間”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Enoch Emery and His‘Wise Blood’
      弗蘭納里·奧康納文學作品的多重審美空間解讀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8
      淺析奧康納《好人難尋》的創(chuàng)作特色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8
      祖母失蹤
      惠州市| 土默特左旗| 鸡西市| 河津市| 沙雅县| 云安县| 区。| 榕江县| 伊春市| 翁源县| 万宁市| 湟中县| 西宁市| 平原县| 阳山县| 中西区| 霍州市| 仁怀市| 闽清县| 高陵县| 怀远县| 红原县| 英超| 西和县| 宁国市| 水城县| 湘乡市| 皋兰县| 象山县| 万全县| 南平市| 漳平市| 永兴县| 墨脱县| 雅安市| 泸州市| 纳雍县| 全椒县| 宿州市| 吴旗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