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提高其有效性,應恰當滲入情感教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應提倡質疑,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從而有效地提高農村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不斷深化,老師們靠過去拼時間的做法已難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方法而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在近十年教學過程中,也進行了一些摸索和總結,現就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應注重情感教育,讓每位學生自始自終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語文教學質量才能事半功倍。
(一)我們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滲透情感,以情引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我先播放電視劇《水滸》主題曲《好漢歌》,學生立刻被激昂動聽的歌聲吸引,這時教師再輔以簡短導入語,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喚起了學生學習這篇小說積極性,情緒激昂地進入語文學習。優(yōu)美奇妙的導語,往往能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huán)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時,我先讓學生聽唐磊演唱的《丁香花》,音樂結束后,講解了音樂背后的動人故事,學生被故事打動了,緊接著我又說:“江南的煙雨朦朧,青石小巷上踏足的痕跡……,在這煙雨中,丁香幽幽開放在看不見的地方。只聽見那一聲聲近了又遠的足音,慢慢地,慢慢地波動靜默的心弦……那樣幽怨,那樣芬芳,讓我們回首駐足,讓我們凝望。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寂寥的《雨巷》去拜訪那丁香一樣的姑娘,看一下丁香花在本文中有何象征義?”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課本開始讀詩,真正達到了“我要學”的境界。
(二)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教學來熏陶學生的情感。在高中語文課本中,不少作品既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也融進了作者的喜怒哀樂。這些文章語言優(yōu)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發(fā)展其思維,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教這些文章時,要想讓學生理解作者之“情”,就必須讓學生入文本之“境”。所以,學習課文之前,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引人入勝的閱讀情境。如,學習李清照的《聲聲慢》時,我就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安雯《月滿西樓》旋律的響起,作者相關圖片開始播放,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又如對《蘇武傳》的教學,學完文章內容后,同學們被蘇武忠君愛國的情感打動,接著讓學生邊聽屠洪剛的《精忠報國》,邊看與課文情節(jié)有關的圖片,從而激發(fā)他們類似的情感。真正使學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
二﹑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上應提倡質疑,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我在教學中嘗試“自學—質疑—討論—點撥—自結”的方法,從每次學生的成績中,可以看出他們每個人都在進步。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對《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為何被休”的討論,有同學說“劉蘭芝沒有生孩子”;有的說“劉蘭芝不能生育”;這時另一個組的學生吵著說“你咋知道劉蘭芝不能生育,只能說焦仲卿有問題”?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這時又有學生發(fā)言說“焦仲卿太忙了,沒有時間和劉蘭芝在一起”我又引導那哪位同學能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語句,有一位同學說文章中寫到“‘卿但暫回家,吾今且報府,還有他們在大道口分別時焦仲卿說‘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當焦仲卿聽到劉蘭芝要改嫁時才請假暫時回來,可見他很忙。”我又追問那從焦母出發(fā)再有原因嗎?稍后一位同學發(fā)言說“焦母不給劉蘭芝和焦仲卿在一起的機會,怕劉蘭芝生下孩子特別是男孩,代替她在家中的位置,這樣她就會失去了家庭中的權利”。于是我乘熱打鐵引用《禮記·本命》和《禮記》中的相關規(guī)定。焦母壓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順這一條。劉蘭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長制的威壓??梢姡饨ǘY教、封建家長制度的冷漠與殘酷。這樣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就可以把學生從不會質疑﹑不愿質疑,逐漸培養(yǎng)成為勤于質疑﹑敢于質疑﹑樂于質疑,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這樣就可以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總之,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主動去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突破那種方法論的嚴密和教學方法的絕對性,做到因時、因地、因人施教,語文教學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武威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