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瓊
【摘要】民間游戲凝聚著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是兒童認識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民間游戲一直被視為最寶貴的教育資源,本文通過對幼兒園對民間游戲的利用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尋找將民間游戲帶入幼兒園課堂的有效辦法,繼而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促進幼兒園課程與民間游戲融合。
一、民間游戲的重要性
民間游戲傳承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作為幼兒園可用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了便利。因此,幼兒園應充分重視民間游戲的教育作用,并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設置當中。
首先,民間游戲具有早期啟蒙作用。游戲能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要,兒童在游戲中不但能體會情感和對社會的認知,還能培養(yǎng)兒童對活動的興趣和樂趣。其次幼兒能從民間游戲中體會民族文化的精華,對培養(yǎng)兒童民族認同感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民間游戲能愉悅兒童身心。參與者能達到生理健康和心理愉悅的目的,有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而童謠也源于民間,伴游戲而生。游戲歌即是童謠游戲性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妒^剪刀布》就是一首童謠,當在游戲中,兩人或兩人以上一邊念兒歌一邊玩。游戲動作如下:兩人或兩人以上,面對面一起念兒歌,當念到“布”時,同時伸出一只手,手型可以是拳頭、五個手指伸開或是兩個手指頭擺出“V”手勢中的一種。其中拳頭是“石頭”,“V”是“剪刀”,五指伸開是“布”。按照“石頭”贏“剪刀”,“剪刀”剪“布”,“布”包“石頭”的規(guī)則分出勝負,失敗者接受懲罰。這首看似簡單的童謠,童謠以游戲為基礎,實際在游戲過程中既激發(fā)人的競爭意識,也考驗人的判斷和反應能力。
二、將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
1、將民間游戲與園本課程的標準融合
民間游戲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在進入園本課程之前,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加工和調整,使民間游戲和園本課程標準相互融合,民間游戲與園本課程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不能完全改變自己而去迎合對方的需要,既不能在園本課程內孤立民間游戲,也不能將民間游戲過分迎合園本課程標準。因此尋求二者的有機結合十分重要。
2、根據(jù)幼兒園和幼兒發(fā)展的特點,搜集民間游戲素材
我國民間游戲非常豐富,都源于民間,因此,根據(jù)幼兒園園本理念和幼兒發(fā)展特點,首先搜集民間游戲,對收集到民間游戲進行分析和研究,繼而確定適合園本課程標準的資源??赏ㄟ^發(fā)動老師和家長一起來收集搜尋游戲資料,具有本土性的民間游戲具有獨特價值,借用各種機會幫忙收集,收集到的民間游戲按照一定標準選編程不同年齡段的園本課程,具體選擇要注重以下幾方面:
(1)幼兒園游戲內容要具有科學性
在選擇民間游戲時,要注重游戲內容以及形式的科學性,近些年來,人們觀念和習俗不斷在改變,一些民間游戲因存在不健康、不安全的內容因此不適合園本課程標準,如“捉鬼游戲”,還存有封建迷信色彩,影響兒童的科學認知。然而將游戲改變成“捉影子游戲”,這樣保障了游戲的科學性。
(2)幼兒園游戲活動要具有娛樂性
游戲最大功能是娛樂,現(xiàn)在幼兒園一般將游戲作為課程的形式,目的是讓讓幼兒學到具體知識,這樣一來便忽視了游戲的娛樂功能,娛樂性強的民間游戲能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在游戲幼兒邊唱邊跳,還在兒歌律動中模仿動作,激發(fā)兒童強烈游戲欲望。
如“拍手歌”這首節(jié)奏很強的童謠:“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你拍二我拍二,二個小孩梳小辮兒;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小孩吃餅干……”幼兒在唱“你拍一”時,幼兒先自己拍一下手掌,然后,兩幼兒互擊右掌;唱“我拍一”時,幼兒再次拍一下自己的手掌后,互擊左掌,幼兒能在游戲當中滿足了愛玩、愛動、愛模仿的娛樂天性,因此選擇民間游戲時不能忽視游戲的娛樂性。
(3)幼兒園游戲要滿足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求
民間游戲具有濃烈的民族風情和生活氣息,然而有些民間游戲內容繁瑣、難度太高,不適合幼兒參與,在選擇民間游戲時,這就要求我們取其精華,將原有民間游戲難度降低,讓它跟適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3、從教育目標出發(fā)選編整理民間游戲
幼兒園通過對刪選的稿子進行選編,將民間游戲取其精華,與幼兒園一日活動關聯(lián)一起,編在各年齡段的園本課程里,使民間游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4、保持民間游戲在園本課程中的整體性
園本課程開發(fā)中,我們注重民間游戲和園本課程的融合,往往忽視了民間游戲在園本課程中的整體性,民間游戲和課程之間容易產生內容或形式上的一些摩擦,在民間游戲的使用上,盡量保留其文化獨特性。因此,在幼兒園民間游戲的使用過程中,要保證民族文化整體性。幼兒園可在園內設置民間游戲活動區(qū)域,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民間游戲資源。
5、在園本課程開發(fā)中注重民間游戲的發(fā)展性
在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能在原有民間游戲傳承的基礎上,根據(jù)幼兒的需要變化不實時的在民間游戲中增加新的元素,包括對民間游戲的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幼兒教師可通過改編童謠,將陳舊富裕時代性;民間游戲的規(guī)則設置可依據(jù)實際情況予以調整,園本課程與民間游戲融合的目的無非是讓幼兒更加健康快樂的發(fā)展,因此,在幼兒玩“踩高蹺”游戲時,單調乏味的走來走去容易讓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幼師可通過變化游戲方式,如編童謠、組織比賽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達到游戲的發(fā)展性要求。
結語:民間游戲傳承者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對幼兒園具有啟蒙和愉悅身心的作用,對幼兒園課本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民間游戲引入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既要要繼承也要創(chuàng)新,適宜園本課程資源的民間游戲會有益于幼兒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本文通過研究民間游戲的重要性,探討了如何將民間游戲應用幼兒園教學當中,為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提供參考和啟示。
【參考文獻】
[1]吳志芳. 民間游戲放飛快樂童年[J]. 學校管理,2012,05:54.
[2]楊廣愛. 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 新課程(上),2013,07:170-171.
[3]杜建新. 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教育的研究[J]. 黑河教育,2013,11:74.
[4]韓玉梅. 淺談民間游戲引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策略[J]. 新課程(上),2014,08:129.
[5]常婷. 民間游戲的傳承與發(fā)展[D].首都體育學院,2011.
[6]蘇建波. 民族民間游戲進入學校大課間的價值和意義[J]. 科技視界,2013,35:123-124+406.
[7]陳小燕. 地方民間游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J]. 成才之路,2014,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