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版畫是印刷技術的產物,印痕是其特性。印痕在版畫中無處不在,它就是畫面中最小的繪畫語言,再與畫面的主題內容相結合,構建畫面。這其實就是借用平面構形中的同質異構的方法,按照“符號學”為理論中的“能指層”與“所指層”。印痕作為畫面的能指層,能指畫面的任何主題內容即畫面的。研究這樣的構形手法,對于當代繪畫的語言探索,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符號學;印痕;同質異構
涉及同質異構的概念,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符號(Semiotics)的概念,現代符號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索緒爾與皮爾斯,他們在20世紀初年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符號學基礎系統。大約從20世紀60年代,符號學才開始作為一門學問被諸多學者研究。[1]符號學是由“能指”與“所指”一對概念組合而成的。這就給我們指明了符號的本質等概念,站在符號學的角度來看待當代的繪畫作品,會產生新的思路,來解讀版畫。通過這樣的思路來看待這樣的版畫,似乎能夠去從一種思路去入手,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解讀方式;創(chuàng)作版畫,我們能夠對畫面的基本元素進行挑選、組合、轉換和再生,呈現更加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實際上這是繪畫領域對符號的運用的結果。
1 同質異構的定義
“同質異構”是用一種元素的形,通過對形的巧妙變化來打破原有的形態(tài),重組成多種新的表現符號,用以表達多種意識形態(tài)和語言形態(tài)。這是一種人們新的視角的審美經驗。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元素就是一種符號,這種符號就是一種新的表達語言,運用到不同畫面中,就是不同的組合。從而在畫面中產生一種視覺語言統一的印象。筆者從湖南省版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羅湘科老師的作品中可以很清晰地讀到,畫面比較強調純粹的印痕語言,同時,他的畫面具有平面構成的一些構成組合。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運用“符號學”的實例。
2 符合文化形態(tài)變化的藝術語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演變,人們都具有不同的審美形態(tài)。人們視野越來越開闊、審美意識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轉變,在一個大眾文化引領的開放式的環(huán)境下,人們的表現欲望空前強烈,版畫也以開放的姿態(tài)來面對觀眾,畫者為了與觀眾盡快地建立起情感上溝通的橋梁。在這場視覺盛宴的大餐中,視覺藝術工作者發(fā)揮了其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印痕肌理材質等方式,從更深的心理精神層面入手,運用“同質異構”的表現手法,開發(fā)出新的視覺資源來激發(fā)觀者精神層面的高級感應。從而達到滿足多元化文化的發(fā)展需要。
2.1 當代版畫藝術的“能指層”——印痕
由于強調繪畫的本體語言的趨勢,一部分版畫作品追求語言的精純化,把印痕、肌理、材質獨立出來,本體語言就凸顯出來。由于版畫的定義是轉印藝術,印痕就是其本體語言的基礎。再來看轉印痕跡具有不可更改性。畫者正是利用這些印痕的不可更改性與畫面主題巧妙地結合,形成有個性的繪畫語言,這樣的語言符號可以指代任何形象(這其中具有抽象性)。這正是其魅力所在。
2.2 印痕規(guī)律性的組合
肌理、印痕依附于自然生長的有機形態(tài)的結構進行變化,那么,作為畫面最小的構成元素,在保持本身基本性質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著大小、粗細、長短、位置、深淺、方向、有序與無序、基本形與衍生形態(tài)等方面的變化,畫面構成緊密的結合。用這樣一種有規(guī)律的、有秩序的印痕,去迎合表達對象進行具象的表達。
由此可見這樣的表現手法。具象里包含著抽象;抽象里也包含了各種具象。這些印痕組合呈現的是帶有強烈的構成意識的,這一較為流行的版畫創(chuàng)作手法,在很多版畫家的作品中可見實證,如版畫家宋光智的版畫作品。在這里版畫的刀痕語言變?yōu)榱艘环N符號,用相同的符號去表達不同的圖形,形成自己的語言方式。這實則就是運用的“同質異構”的圖形創(chuàng)意手段。
3 審美觀念的改變
工業(yè)化社會的推動進程使我們的審美意識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為工業(yè)化服務的美學觀念的誕生“機器美學”、“高技術風格”等,現代繪畫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受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人們試圖用一種標準化、統一的手法去把握與表現畫面,所以誕生了平面構成的構形探索。
傳統審美的影響:當代版畫不光受到工業(yè)化時代審美影響,也受到東方美學觀念的影響,與過去傳統的版畫作品相比,那種簡單化的剪影式的黑直邊線?;騿伪〉囊曈X形象。已逐漸被“灰”調子的畫面所取代,所以畫面中扁平視覺感受被打破,呈現的是層次豐富而細膩的“灰”,要使畫面灰度豐富,就必然借助于印痕的作用。對于印痕的研究自然被重視起來,平面構成中的造型手法——同質異構,用這種方法,版畫的視覺效果就是細膩、厚重、層次豐富的。畫面更加“灰”起來,不同的畫面內容。強烈的個人語言形式。形成一種視覺藝術的“符號性”。
4 制作技術的日益精良
隨著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版畫板材的日益豐富、制作工具越發(fā)細化、版種劃分的重新定義,數碼技術與加工手段的機械化,促使版畫語言的統一化,標準化。通過先進的制版技術的輔助,促使版畫語言日益的精準、純粹化、本體化。這也強化了版畫印痕的特點。
通過從各個方面來分析和研究,我們對于版畫創(chuàng)作中同質異構的構型法有了一定的闡述與認識。第一,從畫面本身的構架來看,平面構形的手法融入版畫創(chuàng)作中去,正是繪畫與設計相互結合的表現,這樣的結合產生出新穎的視覺語言,面對作品,讀者會產生一種來自內心無法言表的感受,這是一種抽象層面上的心理觸動。第二,從解讀畫面效果來看,通過設計基礎課程對版畫藝術的解讀,我們獲得了新思路來把握視覺藝術,從而對于充滿神秘色彩的主觀視覺,無形之中掌握了新的解讀思路,這是從內部去揭秘主觀心理世界,然而,作為平面設計的設計基礎,平面構成的知識,正是想從抽象的心理感應的角度抽離出來去解讀純粹的造型問題,于是,由于繪畫與設計相互滲透,產生一種與心理觸動相應的一種抽象或意向的繪畫語言,使畫面產生一種新穎而意味深長的視覺效果。這對于研究版畫新的語言的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符號學[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srtoHZq
gOGeaByffG-vvkLgud4k3cOsREoN8o0zSRQqNCbw0bl4H7K7ERWxXh0Ov-bjQO2CDs7bt0ZRVbCGla.
[2] 朱淑姣,吳衛(wèi).同質異構和異質同構在圖形創(chuàng)意中的符號學解析[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8.
[3] 李東.論版畫的平面化追求[J].文藝爭鳴,2010.
[4] 林家陽.圖形創(chuàng)意[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周敏,中南大學美術學碩士,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版畫,綜合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