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濟
暗箭傷人這個成語,意為偷偷放冷箭傷人,其引申義自然是指那些喜歡背地里搞陰謀詭計的人。而此語的出處,頗有意思——春秋第一美男子與一員老將因爭奪兵車引發(fā)了血案。
這春秋第一美男子,名叫公孫閼,字子都。對于其美色,《孟子》云:“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薄对娊?jīng)》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尤令人羨慕的是,此君出身鄭國貴族世家,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鄭國大夫。但他有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窄。
據(jù)《左傳》記載,鄭莊公欲興兵收拾一個名叫許的小國,出兵之前,比武選將。“鄭伯將伐許。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宮?!贝蠹s鄭莊公在這個選將活動中設(shè)置了“授兵”的環(huán)節(jié),其中的一項,便是由鄭莊公親自派發(fā)兵車。
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兩個手下公然為爭奪兵車而大打出手的鬧劇,“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潁考叔搶到車后就駕著兵車走了,氣得公孫子都拿著兵器就去追殺。
穎考叔也不是一個簡單角色。據(jù)《史記》記載,此人曾幫助鄭莊公克服了不能與母親相見的大難題:
莊公元年,封弟段于京,號太叔。祭仲曰:京大于國,非所以封庶也。莊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奪也。段至京,繕治甲兵,與其母武姜謀襲鄭。二十二年,段果襲鄭,武姜為內(nèi)應(yīng)。
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因為協(xié)同鄭莊公的弟弟造反,而被鄭莊公強行驅(qū)走,還發(fā)毒誓“不至黃泉,毋相見也”。結(jié)果沒過多久,鄭莊公就因思念母親而后悔發(fā)那個毒誓了。穎考叔不但點出了鄭莊公的難題,還發(fā)明了挖隧道到“黃泉”的方式,化解了那毒誓,讓鄭莊公和其母得以相見。
但公孫子都竟然沒追上穎考叔,眼睜睜看著穎考叔駕著兵車留下一堆嘲諷的灰塵而去。公孫子都相當憤怒,比一般人要憤怒得多。
他是春秋第一美男子,又是鄭國大夫,應(yīng)該是想要什么有什么,只有他搶人家的,哪還會有人敢搶他的?
公孫子都已然具備了“暗箭傷人”的心理狀態(tài),只需要等一個機會了。
兩個月之后,鄭莊公帶著大軍去收拾許國了,“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亂軍之中襲殺穎考叔,那可是有很多的機會。而碰巧穎考叔又要在此刻奮勇爭先,欲在主子面前再一次賣弄一番自己的本事,將早已經(jīng)心理扭曲的公孫子都以及同他搶車的事情,都全然忘記了。于是,“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
從公孫子都“暗箭傷人”的作案手法分析,他當是在城墻下以弓箭狙殺城頭上的敵方將領(lǐng),估計是聽到登城成功的穎考叔的喊叫,立即有了狙殺他的念頭。當時處于混戰(zhàn)狀態(tài),不太可能會有人知道他瞄準的不是城頭上的敵人,而是剛登上城頭的穎考叔。而穎考叔中箭之后從城頭上摔下來死掉,也會被以為是為敵所傷,摔下而死,懷疑到公孫子都頭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公孫子都所射出的箭,畢竟是鄭國工匠所制,戰(zhàn)后請專業(yè)人士一查驗,便知道穎考叔竟然是被自己人從后面放冷箭給干掉了。根據(jù)《左傳》記載,鄭莊公得知此事之后,“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叔者”。
鄭莊公,號稱“春秋小霸”,乃鄭國最杰出的國君,甚至連齊國一度都要跟著他混。而且此君厲害之處,不僅僅是對外打仗方面,對內(nèi)也是很有一套,其故意讓有造反企圖的弟弟壯大實力,好有理由將其誅滅一事就是鮮明的體現(xiàn)。
一個如此了得的人物,會不知道是誰放冷箭射殺了穎考叔?公孫子都與穎考叔為爭車而大打出手的一幕,可是在他眼皮子底下上演的,他對此是視而不見呢,還是有意為之?選將出征,誠然有個高下之分,也沒必要搞出個爭奪兵車的情節(jié)吧,這不擺明了要讓公孫子都心生暗殺穎考叔之意嗎?
史書對于鄭莊公是如何看待曾助他化解毒誓難題的穎考叔,并沒有相應(yīng)的記載。但根據(jù)鄭莊公的一生所為,大約可以推斷出,面對一個能如此精確把握住自己心理動向,而且又愛賣弄本事的下屬,性格霸道而陰沉的鄭莊公,會作何感想?何況這穎考叔還是堂而皇之地對鄭莊公的家事指手畫腳,即便他是多了不起的實力派人物,對主子如此“關(guān)心”,想必也會招來不少的猜忌吧。
聯(lián)系到穎考叔這國之棟梁死后,鄭莊公那裝模作樣的“詛咒”,不難想到,所謂公孫子都“暗箭傷人”的事情,極有可能是公孫子都和穎考叔在不知不覺之中,鉆進了主子所布的一個生死局里面。換句話說,鄭莊公借公孫子都之手殺了已經(jīng)令人討厭的穎考叔,而公孫子都可能根本不知情。
他知道了又能怎樣?
說到底,暗箭傷人者,鄭莊公也。而其所放暗箭的方式,當是卑鄙殺人法中最高明的一種,讓死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而心理很不健康的公孫子都,則因心胸狹窄而留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