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莉
摘 要:家事糾紛是各類糾紛中較為基礎的糾紛,其基礎性決定其兼具私益性和公益性,家事糾紛的處理更是關切著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的穩(wěn)定。社會不斷的發(fā)展與家事糾紛的日益復雜注定既有的格局與模式需要“專業(yè)化”。對家事糾紛進行類別化研究,就是對其進行專業(yè)化的推進,不同類別的家事糾紛對應不同的糾紛處理模式,對癥下藥,才能實現(xiàn)資源節(jié)約、效率提高和質量的保障。
關鍵詞:家事糾紛;類別;對應解決
一、家事糾紛類型
家事訴訟有無必要建構專門的程序,家事糾紛究竟適用何種方式,歸根結底是由家事糾紛的特殊性決定的。研究家事糾紛的特殊性,應當先行確定家事糾紛的范圍,而確定家事糾紛的范圍就必須明確家事糾紛的概念。
(一)家事糾紛概念的界定
對家事糾紛的定義學界有較大分歧,有學者認為:“家事糾紛是由家庭法所規(guī)定的影響家庭的成立、結束、家庭成員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事件,涉及婚姻、未婚同居、親子關系確定、人工授精、生育限制、親權、撫養(yǎng)、監(jiān)護等案件”[1];也有人認為:“家事糾紛主要是在家庭成員之間發(fā)生的,關于離婚、親子關系、繼承、家庭財產等方面的糾紛,還有可能涉及家庭暴力、婚約、離婚后非監(jiān)護方對子女的探望權、非婚生子女的權利保護問題等”[2],但這類對家事糾紛的界定都是列舉式的,其列舉的標準主要基于兩種維度的考慮,一是家事糾紛主體集中在家庭成員之間,包括“夫、妻、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及兒媳與公婆、女婿與岳父母”,二是家事糾紛圍繞家庭中的瑣事,包括家庭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基于兩個維度的分析,筆者認為,家事糾紛可以概括為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圍繞家庭瑣事的人身、財產糾紛。
(二)家事糾紛范圍
家事糾紛的范圍研究,離不開法律關系的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家事糾紛的主體、客體通過對其概念的界定已經得到明確,即家庭成員之間針對人身關系和財產利益之間的糾紛,糾紛的具體內容是界定家事糾紛范圍的難點,因為家事糾紛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紛繁多樣,其糾紛的主體往往還涉及家庭以外的第三人,其糾紛私益性與公益性并存,且家事糾紛還具有身份性、非理性、個別性等特征[3],都大大增加了家事糾紛的復雜性。
有學者將家事糾紛按照有無實體之爭進行二維分類:有實體爭議的糾紛包括婚約財產糾紛、離婚糾紛、離婚后財產糾紛、離婚后損害責任糾紛、婚姻無效糾紛、撤銷婚姻糾紛、夫妻財產約定糾紛、同居關系析產糾紛、同居關系子女撫養(yǎng)糾紛、撫養(yǎng)費糾紛、變更撫養(yǎng)關系糾紛、扶養(yǎng)費糾紛、贍養(yǎng)費糾紛、變更贍養(yǎng)關系糾紛、確認收養(yǎng)關系糾紛、解除收養(yǎng)關系糾紛、監(jiān)護權糾紛、探望權糾紛、分家析產糾紛、轉繼承糾紛、代位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糾紛及親子關系等案件。
無實體爭議的有申請宣告公民失蹤、申請撤銷宣告失蹤、申請為失蹤人財產指定和變更代管人、失蹤人債務支付糾紛、申請宣告公民死亡、申請撤銷宣告公民死亡、被撤銷死亡宣告人請求返還財產糾紛、申請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申請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申請宣告公民恢復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申請宣告公民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申請認定財產無主、申請撤銷認定財產無主、申請確定監(jiān)護人、申請變更監(jiān)護人、申請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等案件。[4]
(三)家事糾紛的類型
家事糾紛的范圍通過羅列的方式得以初步明確,但僅僅通過有無實體權益之爭進行簡單分類仍然不能解決家事糾紛解決機制的對應適用問題,這就需要對家事糾紛做更為具體的分類研究。
1、對糾紛主體的再分類
按照糾紛主體的涉外性,可以將家事糾紛分為兩大類別,其中涉外的家事糾紛是指家庭以外的第三人對家庭的人身或財產產生的權利義務同家庭成員之間的糾紛。其次就是僅僅發(fā)生在家庭內部人員之間人身財產性糾紛,對兩種糾紛的處理應當適用不同的程序。
2、對糾紛客體的再分類
按照糾紛客體的性質,可以將家事糾紛分為涉及財產性糾紛和涉及人身的身份關系兩類糾紛。
3、交叉類別
基于上述兩種分類,我們可以得出家事糾紛的幾種分類:涉及第三人的財產性糾紛、涉及第三人的身份關系糾紛、涉及第三人的非實體性糾紛,家庭成員之間的財產糾紛、家庭成員之間身份關系糾紛,家庭成員之間的非實體性糾紛。
二、家事糾紛解決方式種類
(一)家庭內部解決與家庭外部力量干預
1、家長制的內部解決機制
家庭內部解決方式是最古老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糾紛解決適用做多的一種方式,這種處理家族矛盾的力量來自家族老一輩人的威望,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點,是家族文化的傳承。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講到的“差序格局”就是這種糾紛處理方式賴以生存的基礎:橫向上,每個人都是自己人際關系的核心,縱向上,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最高的中心,家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將圍繞這個核心運轉,家族的這一核心對家族糾紛的處理具有最高的權威和決定力。
2、第三人做媒介的解決機制
家事糾紛有時需要第三方介入作為中立一方進行公平裁判,這種方式更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往往可以使糾紛得到更加穩(wěn)定的處理,使得糾紛雙方都心甘情愿接受結果,實現(xiàn)糾紛處理的高效率,提高結果質量,增強結果的落實。
(二)外部力量的公力救濟與私力救濟
1、法院介入糾紛的公力救濟
中國人大小事情的決定歡喜依賴一個權威機關,在古代是縣衙的知府,草民往往口口聲喊要讓這位青天大老爺為自己做主,在現(xiàn)代,這位青天大老爺演變?yōu)楦骷壏ㄔ旱姆ü佟7ㄔ菏菄业南笳?,在百姓心中,它就是公正的象征,而法官就是能夠為自己做主的權威。當雙方爭執(zhí)不下時,會不約而同選擇他們共同認可的權威力量為自己做主,所以訴訟得以產生,法院得以建立。
2、民間力量介入的私力救濟
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公力救濟主體的特殊身份使得這位青天大老爺面對家事糾紛時也會束手無策,橫豎不對。一方面他是國家公信力的象征,代表法治的公平和正義,但家務事不能靠簡單的公正與否進行評判;另一方面他又是普通的自然人,是人妻(夫)、人子(女)、人父(母)等,他的裁判往往被賦予一種人格的推定,但該怎么裁判和怎么做人同樣不能做簡單的對等,社會往往會從法官的裁判倒推而形成對法官人格的認知,當一紙裁判被賦予人格的高度時,裁判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要對家事糾紛這一特殊案件作出裁判時,更為困難。
所以,來自坊間第三方力量的救濟方式自然誕生,作為人民內部組織機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或是其他人民調解機構,具有一種先天的親民性,由于它們源自民間,所以其作出的決斷相比公力救濟的法院判決更容易被百姓接受。但值得提出的是,這種非權威的第三方機構作出的處理結果由于缺失國家的公信力,缺乏強制力,其執(zhí)行性較弱。
(三)公力救濟的訴訟程序與非訟程序
1、訴訟程序
法院的訴訟程序是傳統(tǒng)的爭議處理程序,其處理的糾紛都要求有具體的實體爭議,雙方通過激烈的論辯和有力的證據支撐,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這種程序對訴訟的受理條件、證據收集、庭審規(guī)范等事項具有較高要求,因為它牽涉雙方實實在在的權利義務,適用起來就必須謹慎嚴謹。具體表現(xiàn)為民事訴訟的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
2、非訴程序
對于沒有實體性爭議的案件,法院設有單獨的程序,包括民事訴訟中的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非訴性案件類型包括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xié)議案件、實現(xiàn)擔保物權案件以及適用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特定案件。
三、糾紛與程序的對應問題
(一)家庭成員之間的財產與身份關系糾紛
家庭成員之間的財產性糾紛具有較強的身份性、非理性。糾紛涉及親情、感情和道德、隱私等,權利義務關系復雜,難以分清是非。對于這種糾紛的處理需要柔性較強的方式,最優(yōu)選擇就是家長制的內部解決機制。家長用親情做潤滑劑、用權威對處理結果做質量擔保,實現(xiàn)糾紛快速而穩(wěn)定的處理。其次,適用外部救濟中私力救濟。當家族最高權威人的公信力發(fā)生動搖時,外部如果有更強的公信力量可以平息糾紛,那么這樣的力量就是優(yōu)先選擇的救濟方式,它具有成本低、實效高的諸多優(yōu)點。
家庭成員之間的身份關系糾紛具有非訟性,且是非分明。對于這種糾紛,筆者認為直接借助公力救濟的非訟程序會比較有效率,因為沒有太多實體上的爭執(zhí),只是需要公力救濟將事件推上正當?shù)某绦颍烧數(shù)某绦虻贸隹尚诺慕Y果,雙方予以認可便可。
(二)涉及第三人的財產與身份關系糾紛
當家事糾紛涉及第三方時,家庭內部的解決機制往往因為其公正性欠佳導致作用不能有效發(fā)揮,對于財產性糾紛,筆者認為,適用外部救濟是首選的方式,包括外部公力救濟和私力救濟。具體指法院調解、人民調解;法院訴訟程序。當爭議較為激烈,第三方私力救濟都難保其公允性時,就求助公力救濟。對于身份關系糾紛,同家庭成員內部相同,適用公力救濟中非訟性程序處理。
(三)家庭成員之間非實體性糾紛與涉及第三人非實體性糾紛
家庭成員之間的非實體性糾紛,往往選擇法院的非訟性程序可以很快有效得到處理,因為非實體性事務會牽涉法律關系雙方的方方面面,其法律關系的內容涉及較多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內容,不是私立救濟方式就能簡單處理的。
而涉及第三人的非實體性糾紛,除去與家庭成員之間非實體性糾紛相同的部分爭議,有些爭議可以借助第三方私立救濟方式有效解決,諸如第三方對擬宣告失蹤人士的債權問題,通過第三方介入調解,可以實現(xiàn)其享有的債權,而不必借助法院的正統(tǒng)程序,等待確定宣告失蹤的時間等成本可以大大縮小。
四、小結
家事糾紛是各類糾紛中較為基礎的糾紛,其基礎性決定其兼具私益性和公益性,家事糾紛的處理更是關切著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社會不斷的發(fā)展與家事糾紛的日益復雜注定既有的格局與模式需要“專業(yè)化”。對家事糾紛進行類別化研究,就是對其進行專業(yè)化的推進,不同類別的家事糾紛對應不同的糾紛處理模式,對癥下藥,實現(xiàn)資源節(jié)約、提高效率的同時,保障質量。(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及注解:
[1] 李學經.家事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碩士學位論文。
[2] 孟慧.家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3] 來文彬.家事調解制度研究[M].群眾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4] 許少波.家事糾紛類型化分析[J].江海學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