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奡
摘要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成長發(fā)展狀況關系著國家的興衰。然而近年來未成年犯罪卻愈演愈烈,我國3億多未成年人,未成年犯罪情況不容樂觀,其社會危害性日趨加劇,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并且是一個需長期應對的難題。是否能很好地應對未成年人犯罪關系到未成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家庭的幸福安寧,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因此具體分析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起因以及應對之策,對于我們做好工作大有裨益。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犯罪心理特點原因預防及矯正之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法律界都較為關注的一個現(xiàn)象,也日漸變?yōu)橐粋€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生活壓力變大,也使家長沒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使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先進的犯罪技術。未成年人犯罪愈演愈烈,社會危害性日趨加劇,已成為“當今之患,未來之憂”,因此研究未成年犯罪的特點以及深層次地剖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應對的辦法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對我國乃至世界的發(fā)展都是極為重要的。
我國司法一直極為重視對未成年犯罪的預防以及矯正,并借鑒和采納了一些國外的經(jīng)驗和作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應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規(guī)。1999年6月28日第九屆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于1999年11月1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的施行為未成年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jù),并且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改進。我國的刑法也對未成年人較嚴重的幾類犯罪做出了規(guī)定,《刑法》第17條規(guī)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據(jù)此,可以看出我國對未成年犯罪的重視。但這些都是籠統(tǒng)的規(guī)定并不能很好地預防及矯正未成年犯罪,所以要從產(chǎn)生的原因中綜合分析出應對之策。
一、未成年犯罪的特征
未成年犯罪有有別于其它犯罪的獨有特點。根據(jù)相關的統(tǒng)計情況來看,未成年人犯罪出現(xiàn)犯罪低齡化、犯罪團伙化、犯罪殘忍性等特點。這主要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未成年人的生理年齡提前,而且處于現(xiàn)代科技的優(yōu)勢環(huán)境中他們較為容易接觸到先進的犯罪理念,也很容易從網(wǎng)絡上學習到犯罪的手段。未成年人一般處于集體生活當中,而未成年人思想可塑性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交叉感染,逐步形成犯罪心理、強化犯罪心理并最終導致共同犯罪案件的發(fā)生。未成年人年齡較小,犯罪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刺激或者出于逞強好勝的心理,因為缺乏辨別的能力未成年犯罪還呈現(xiàn)出殘忍性的特點,在犯罪過程中往往不計后果,而且他們往往具有強烈的叛逆心理,并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犯罪手段較為殘忍。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各種力量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F(xiàn)代社會中,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和控制功能日漸削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就此失手。離婚率增高以及留守兒童增多等因素都會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使他們的情緒產(chǎn)生波動,而此時若沒有很好的指引很容易導致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與此同時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乘機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直接浸染未成年人,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組織機構(gòu)也并沒有有效地監(jiān)管這一現(xiàn)像,這很容易使他們走上犯罪的不歸路?,F(xiàn)在的學校教育更側(cè)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以及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引導。當然,外因也要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未成年人缺乏磨練,較為沖動,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未成年人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做到遵紀守法。
三、預防及矯正未成年犯罪之應對之策
綜合分析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從原因中找到解決的措施也是很重要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社會、學校、自身等各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因此其應對之策也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都說有法可依是一切法律活動開展的前提,因此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完善針對未成年犯罪方面的立法,使各個部門的活動都有法可依,使其具體工作的開展更具可操作性。我國現(xiàn)在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規(guī)大都籠統(tǒng),不具可操作性,因此需將其細化,使之在實踐中能更好地被應用。從家庭方面來說,作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屏障,家庭能發(fā)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應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父母的樂觀態(tài)度、開朗心態(tài)以及為人處世的原則,這也要求我們父母要首先提升自己,為孩子做好表率。從社會方面來說,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huán)境,動員各種力量幫助失足未成年人等都是有效的措施。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組織機構(gòu)也可以定時開展法制宣傳活動,通過講座、網(wǎng)絡、電視等各種渠道向未成年人及其家長普及法律知識,宣傳法制教育理念,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觀念深入其心,使其感受到法律的震懾力。從學校方面來說,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未成年人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各方的潛移默化下,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四、結(jié)語
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已經(jīng)作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由于其產(chǎn)生的原因較為復雜,也牽涉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我們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而需要家庭、社會、學校、自身等各個方面的努力才能很好地應對它。因此我們要將預防以及矯正未成年犯罪作為一個宏大的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廣泛地開展教育活動,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氛圍,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不僅是對未成年人負責,更是對他人、對社會、對全人類負責。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