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義
在我的農(nóng)村老家,一般而言,每逢春節(jié)外甥到姥娘門里拜年是必走的親戚,因為在人際關(guān)系中親情或是血緣關(guān)系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久遠(yuǎn)的。娘奶等那邊(統(tǒng)稱為姥娘門)親戚關(guān)系的維繼一般是基于這樣一個傳統(tǒng):娘或奶等(及以后)三代不應(yīng)忘記姥娘家的門,或是姥娘門的也在這幾代不忘記已嫁出去的姑及姑奶家的三輩后人。但隨著長輩們漸漸故去,三代以后大都與姥娘門的斷了親,若是此類親戚一直延續(xù)下去的話,每家還不是都要有成百上千家的親戚嗎?別說是串親戚了,僅是去想這些親戚的家數(shù)或住所,還不把人累壞嗎?其實,不少與姥娘門斷親的,都是始于二代,這多半是因為二代們之間相處的不那么融洽,熱度不夠,這親情也就越來越淡漠了,以至于最后被斷掉了事。
我父親是個讀書人,在解放前讀過幾年私塾,高小畢業(yè)后就參加了工作。他基本秉承了那個好傳統(tǒng),最起碼在他這一代絕對不會與姥娘門里斷親的,為此,他堅持每年的春節(jié)都要去給他姥娘門里拜年,尤其是他的舅舅及妗子輩尚在的每年春節(jié)。自我記事時起,他每次去拜年,總要給那個上了年紀(jì)且家庭條件很不好的三妗子一二十元,后來漲至三五十元的孝敬錢。在二三十年前,這幾十元也是很算錢的,最起碼頂?shù)蒙犀F(xiàn)在的兩三百元,真夠他的三妗子一個人吃上一年的油鹽,說不定還會稍有余錢,因為我的這位三舅奶是很會過日子的。即使是在某個年份,他不能親自去,也要讓哥哥或我等去代勞的。當(dāng)然,哥及其他姊妹比我去得多,不只因為我小,還因為我一直在上學(xué)。直到大學(xué)畢業(yè)參加了工作,我單獨代爸爸去舅爺家拜年,好像是就只有過那一次,是在我去讀大學(xué)的第一年春節(jié)。我于一九八七年九月開始讀的大學(xué)。
我老家和舅爺家均是位于淮陽、西華和太康三縣的交界地帶,這里被我們當(dāng)?shù)厮追Q是三不管之地。我家屬于西華縣管,舅爺家是淮陽縣的。在那時,三不管地帶的路一般都比較難行,因為哪個縣也不愿意出錢修這些相互連接地段的路,甚至于不愿意單方修自己所管地界的那段路,以免讓對方的縣民享受到了自己的好路,而對方的縣不修這邊界路,讓自己的縣民難以享受到對等的好處,所以,要么都不修;要修,就大家一起修,哪怕是各修各的邊界路也行,但各方是難以協(xié)同的,所以,在那時三不管地帶的人往往難以走上好路。不過,最近幾年因為有了國家出錢來搞的村村通柏油路,才使得這三不管之地的路況有了較大的改觀。
一九八八年春節(jié)前下了好大的雪,到初四了,村子里還到處是積雪,田地還被雪滿滿厚厚地覆蓋著,路上不僅有積雪,路當(dāng)中還有著厚實即便是在中午也僅能部分消融的冰。去父親姥娘家的那條路本就不好,尤其是出了東華鎮(zhèn)再往東去的那段路更是難行。那路是淤土鋪就,只要見點雨啦雪啦的,就滿路都是泥巴,一走一滑,步行起來也比較吃力的;更別說是想在上面很順當(dāng)?shù)仳T車,拉架子車,或是開著車走了,即使是在上面推著自行車走都很艱難,走不上三五丈遠(yuǎn),那泥巴就會把車輪子沾滿的,就得刮一次泥,若是不刮去泥,那泥巴會沾得幾乎是比車子還要重的,推都推不動,除非是自己扛著車子走。即使是想扛著車子走過那段賴路,也很艱難,因為還要背著裝禮物的籃子,或是包裹的。并且,那段路有三四里遠(yuǎn),一路扛下來,需要費很大勁的。繞路不行嗎?路子是可以繞的,但是那方圓十幾個村子的地都是淤地,路也基本都是用淤土鋪就,在同樣的天氣下,路況還基本不都一樣的是泥巴嗎?說不定,越是繞,越會壞菜的。
父親,早已養(yǎng)成了過年及正月初五去姥娘門里拜年的習(xí)慣,后來就固定在了初五去給他的舅舅妗子拜年,這個習(xí)慣很少有例外的,因為他怕他的舅舅他的妗子在那天等著他。盡管在那年他的舅舅們都不在了,妗子中也只剩下了個三妗子,但他還執(zhí)意要按老規(guī)矩去拜年的。他年紀(jì)也不小了,還身子雍胖,騎車技術(shù)也不怎么樣,很顯然,在這雪大路滑的天,他難以去了,可他還不愿改個日期,等天好了再去。眼看著自己去不成,他就想讓我哥去,可我哥不大樂意,他就讓我去,說是讓我去,實際上是命令我去的。不過,他的命令下得還有點讓我覺著已到無可辯駁的余地:良兒,這幾年你都沒去了,現(xiàn)在已去讀大學(xué),也應(yīng)該去拜見一下你三舅奶奶、那些表叔和老表們了,不然,以后參加工作了也更沒多少時間的;你還可以順便去見見那個與你同年考上大學(xué),去清華大學(xué)讀書的那個老婊俊麗了,她是你二舅爺家的孫女。
那時,淮陽縣的教育質(zhì)量比我們縣的高多了?;搓柕慕逃|(zhì)量在我們地區(qū)所屬的十個縣中正屬于數(shù)一數(shù)二的縣,而我們縣基本上是年年屬于倒數(shù)第一第二的縣。自恢復(fù)高考到那個春節(jié),我們縣還沒有考上過一個清華的,進(jìn)北大的好像只有一個,進(jìn)復(fù)旦上南開的也極為稀少,而淮陽縣每年都有幾個考上清華和北大的,更別說是讀復(fù)旦去南開的有多少了,還真沒想到我的舅爺家能出個考上清華的,自己也曾為此高興過好一段的。不過,對那個俊麗,我基本是已沒有印象,或許是,在早幾年前曾見過面,但在當(dāng)時肯定是認(rèn)不得了。
初五上午我出發(fā)得稍早,吃過早飯,剛到八點,我就騎著原來上高中時那輛除了鈴不響,差不多其它都會響的老舊自行車出發(fā)了。到舅爺家也就十五六里的路程,一個小時輕輕松松地就能趕到,按說無需趕早,要是在好路好天的話,十一點去也不耽誤事,反正,去得再早也還是要等到中午十二點過后甚至于快到下午一點才吃午飯的,為防止在串親戚的路上陷入了泥途。去得早了,可以趕在路上已被踩實的積雪、凝結(jié)的冰還未來得及融化時就到了。走的是反常了一點,反常也就反常吧,總比被陷在路上的泥濘中一走一滑的要好多了。
這破車,原是我爸單位的公車退下來的上海產(chǎn)的永久牌自行車,它為我爸單位服務(wù)的年限應(yīng)該差不多與我的年齡相仿,不過,它的關(guān)鍵部位依然結(jié)結(jié)實實的。經(jīng)過我上高中這幾年的摔打,那車更是破上加破了,不但沒有了車鈴,前后車輪上方還都沒有了車瓦,也沒有車閘,車鏈子上邊也沒了鏈合,好像是前后車輪還均少了一根車條。不過,這破,也確有破的好處,車胎上沾起的那點泥可以幾乎毫無遮攔地被甩了出去,雖然身上弄了點泥,但是因沒車瓦、沒鏈合被甩出去的泥形成不了阻力,一路騎著都沒費多大的力氣。即便是經(jīng)過那令人森然的淤土鋪就路段,也沒費多大事就安然地騎過去了,不過,中途還是下來推了兩段,因為這兩段早已被農(nóng)用拖拉機(jī)崴崴成了洼溝,里面盡是渾嘟嘟的泥水和不厚實的冰,但都不遠(yuǎn)也不寬,僅是幾米而已。過這兩段時,沒在路上推車,基本是半搬著車子連帶禮物,從人家麥地里繞過去的。
等到了舅爺家所在村莊的北地路上,才發(fā)覺路面上的雪和冰已開始融化,按我們當(dāng)?shù)氐恼f法,已經(jīng)想化了。此時,化了也不怕了,目的地快到了。車轍歪歪扭扭地從村北碾到村東。等到了村東頭,發(fā)覺村子已往東擴(kuò)展了不少,原來靠路邊的空宅子早已滿滿地住上了人家,那些舊宅子上也已比我上次去時多了很多的新房子,家家都拉起了院墻,戶戶蓋上了門樓,到底哪家才是舅爺家的?雖然,在來之前,爸爸已交代過:舅爺家在村東住的,東頭那一片都是舅爺家及其兒子家、孫子家的宅子、房子,你隨便去敲哪一家的門都能問著家的。
在這大年下才初幾的日子里,隨便去敲人家的門,可總覺得既不大禮貌,還會讓人家在背后說道:哎!這走親戚的,連親戚家的門都忘了,這還能算親戚嗎,還親個啥!
那就,等人問吧。
此時,村子的路上行人稀少,村邊路上的行人更少,東頭這幾家院外均是空無一人,就連越過院子?xùn)|墻或南墻的目光也沒有看到那幾家院子里有走動的人。在院外,倒是有幾只麻雀在已鏟過雪的空地上此起彼落地尋食,逗趣,不亦樂乎。一個三五分鐘過去了,未見人。又一個三五分鐘也沒有了,還是沒有看到在院里或是出來走動的人。心想著,這村的人真是懶,都到九點了,還沒吃完早飯?也不準(zhǔn)備外出串親戚嗎?
再等上個三五分鐘,若是還看不到這幾家人的話,那只好去不禮貌地開人家的門了。大家常常覺得,往往是最后一個饅頭才填飽肚子。這等人,也恰恰是在你要起急,還要再耐心去等時,才見轉(zhuǎn)機(jī)。
估計,就在這第三個三五分鐘差不多快過完時,從村東南的路上過來一個騎車子的年輕孩子。從他騎車的悠閑勁兒、身段的敏捷度及自行車的扭歪狀態(tài)來看,他的年齡應(yīng)該與我差不多,頂多也就二十來歲。他光著頭,穿著一身黑色風(fēng)衣,好高帥的,還真有點像是電影鏡頭中黑社會的大混混,我之所以說他是大混混,是因為小混混還沒資格穿風(fēng)衣,與大哥比帥的。車子被他騎得倏倏地,車胎軋在路面上正化著的積雪和冰渣上的咯吱咯吱聲老遠(yuǎn)就被聽到了。心想著,他來,也是白來了,就一個過路的,還不知是去哪里的,估計不濟(jì)什么事,用眼掃了掃他后,也就把視線收回來了。我的心還在村東頭的這幾家,哪管得了他去哪。
雖曾期望著他是來這村的,但真的沒想到他就是來這村的。待那車快到我的跟前時,他的右腿一伸,順便往后面一悠,就倏地下車了。那會兒,我正站在進(jìn)村路的正當(dāng)口上,路窄加之我是那路口上的中流砥柱,不,應(yīng)該是中途抵住,我?guī)缀跏呛翢o顧忌地站在了那路口的正中央。那已掃過雪的路口充其量也寬不過一米五,而我少說也已占據(jù)了四五十公分的寬度,他肯定是因為騎不進(jìn)去了才下車的,要不肯定就會撞上我的。其實,他在我的右前邊就近下車時,雙腳已踏在了雪地里;推著車子往莊里走時,是斜著走在雪地里過去的。我想,遇見如此霸道的我,他肯定把我煩死了,哪里冒出來的人敢把他的路子給擋了。他沒對我發(fā)火,還讓我覺得有點意外,他一句話沒說,只顧推著車子走。
看著他下車,便心想著,也期盼著:他,莫非是來走親戚的嗎?是來這兒走親戚的也好,要是也去舅爺這幾家的多好。最起碼,他的路數(shù)可能要比我熟多了,因為我已是好幾年都沒到這里來過了。他下車后幾乎沒有抬眼看我,就準(zhǔn)備直接把車推過我身邊,然后徑直進(jìn)村去的。他的自行車上,既沒帶著包裹,也沒看到挎籃子,我當(dāng)即意識到,他可能不是來串親戚的,說不定,他就是這村的,可能是起早去辦事了,或是昨天去串親戚沒回來,今早才趕回的。
待他已從我眼前走過,準(zhǔn)備再跨上車子時,我喊住了他,別講他是大哥的年齡,還是小弟的歲數(shù)了,北京到南京大哥都通行,于是我就喊道:“大哥,你知道哪家是娃哥的家嗎?”實際上,娃表哥我也認(rèn)不清了,但估計他肯定不是娃表哥,他比娃表哥年輕多了,近看著比我還小些的。上次來給舅爺家拜年,好像是沒去娃表哥家,去的是大舅爺家,也沒見著他;好像他也沒去過我家,我記得鐵敦叔、娃表哥去過我家,鐵敦叔是大舅爺家的二兒子。
他愣了一下,斜眼看了看我,然后才說:“前面那家就是。娃是我大哥,我是他四弟,你是哪里來的?”
我說:“周樓的。”
“周樓,周樓的,”他重復(fù)著,也在回想著,緊接著問道,“是小樓的吧?”
周樓比我們村大多了,與我們村還是緊挨著的。我是怕人家不知道我們的小樓,才扯虎皮造了個大旗,沒想到還差點弄個誤會,忙改口說:“是的?!?/p>
他說:“那是我姑奶家,走吧,我領(lǐng)你去?!?/p>
一到娃表哥家,娃表嫂子就說:“表弟,你問得真巧,正好問著四弟慶利了。他昨天去會戰(zhàn)友,沒回來,一大早才趕回來的。”
然后,便是相互間的噓長問短,我爺奶均已辭世,奶奶我自小就沒見過。娃表哥娃表嫂子問了我爸媽的身體狀況,我問了問還在世的三舅奶及各位表叔表嬸的情況,也順著說到了俊麗。他們說:“昨天,俊麗一家去她姥家,到現(xiàn)在還沒回來的。”說起俊麗,他們也都挺自豪的,不過,倒也怪起自己的孩子不爭氣,學(xué)習(xí)很是不咋地,到時估計連俊麗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也不如的。
我們可聊的寒暄話,已說得差不多了。他們順便與慶利說起,昨天一家走親戚的,路過他們村時,因路滑,那家的手扶拖拉機(jī)滑到了溝邊,把大舅爺家大兒子的一棵樹碰傷了一大塊皮。當(dāng)時自家的人都不知道,那家人已走那么遠(yuǎn)了,才被村里其他去走親戚的人家發(fā)現(xiàn),并轉(zhuǎn)告給他們的。昨天自家的幾個男的要不是去串親戚了,要不就是好脾氣,覺得那樹無大礙的,也沒人再去追那家人讓他們賠錢。若是慶利在家了,肯定會去追人家。慶利的脾氣壞,那家人若不賠錢,肯定不行;若是不賠的話,慶利肯定要給人家打架。萬一打起架,慶利被弄進(jìn)派出所,那才霉氣透的。在春節(jié)前,他就因給朋友幫忙打架還進(jìn)過派出所的,被罰了兩百元錢,要是再弄進(jìn)去了,還不得加重罰嗎?即使可以追回幾個錢,那又有啥意思的?說不定,還沒有罰款多的,何況還正是大年下的,不吉利。也幸虧,他沒在家里,才少生了些閑氣。
他們聊起了這事,也才讓我不由得還真有些佩服自己的眼力,因為我第一眼就把這個四表弟慶利當(dāng)成是一個大混混了??磥?,這慶利還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是一個無事也生非的主。
上午特意去給三舅奶拜了個年,也順便帶去了我爸給她的孝敬錢。還去給大舅爺?shù)亩鹤予F敦表叔拜了個年。其他的幾個表叔表嬸都走親戚去了,要不就是走親戚還沒回來的。中午,在娃表哥家吃的飯。吃飯前,鐵敦叔執(zhí)意請我去他家,娃表哥娃表嫂誠心留,我就沒去。后是鐵敦叔聽從了娃表哥娃表嫂的建議:“下午,路滑,還有泥,良表弟就不走了,晚上去鐵敦叔家吃飯,鐵敦叔家地方大,也歇在那。”
鐵敦叔這才滿意地回去,照應(yīng)其他親戚了。吃過午飯,不知怎地娃表哥問起我:“表弟,你見過鐵敦叔家的媳婦沒有?他的媳婦是買來的,前年買的?!?/p>
此前,曾聽父親說過一句,那是第一次知道在自家的親戚中也有買媳婦的,不過早已沒印象了,就順便說道:“還沒見過?!?/p>
娃表哥很疑惑地說:“也不知鐵敦叔他是咋想的?弄回來個這么小的,今年才十五歲,這還不是作孽嗎?他都四十好幾了?!?/p>
我沒話可說,即使有話也不能隨便說的,因為我只是來串親戚,而不是來和事,或是攪事的,慎言為妙。
娃表嫂子慢聲慢語地說:“估計,鐵敦叔,也是沒辦法了,他給人家錢時,人家肯定不會說她是那么小的。等到知道她才那么小的時候,錢都已給完,人家拿著錢早走了,還有啥用呀?還找誰去要呀?即使去找,你想人家還認(rèn)嗎?想告,也不敢的,都是在一塊串著的。不然,說不定,真是人財兩空的。”
娃表哥還是有點不放心地說道:“心里總覺得,真有些別扭,也不怎么安分,這是違法的。沒人告他,也就沒事;萬一有誰去告的話,他肯定是要進(jìn)監(jiān)獄的?!?/p>
娃表嫂子說:“鐵敦叔那樣的人,誰告呀!他誰也不得罪的,老少爺們都說鐵敦叔人好,心眼也好。何況,他還既不是官,也不吃公家飯的,一個平頭老百姓,誰還想怎么著呀?”
娃表哥說:“想想,也是的。不過,這鐵敦叔想生孩子,也想得太急了吧?去年,她懷了一個,有五六個月了,沒成。”
娃表嫂子說:“一個才十四歲的小女孩子,能生成嗎?他真還不如讓她晚兩年再生的,可這話找誰跟他去說的?一般人說了,還怕他不接受的,弄不好,他還要怪人家多管閑事?!?/p>
娃表哥說:“生孩子這事,誰去摻攪也不方便的。他急著要孩子,還不是怕她跟他過不長嗎?兩人年齡相差那么大,并且還不是正大光明地娶回來的,生了個孩子,也算是可以拴拴她的心了。何況,鐵敦叔也已過罵年,還是,早生早安心的,畢竟是歲數(shù)不體諒人?!?/p>
娃表嫂子說:“看樣子,她也不會跑的,鐵敦叔待她還真不賴,沒讓她干過重活,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盡著她?!?/p>
娃表哥嘆惜著說:“她以后,跑不跑的,誰知道!現(xiàn)在,或許是她還小,還不知道怎么跑。買的媳婦,跑走的多了?!?/p>
娃表嫂子勸娃表哥:“你也別操那么多心了,她跑不跑的,那要全看鐵敦叔的造化了?!?/p>
鐵敦表叔家是村東半部的玩樂場,沒事時,大家都愛去他那里玩耍。這或許與此前他是個單身漢,無人管束多少有點關(guān)系吧。不過,習(xí)慣一養(yǎng)成,也就難以改變,或許也沒有必要去改變的。
吃過午飯不多久,我與娃表哥娃表嫂就一起去了鐵敦表叔家。我們?nèi)r,他院里已聚攏了十幾個人,已有三攤?cè)碎_始打撲克:爭上游。不過,這里玩的爭上游,與我們那里爭上游的規(guī)則有諸多的不一樣,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他們那里在出某帶(三張以上同樣大小的牌,統(tǒng)稱為帶)牌時,興拐牌,我們那里不能拐。譬如,他們那里在出“三帶”牌時,可以帶一個“拐”,即:可單出“三帶”,可出“三個帶一個”,可以出“三個帶兩個”,也可以出“三個拐兩個再帶一個”,而我們那里不興出“拐”的那兩個。他們那里在出“四帶”牌時,可帶兩個連“拐”,即:可單出“四帶”,可出“四個帶一個”,可以出“四個帶兩個”;還可以出“四個拐三個帶一個或兩個”;也可以出“四個拐三個再拐兩個另帶一個”,而我們那里的四個只能作為“炸子”單出,既不興拐,也不能帶。在出“五帶”、“六帶”等牌時,他們那里依然是可連拐還帶的,我們那里都只能作為具有更大殺傷力的“炸子”單出。在出牌時,凡是涉及到“三帶”以上的牌,在“帶”數(shù)相同時,他們那里要求是全大才可壓住他家的牌,也即是不但“帶”前的牌點要大,“帶”后的牌點也要大,否則,為不壓上家,或是也壓不了上家;出現(xiàn)帶“拐”的情況時,不但“帶”的左鄰右舍均要大,而且“拐”的前后鄰居均要大,否則,下家是干看著上家繼續(xù)出牌,即“均要大于上家的牌,才可算能壓住”。在“帶”數(shù)不相同時,是“帶”數(shù)大的壓小的。剛開始時還覺得他們那里爭上游的規(guī)則好復(fù)雜,實際上稍微一留心也便熟悉了。
他們的爭上游,不是白爭的,也要賭錢,但賭份較低,好像是根據(jù)最后一家所剩余撲克的張數(shù)計數(shù),每張撲克一角錢。不過,他們不是單干,是打?qū)Π嗷蛉税?,并且第一個出完撲克的,可以保住最下游的同伙不出錢,對班間也不結(jié)算,只是在贏錢時才均分,以角來計,均分不完時余下的就歸先走同伙中的第一個或是前二個。以后,再贏時,就稍作統(tǒng)籌。當(dāng)然,輸了時,要自個掏腰包。
他們幾次拉我入座,看推脫不了,也走不掉,索性就被他們拉了進(jìn)去,不找個消遣,還去干什么呀?他們那里的人,我都很陌生的。不過,像他們那種來法,隨便輸,也輸不了幾個錢。
每一遍牌都只覺得來得是很快,你想啊,在遇見帶牌拐牌時,一次可以出一大把的,每一遍牌中很少不出現(xiàn)帶牌的,那還能不快嗎。四個人兩副牌,一百零八張,若是起牌順,出牌也順的話,三五分鐘就玩完一牌是常有的事,長的也不過就是七八分鐘,十來分鐘的。六個人三副牌的情況,與此也差不多。
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了一下午,不但沒輸錢,最后還贏了一塊多錢。
到了吃晚飯時,其他幾個表叔及俊麗串親戚還都沒有回來的。娃表哥、娃表哥的二弟、鐵敦叔等陪我一起吃的晚飯,也喝了一點酒。
吃過晚飯,我們幾個又陪人家玩了一會兒爭上游。到了九點多,其他人家來玩的人及娃表哥娃表嫂、他二弟等人都回去了。鐵敦叔才猛然問起我:“你姑家離我們村這么近,很多年都不來走親戚了,你知道不知道為什么?”
他這一問,還真把我給問暈了,我哪里會知道姑姑為什么不去他們那里走親戚了?
他們兩村之間,相距不過一地身子遠(yuǎn),兩村的地頭都相接的,充其量也不過一千米的距離,去地里干活時相互間都能看得著的。我來舅爺家拜年時,還要走姑姑家所在村子北邊不遠(yuǎn)的路的。我也沒聽姑姑等人說過,去舅爺家串親戚的事,或是不去串親戚的事。
看我沒接茬。鐵敦叔接著說道:“此前,你姑經(jīng)常來的,后來,因為你大佬表的婚事,你二舅爺把你姑給得罪了。”
聽他如此之說,我還以為,是我那個二舅爺給姑家的大表哥介紹媳婦沒介紹成,還費了錢財而得罪了姑姑那。
我邊搖著頭,邊應(yīng)承著:“我真不知道,沒聽姑姑說過此事。好像,我父親也沒給我說過此事的。”
他繼續(xù)給我講著:“那時,你的那個大佬表已二十五六了,還沒成媒,眼看著就要過崗,尋不來媳婦。那年麥罷,你姑姑來走親戚。你二舅爺出于關(guān)心,也是好心,就提醒你姑說,咱們這里‘三家轉(zhuǎn),或是換親的也不少見,你大閨女該出門子了,二閨女也已不小,也該成媒了,即使為她哥哥換一個,也沒什么不妥?!?/p>
換親,是一一交換,即一家的閨女去對方做媳婦,對方的閨女當(dāng)日就來自家做媳婦。三家轉(zhuǎn),與此相仿,就是三家推磨式的,各嫁一個閨女,換回另一家的閨女為媳婦。
我第一次明白這三家轉(zhuǎn)的本意,是得益于我老家鄰居毛哥的老婆就是如此轉(zhuǎn)著娶進(jìn)來的,而他的大妹妹萍姐則是在同一天被轉(zhuǎn)著嫁出去的,毛哥結(jié)婚的那日,正是萍姐的嫁日。
我第一次接觸到換親之事,則是在高中復(fù)讀那一年的高考前,班里有一個姓梅名叫迎春的美女同學(xué)有一段時間整日沉默寡言,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原本很是紅潤的臉盤,不久就變得開始透黃,起初還以為她是怕高考預(yù)選(河南在一九八六年及之前有段時間參加高考需要預(yù)選)落選,不能參加高考的,可那年正好取消了高考前要預(yù)選這道折磨人的程序。其后,又以為她是失戀了,或是病了,待我還沒弄明白她不愉快的個中緣由時,在那年的麥黃之前,她的學(xué)業(yè)卻先黃了,她輟學(xué)了。我們當(dāng)年的高考是公歷的七月七八九三天,還差月余,她為何就不參加高考了,我很是疑惑。據(jù)與她很知近且知心的女同桌魏欣說,她退學(xué)回家,給她哥換親去了。
此前沒有用她去換親,是因為她還小,她去換親時剛好才一十八歲;此時用她去換親,是因為怕她一旦考上了學(xué),心就變野了,家里再給她哥用她換不著老婆。在她之上,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不過,大姐二姐三姐都比她哥大,并且均早已出嫁。在她和哥之間,還有個早已夭折的哥哥。她是爹媽的老生疙瘩。在平時,爸媽對她比對誰都親的,捧在手里怕捂化了,含在嘴里怕牙咬著了??墒?,在換親的事上,與她幾無任何可商量的余地,女兒都是人家的,為自己留根不絕戶在他爸媽那里好似才是天經(jīng)地義。
其實,迎春也不甘心回去換親,可也不愿讓她哥為此失去那個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愿意換進(jìn)她哥家的用以為他哥傳宗接代的女人,不換的話她哥真是難以娶到老婆。她,也不是沒抗?fàn)庍^,但是,她爭不過她爹娘,抗不過她那已快二十五歲且沒任何引人注目之處的哥。在她爹娘初次跟她談起為哥哥換親時,她說,干脆讓她喝藥死了算了。她爹接著她的話說,她要是喝藥死了,那他就上吊吊死;她娘聽了她的話,則說她喝藥死了好,那她娘也要跟著喝藥死掉,她娘倆可以一天過五期,一塊過百天了。
在見到那個換親對象后,她覺得這輩子恐怕要把自己委屈死的,她幾近一米七零的個子,一副窈窕身材,端莊時像倪萍,冷峻起來賽梅婷,笑的迷人能讓小香玉折身,那一雙美麗動人且滿是嫵媚,還布滿清純的大眼睛敢超飾演《玉觀音》中女主角時的蔣勤勤,確實能勾走人的心與魂,即使是很本分的男人看上一眼也都會砸吧著嘴回味上數(shù)年。她這么個美女卻要被換嫁給一個比她還低矮好幾公分,既黑又瘦,連小學(xué)都沒畢業(yè),家里還窮得叮當(dāng)響的半結(jié)巴。在換親的前一天,她手中拿著繩子,欲以懸梁自盡來抗拒。她爹娘知道,這換親真的是委屈她了,看著她正茫然無顧,不知所措時,她哥來了:“迎春妹子,你就上吊吧。你上吊了,也好,你可以解脫了。你上吊了,你哥我也跟著你吊死,咱兄妹兩個都可以一了百了。不過,咱丑話可要說在前頭的,在你哥我去上吊之前,我要先讓咱爸媽比我提前一步去陰曹地府的。我這樣做,不還是怕以后他們二老要受苦受累,還沒人養(yǎng)活嗎?你真要是非鬧到這一步不可,以后,到了那邊你可別怪你哥不孝順二老,你也別怪你哥不近人情,也別怪你哥不心疼你,你哥我是確實沒辦法了,才出此下策的。若是還能有一點別的法子,你哥我也不想讓你去換親呀,可是咱爸媽沒能力給你哥娶親,你哥自己也沒能耐給你娶個嫂子,娶不上嫂子咱家還不是要絕后嗎?你就甘心看著咱這一門絕戶嗎?”她,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幸福懸梁而去,讓她爸媽、還有她哥都跟著殉葬,讓他這一門絕戶的,無奈中終于緩緩地松掉了手中的麻繩。
其實,那時追她的男生挺多的,既有本班的,也有其他班的;既有本校的,還有其它學(xué)校的;既有還在校的,也有已參加工作的;既有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也有干部子弟,其中有局長、副局長的兒子,也有副縣長、人大主任的兒子。盡管我們班同學(xué)都為她惋惜,她的成績還是挺不錯的,在當(dāng)時考上個中專絕對是沒問題,而一旦考上了個中專,她就可以成為跳過龍門的鯉魚,再也不用仰看家里人的鼻息,甚至于逃脫換親的窘局。也盡管讓那些對她緊追不舍的男生們?yōu)橹聪?,可是在?dāng)時誰也無力去幫其挽回去換親的結(jié)局,因為無論是我們同學(xué),還是她的粉絲們都不能用不通過她換親而給她哥找到一個老婆。據(jù)說,縣里的一高官家曾答應(yīng)了,若是她考不上學(xué),愿嫁進(jìn)他家的話,就給她安排一個很不錯的工作,但沒聽誰說過,人家還愿意幫她哥安排工作,幫他找老婆。最起碼,人家不會很快就給她哥安排工作的,而她的爸媽、哥哥都不想再錯過這個娶媳婦的大好時機(jī)。她哥早已是農(nóng)村的老大難了,擬換親的對家也在急等著娶進(jìn)媳婦,真是時不待她,也不給她可喘息之機(jī)。后來又據(jù)說,她輟學(xué)回家的第二周就被換到人家當(dāng)了媳婦,而此時距離高考正好還有兩周多點的時間。
無論是換親,還是三家轉(zhuǎn)四家轉(zhuǎn)的,一般都是很無奈之舉,也不是多光彩的事業(yè),在大部分人的心中這都是確實沒能耐的人家才干的“丑事”。然而,很奇怪的是,無論是幾家轉(zhuǎn)的轉(zhuǎn)親,還是換親,這樣的婚姻模式倒都很穩(wěn)固,不像現(xiàn)在的不少人那樣,說散伙,很快就能好似無任何牽掛般地各走各的了。這個中原因,或許是早已將各家的婚親利益捆綁在了一起,一旦一家因人為因素而渙散了,其它各家的也都要隨之完蛋;甚至于這各家的家庭暴力還少了一些,估計是因為一家發(fā)生了家庭暴力,也怕為此而導(dǎo)致其它家的連鎖反應(yīng),所以各家的克制力度都比較大。寫到此,不是說我提倡這樣的婚親模式,只是談一點一個看客的偶感。
我靜心聽著,也在隨意地胡思亂想著。
鐵敦叔不管我愿意聽否,還繼續(xù)給我說:“你姑姑可能是覺得換親不好看,也可能覺得你大佬表也不是尋不來,她才不愿意那么下作的。她覺得,是你二舅爺瞧不起她家。自那起,你姑就沒再來走過親戚。不過,還真讓你二舅爺給說著了。你大佬表,雖說要人有人樣,要模有模樣,家庭條件也不算很差,可不知為何卻過崗了,可能是起初太挑了吧。你大佬表還是到了三十多歲,去給你在周口的一個大爺(大伯)家干活時,才娶個離了婚還帶著家小的女人?!?/p>
我無話可說,事關(guān)大佬表換親的這些事情我一點也不知道,但他后來的娶親我是知道的。
當(dāng)時我只是隨著鐵敦叔的話感嘆道:“可能是,二舅爺把握的時機(jī)不對吧,說得早了點。他的好心,沒被姑姑當(dāng)作是好意。”
我沒想到鐵敦叔會接著說道:“你可能不知道,你二舅爺說的已不算早了,因為你的那兩個姑表姐年齡都相差不多,并且她們也不比你大表哥小多少,再不換親的話,你姑家的兩個表姐都該出嫁了,很快就會沒機(jī)會的。還有你的二姑表哥,馬上也該找對象了,若是再晚一點,即使再換親也輪不上你大表哥了?!?/p>
對這其中的心酸,我真是無以言表。姑家二俵哥的娶親,不是換來,也不是轉(zhuǎn)來的,是他在高中時自談的。
我走神了,此時也在想著,鐵敦叔是因何而過崗的?直到了四十多歲,才花錢去買一個那么小的老婆。
到了夜里很晚,我才睡安。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急急忙忙地就趕回家了,如此匆忙,多半還不是為了不在那段淤土路上踩泥巴嘛。我回到家時,路上的沉雪和冰渣才開始化。
待我跟爸爸說起鐵敦表叔買的那個媳婦時,他說:“你舅爺村里的人都說,鐵敦對她很不錯,她還自由。在村里她想去誰家玩,就去誰家玩,鐵敦家的人都不用跟著,隨她的便。一點也不像其他人家,買來的媳婦去哪里了,都得有人監(jiān)視著。她想吃啥,想要啥了,他都給她買,手中也沒讓她缺過零花錢。鐵敦給她說過,只要她不跑,他就不打她,也不罵她。她也跟鐵敦說了,只要他不打她,不罵她,不虐待她,她就愿意給他生孩子,她肯定會跟著他待在這里一輩子的。她家是貴州大山里面的,生活條件比鐵敦家差遠(yuǎn)了,即使鐵敦家也不富裕,她也愿意待在這里不回去。她被買來后的第二年,鐵敦都已給她準(zhǔn)備好了路費,讓她回去給她爸媽拜個年,她都不回去。她說,要等她生個孩子后再去娘家拜年,她也怕她爸媽不讓她再回來的。一旦有了孩子,到時她爸媽想再攔,也攔不住的,估計,到時也不會再攔她回來了?!?/p>
待我問起爸爸是否知道姑姑與舅爺家斷親的原因時,爸爸說,你姑姑沒說過斷親的事呀,不過,她一直都很少去的。
至于這個一直是多長時間,或是從什么時間開始才算一直的起始,爸爸沒說,也許無從去說,我也就更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