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玲培
閱讀教學開展生生對話活動,可以促進各種不同視界的碰撞,可以給學生以新的啟迪,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學生在與同學的對話中能發(fā)現(xiàn)疑難,相互交流,并取長補短,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對話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是生生對話首先要考慮的東西,如果對話的內(nèi)容沒有可爭辯性,對話也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了。而質疑是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將課文中不懂的,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這些問題往往更能引起學生強烈的交流和對話欲望。那么,我們怎樣有效地以質疑問難為載體,落實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呢?
一、設置環(huán)節(jié),鼓勵質疑
學生有疑問,才會思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安排質疑的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去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我在以往的教學中,每當布置預習作業(yè)時總要出這樣一道題目: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問題嗎?請寫下來。起初學生只能提一些有關詞語意思的理解,甚至是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當時我心里想想總覺得有點惱火,認為學生啟而不發(fā)。但回過頭想想,如果只用簡單而粗暴的“你錯了! 、不對!”來評判,那學生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所以,后來我總是這樣對提問的學生說:“你提的問題雖然不太到位,但你是個愛動腦的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引導,學生終于掌握了質疑的方法。他們漸漸感到“我能行!”這樣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也就更加高了。同時,我還經(jīng)常在課堂上讓同學們自己提出問題,再回去自己讀課文。學生對自己提的問題,興趣特別濃厚,也特別希望尋求到答案,書讀得特別認真,回答切中要害,非常精彩。這種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的做法,不僅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也被激活,他們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歡欣鼓舞。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創(chuàng)見,要予以充分的鼓勵;對學生的意見,應尊重理解;但對他們的誤見,要寬容引導,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讓學生想說、敢說、愿說,覺得自己說得有意義、有價值。
二、緊扣疑點,激活思維
課堂上真正要使學生學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它,以獨到的評價方式去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亢奮、活躍的狀態(tài)。如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課時,學生這樣問:“肖邦既然這么愛國,他為什么不留在國內(nèi)與沙皇統(tǒng)治者抗爭呢?”面對學生如此發(fā)問,我沒有給學生直接答案,而是順水推舟地說: “對呀!如果拿起武器參加反抗沙皇統(tǒng)治的起義,就更能體現(xiàn)肖邦的愛國情懷?”學生出現(xiàn)了少許沉默。我又不失時機地說:“請你們再讀書,再小組討論一下,肖邦應該怎樣做才是報效祖國最好的方式。”
學生1:“肖邦是波蘭著名的音樂家,他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槍,而是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他只有通過音樂作品來喚醒民眾,喚起波蘭人民振作起來與沙俄進行抗爭。
學生2:“在肖邦的《革命進行曲》中,他把亡國的痛苦,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在全世界都有名,不也是最好的武器!它能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聽了這催人奮進的旋律,都來關注波蘭的命運,譴責侵略者的罪行!當時我因勢利導,抓住這一疑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話,引經(jīng)據(jù)典,從而深化了對文章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抓住矛盾,啟發(fā)爭辯
質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引導學生質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開啟創(chuàng)新思維之門。例如學完《船長》后,有個學生舉手說:“為什么船長一人不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和船一起沉入大海?” 學生們紛紛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20分鐘到了,他沒有時間登上小艇……”“(反駁)難道時間就這么巧嗎?其他的人都走了,唯獨他走不了?”“他可以跳海,朝岸邊游去?!?“當時是3月l7日夜晚,天太冷,薄霧籠罩,即使跳海也難以生還?!?“這是巨輪,他跳入大海,肯定會涌起很大的旋渦,人也會卷進去,沒有辦法逃生。”“必須把6O人全部救上去!”“實際上船上有61人,他把自己給忘記了,面對災難,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當60人全部脫險時,他長長地吁了口氣,船頭和船尾很快地浸沒了,他……” “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把這艘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現(xiàn)在把船上的人都救走了,完成了任務,就決定和心愛的船一起同歸于盡!”學生在這爭辯中,發(fā)揮了個性互補的優(yōu)勢,彼此啟發(fā),互相傾聽,在思考中評價,在評價中思考。學生的思維處于極端活躍的狀態(tài),課堂氣氛濃郁,學生學得認真,學得有創(chuàng)意。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薄敖處熓菍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閱讀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主要讓學生自己去與文本進行對話,再與老師、同學進行對話。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完成學習的任務,使自己的生命形態(tài)得以展現(xiàn)。可以這樣說,沒有積極的生生對話就沒有真正意義的閱讀教學,沒有積極的生生對話我們的閱讀課堂就不會煥發(fā)出一種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