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
摘要:強制措施作為保障訴訟進行的必要手段,在刑事訴訟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許多西方國家,對于強制措施定義的范圍都比較大,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限制或者干預公民人身基本權利的措施。而我國強制措施主要是以拘傳、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拘留、逮捕。強制措施的適用主要是對人適用。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強制措施的適用功能與原則,做到保障人權的法治要求。
關鍵詞:強制措施;功能;原則
一、強制措施適用功能
強制措施的功能,一般是指強制措施在刑事訴訟中所發(fā)揮的積極的、正面的促進社會法治發(fā)展的功能。強制措施的功能,按照層次上劃分,可以分為應有功能,法定功能,實有功能。強制措施的應有功能指的是強制措施在刑事訴訟的適用過程中的內在性功能;強制措施的法定功能指的是強制措施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是立法者希望將內在性的功能轉化為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并予以具體化;強制措施的實有功能指法定功能在具體運用到司法實踐中所達到的功效。應有功能是法定功能與實有功能的基礎,是評判法定功能與實有功能實現(xiàn)與否的價值標準。法定功能是核心,應有功能只能通過法定功能才能發(fā)揮作用。實有功能是關鍵,實有功能是強制措施在現(xiàn)實中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檢驗應有功能和法定功能有效與否的標志。人們對強制措施功能的認識也是一個逐漸發(fā)展、不斷深化的過程。刑事強制措施由保障訴訟順利進行的必要手段,到與保障人權功能相聯(lián)系,并成為人們的共識,表明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也是人類對刑事訴訟法所具有的維護人的尊嚴與自由的功能深刻認識的必然結果。①
現(xiàn)代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的功能,概括起來,基本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訴訟的保障功能,指強制措施保障訴訟過程的順利進行。具體而言,一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通過使用五種強制措施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偵查、起訴、審判和執(zhí)行等訴訟過程中迅速到案,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防止犯罪嫌疑人的脫逃、自殺等情況。二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適用強制措施的同時也可以順利的進行事實的認定和證據的發(fā)現(xiàn)工作,收集相關的案件事實,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藏毀滅證據等行為。刑事訴訟保障功能是強制措施最原始的功能,設置刑事訴訟的最要目的即在于保障偵查、起訴、審判以及執(zhí)行等訴訟活動能夠順利推進,而這也是刑事強制措施能夠獲得正當性的基礎所在。②
(二)人權保障功能,強制措施雖然是國家追訴犯罪的需要,但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適用強制措施的過程中也應當注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強制措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易于造成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侵害?;跓o罪推定的原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法院宣判之前都是無罪的,而適用強制措施的本是迫于追訴犯罪、保障訴訟進程的無奈之舉。所以必須要將強制措施對于人權的侵犯限定在一定范圍之內。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適用強制措施有著嚴格的適用條件。法律嚴格規(guī)定了強制措施的適用條件,對于不符合適用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對其適用強制措施;二是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必須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輕重以及社會危害性大小成比例。對于所犯罪行重,社會危害性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對于人身權益侵害大的強制措施,反之,則適用較輕的強制措施;三是在某些特定的犯罪中,強制措施可以起到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作用。在某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由于所犯罪行被揭發(fā)導致內心羞愧產生自殺的行為,強制措施的適用在此時就可以達到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作用。
(三)預防功能,指強制措施的適用能夠預防真正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繼續(xù)實施犯罪的行為。由于有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觀惡性極大,犯罪后不思悔改,繼續(xù)犯罪,或者打擊報復證人、舉報人等,對于這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逮捕等強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其繼續(xù)犯罪的可能,保持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二、強制措施適用原則
刑事強制措施功能要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國家機關適用強制措施之時必須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由于國家機關實施的強制措施是對公民基本權利得剝奪,因此國家機關在實施強措施之時,一定要有正當的理由,否則即是對公民權利的侵害。為了規(guī)范公權力實施強制措施的行為,國家機關在實施強制措施時要確立以下的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指強制措施的適用,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程序、權限、適用對象和期限來進行。首先必須要求實施強制措施的國家機關是具有相應的合法授權,即執(zhí)行主體的合法性。其次國家機關在適用強制措施過程中適用的條件、期限必須是嚴格按照法律所規(guī)定的。再次,國家機關在適用強制措施的過程中,其實施過程的程序必須是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的,不得有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范疇。最后,法律應當明確規(guī)定國家機關違法適用強制措施應該承當相應的法律制裁后果。
(二)必要性原則,也稱之為內容的正當性原則,是指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適用強制措施時,確實是基于保證某一案件訴訟程序的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所必須的。③在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如果為了保證刑事訴訟過程的順利進行,必不可少的要實施刑事強制措施,則應當避免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或者財權權益的過度或者不當適用,統(tǒng)一與刑事訴訟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目的。
(三)比例性原則,闡釋的是國家機關公權力與公民權利保護之間的關系,具體指強制措施的適用與否以及適用的種類應當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實罪行的輕重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相一致。比例原則要求國家機關侵犯公民權利的手段與要達到的目的之間要合乎比例。④一般而言,比例原則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國家機關為達到一定的目的所采納的手段必須或者至少是有助于目的的實現(xiàn);在達成目的的過程中,如果存在多種手段可以實施,必須選擇最為必要的手段;國家機關在執(zhí)行刑事訴訟任務的過程中,其所保護的公共權益與侵害的私人權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不能與欲達到的目的的利益顯著失衡。現(xiàn)代法治國家都采納了比例性原則作為其強制措施實施的主要原則之一。比例性原則的確定,有利于國家機關打擊犯罪與保證公民基本權利之間的平衡,有利于限制偵查機關在采取強制措施時的自由裁量權。確定比例原則也是程序正義的要求。⑤
(四)司法審查原則,指國家公權力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措施時,必須有獨立的司法機關進行審查予以授權,未經中立的司法機關審查授權,不得對任何人實施拘留、逮捕等強制性措施,并且允許受到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法定的程序向司法機關尋求救濟。在刑事強制措施場域,司法審查原則要求所有涉及個人自由、財產、隱私甚至生命的事項,不論是屬于程序性的,還是屬于實體性的,都必須由司法機構通過親自“聽審”或者“聆詢”作出裁判,而且這種裁判具有權威性。⑥司法審查具體而言涵蓋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事前的司法授權原則,二是事后的司法救濟原則。事前的司法授權原則,指國家公權力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之前,必須得到中立司法機關的司法令狀,且所采取牽制措施的種類、程度必須符合司法令狀的所規(guī)定的范圍。事后的司法救濟原則,指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向中立的司法機關進行申訴獲得救濟的權利,防止被錯誤適用強制措施。(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注解:
①宋英輝,李忠誠主編:《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第144頁。
②卞建林:“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的功能回歸與制度完善”,載《中國法學》2011年第6期。
③謝佑平,張海祥:“論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④魏玉民著:《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研究》,法律出版社,第50頁。
⑤金石:“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適用應遵守比例性原則——兼論相關檢察監(jiān)督”,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⑥謝佑平,賀賢文:“論我國強刑事強制措施的完善”,載《法治研究》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