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老師:
我的一位親友患有抑郁癥,他卻不愿吃藥治療,也不愿接受心理咨詢。我們怕采取強制措施會刺激到他。請問,我們該怎么辦才好?
上海 謝小姐
謝小姐:
在談如何陪伴一個抑郁癥患者前,先聽我說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很晚才回家,媽媽問他做什么去了,他說去安慰了隔壁家剛剛喪偶的老爺爺。媽媽很驚訝,問他是怎么安慰的。因為即便媽媽作為一個成人,也覺得老爺爺?shù)男那樘林?,不知該如何安慰他。小男孩說:“我看見老爺爺坐在院子里哭,便爬上他的膝蓋,跟他一起哭?!?/p>
這個小男孩是個天生的治療師。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只是我們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到這樣那樣的道理,有了這樣那樣的價值觀。我們每每要感受情緒時,大腦便跳出來指手畫腳:你這樣想是不對的,那樣想是消極的,你看你擁有這么多,你不該再難受了。于是,我們就生生給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每一個人,加上一條罪名:你不該難受這么久,你該快快好起來。
而小男孩做的,是特別天然的“共情”:我懂得你難受,而不指手畫腳;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讓你變成我所期望的樣子。那么,親友患了抑郁癥,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第一,做個溫暖朋友。溫暖的實質(zhì)就是需要共情,簡言之,你從他的眼睛里,去看他的世界。我們能盡力去共情的目的,并非去完成不可為之事,而是能夠幫助他,理解他,承認他的痛苦,不要總是想讓他按照我們的方式和速度好起來,幫助和鼓勵他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當(dāng)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當(dāng)自己脆弱、無助、抑郁的時候,身邊有一個“小男孩”,不評判、不期望地陪我們哭。不幸的是,我們并不能要求身邊的朋友都變成“小男孩”??墒牵?dāng)我們真正去做那個“小男孩”的時候,了解親友的真實感受,他也表達了,可能就有意愿接受治療了。
第二,識別危機狀態(tài)。當(dāng)你的親友患有抑郁癥時,除了讓他接受專業(yè)的治療,給予陪伴外,接著要做的就是危機識別,因為抑郁癥會大大增加人的自殺風(fēng)險。有調(diào)查顯示,在自殺的抑郁癥患者人群中,只有極個別的人是沖動型自殺,而更多的人會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但在自殺之前,他們都有過某些求救信號。所以,當(dāng)親友告訴你,他覺得生命無趣,覺得死亡是種選擇的時候,請你一定停下來,認真地去詢問他的感受,詢問他是否有自殺的計劃。你的關(guān)注和承認他的絕望,這不一定足夠,卻帶來了一線挽救他的希望。
第三,努力就是希望。倘若我們真正愿意去傾聽,去提問,愿意和親友討論關(guān)于病情的一切癥狀,無論你懂得關(guān)于抑郁癥的知識有多少,或者你共情的能力有多少,他們會感覺內(nèi)心的聲音和傷痛被人聽見了。這時告訴他,你沒有替他保密,你會和有關(guān)可以幫助他的專業(yè)的危機干預(yù)機構(gòu)或者重要的人取得聯(lián)系,這對于他們來說,敞開了一條能和外界聯(lián)結(jié)的可能性。那么,你的關(guān)注、你的接受和對他的病情的承認,對他來說足夠多了,這就是我們都愿意看見的“微紅的晨光在遠方的天邊漸漸泛白”。
成 霄